首页 理论教育省域教育领导者:清末提学使司研究成果

省域教育领导者:清末提学使司研究成果

【摘要】:清末,省级教育视导活动主要有定期视察与随时视察两类。因而,各省提学使司成立后,将地方官兴学逐步纳入省级教育督查范围。为了稳定教育秩序,提学使司及时派省视学处理特别事件。旋即,提学使司派省视学赴东明县核查。此外,诬告性质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对地方学务影响甚巨,因而提学使对此高度重视。为此,提学使派省视学蒋凤悟会同县官确查。

清末,省级教育视导活动主要有定期视察与随时视察两类。其中,定期视察的方式包括两种:一是分路视察。甘肃提学使司设立伊始,“下设有省视学六员,划分全省为东西南北四路”[53],进行视导。二是轮流视察。1907年1月,江苏提学使周树模考虑到各处学堂虽以林立,而学规课程参差,故“派委省视学员六人轮流分赴各处调查学堂事宜”[54]。随时视察主要是由省视学承提学使之命随时赴各属处理特派事件,包括学控案调解处理、学务复查审核等事宜。下面对省视学视察报告及提学使司相关文牍进行考察,以此来了解省级教育视导活动的基本样态。

图4.1 四川省视学报告及提学使批札件之局部(1909年)

图片来源:参见《四川教育官报》,1909年第7册,第1页;《四川教育官报》,1909年第9册,第3页。

(一)督查各地学堂,发现进步与不足,反馈改进建议

提学使司成立以来,省视学积极视察各属学堂办理情形,发现优缺点,并给予奖惩与改进意见。1909年,广东省视学殷绍章视察新会县学务后,指出“官立第二初等小学堂该校讲求中文是其特长,惟不偏重各门科学,应遵章认真教授”;“民立五昌初等小学堂该校规模整饬,设备完全,学生年龄整齐,进退有节,具见该校长办事实心,应由县传谕嘉奖,以示鼓励”;“公立景贤高等小学堂该校形式精神两无可取,故校务日形腐败,所缴学生名籍表并分别一年生若干名,二年或三年生若干名,笼统开列,显系有意含混。查该校长陈学韶现已告退,姑予免究,唯董事赵仲廉兼教经学,是以管理而兼教授之责,乃竟一味放弃,徒致虚糜公款,每岁至二千三百余两之多,实属有辜职任,饬即传谕严加申斥以为溺职者戒”。据此,提学使司要求“札到该县即便督同劝学所遵照筹办”[55]

(二)视察地方教育行政,提出并反馈奖惩与改进建议

这一时期,省视学的职责不仅仅局限于视察各学堂,还包括视察各地教育行政实况,及时发现问题与优点,提出改进与奖惩建议以供提学使司参考。1908年12月,浙江省视学沈镜蓉赴太平县视察发现,“太邑城乡学堂共一十七校,其办理完善、毫无缺点者仅二三校,劝学所虽已报成立,并未筹有经费,只在中学堂附挂一名,诸事无一实行”。因此,沈镜蓉向提学使提出建议:“请饬拨款提倡。”据此,提学使批太平县,“劝学所为一邑之总机关,若徒设虚名而于划区、宣讲、调查、劝导诸务无一实行,学务按能发达?地方官有提倡监督之责,若如所禀殊属因循漠视”,要求“札到该县立即遵照迅速妥筹经费,严定责成,会绅议章,妥办禀报,务须一洗从前积习”。[56]

(三)指导地方改良学务,切实帮助改进(www.chuimin.cn)

省视学除了视察全省教育外,也注重指导教育,旨在帮助各地切实改进教育。1907年6月,江苏省视学侯鸿鉴到松江县城乡各学堂视察学务。他视察后,便召集学界人员至师范学堂,登台演说,主题包括:“一宣布视学宗旨,二报告调查华蒌大小学各学堂,三研究教育改良之方针,四赞助劝学所之成立及县视学之组织,五华蒌同仁谈话会。”据学界称:侯鸿鉴“赞美各学堂之特色,批评各学堂之缺点,闻者咸服其精当”[57]。1910年初,据四川提学使赵启霖称:“学务公所开办已逾三年,省视学出省调查颇能任劳任怨,对于各府州学务遇有应行改良事件随宜指导,事皆切实可行,叠据将查办情形报告到司有案。”[58]

(四)督查地方官兴学,提出奖惩或改进建议

兴学堂为新政要端,其成效与地方官最为密切。因而,各省提学使司成立后,将地方官兴学逐步纳入省级教育督查范围。一般而言,省视学视察后,据实详报情形,由提学使直接札饬地方官改进,或由提学使提请督抚奖惩地方官。1909年,浙江省视学视察宣平县教育后得知,“该县一邑之大,城乡仅两等小学一所,初等小学九所,而两等小学堂学生人数既少办事者,又各存意见,其初等小学则除湖山觉明两堂稍具规模外,其余非人数少即规模简陋,率仍私塾性质,教授、管理均不合法”。省视学认为:“该县虽处山僻,风气未开,果使地方官督绅认真劝导,如陶村、俞源等处地方殷实,办理亦何难措手?”[59]进而建议地方官应随时督率绅董竭力提倡,并亲赴陶村、俞源等处妥为劝导。据此,提学使札饬宣平县遵照省视学建议切实整顿教育,广开风气。省视学除提出改进意见外,也会给出地方官奖惩建议。1910年4月,云南省视学秦康龄赴元江州视察学务,发现“该州因新旧任交代,学务无人总理”,而且高教员病故后,“教员尚未议定,学生尚未到堂,若使各属纷纷效尤,将来地方官交代一次,学务遂腐败一次,为害何堪设想?仰云南提学司严切查明贻误各情,分别议拟惩处详侯核夺,以为玩视学务者戒”,根据省视学建议,提学使叶尔恺详请云贵总督李经羲将蔡代直牧正绰记大过三次,并获批准,批示“如详分别记过,以示惩儆”[60]

(五)及时处理特殊事件,稳定教育秩序

提学使司成立以来,随着新式教育由省城向地方推进与延伸,地方上随之暴露出各种问题、矛盾与冲突,导致控禀、控案纷至沓来。为了稳定教育秩序,提学使司及时派省视学处理特别事件。1908年6月,东明县劝学所前总董高子坚向直隶提学使司反映,地方官阻挠学务新政事宜,恳请提学使司派员查实。旋即,提学使司派省视学赴东明县核查。经调查发现,“该县学务废弛实由学界之无人”,而且高子坚之反映“确系实在情形”。鉴于此,提学使司再次派“省视学到该县商情办理,以期整顿”[61]。此外,诬告性质的案件也时有发生,对地方学务影响甚巨,因而提学使对此高度重视。比如1907年5月,绅士王乃煜等人向江苏提学使司禀控江震县学堂腐败情形,细数校长费元煴的种种不是,还举报学董靡费学款、任用私人、拆夺明德学堂学舍。为此,提学使派省视学蒋凤悟会同县官确查。经蒋凤悟调查核实,“费元煴任事以来,所有厘订学科、整饬校规,办理尚无不合”。至于“学董靡费学款及任用私人,拆夺明德学堂学舍数端情节较重”,据蒋凤悟“逐项分查,或系事出无因,或系言过其实,其余指控各款亦均毫无实据”。[62]由此,省视学为地方澄清了真相。

(六)向提学使提出建议,供提学使决策参考

清末,省视学作为提学使之耳目,其提供之信息大多付诸提学使的决策之中。1909年3月,浙江省视学召开会议,讨论学务改良事宜,并向提学使条呈上年两个学期视察学务之应行改良事项,提出各属学堂应划分学级、稽查积分、请饬劝学所总董实行巡视、广颁初等小学堂章程及实发教育官报等各项建议。对此,提学使支恒荣指出:“本司逐加查核,所陈划清学级、稽查积分均为易于查察起见。请饬劝学所总董实行巡视一条尤为定章所应尽之职务,各种公文由劝学所通告学堂,俾咸知晓,亦辅地方官教育行政之不逮。广颁初等小学章程及实发教育官报系为开通风气使无阻碍,均应照所议办理,除广发初等小学章程一条另饬办理,官报委员遵办。”基于上述考虑,浙江提学使司“通饬札到该府立即分饬所属转行各学堂各劝学所一体遵照办理”[63]

由上可知,省视学开展了丰富的教育视导活动,不仅视察学务与地方教育行政,切实指导地方改进学务,还督察地方官办学,及时处理特殊事件,其间发挥了督学者、督政者、指导者、协调者的多种重要角色,对清末地方教育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