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全身因素与牙周病的发展:促进因子及治疗方法

全身因素与牙周病的发展:促进因子及治疗方法

【摘要】: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发展中属于促进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于患病,并可促进龈炎和牙周炎的发展。全身因素包括有:内分泌失调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量异常。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有超过50%的世界人口患有牙周炎。因此,通过超声洁治或甘氨酸喷砂进行3个月的定期维护治疗能有有效维持龈下菌群的稳定从而维护牙周健康。

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发展中属于促进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于患病,并可促进龈炎和牙周炎的发展。全身因素包括有:

(1)内分泌失调 如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的分泌量异常。

(2)饮食和营养方面 可有维生素C的缺乏、维生素D和钙、磷的缺乏或不平衡、营养不良等。

图9-1-1 US组和AP组在维持间隔12周内的微生物变化

(3)血液病与牙周组织的关系极为密切 白血病患者常出现牙龈肿胀、溃疡、出血等。

(4)血友病 可发生牙龈自发性出血等。

(5)某些药物的长期服用 如苯妥英钠可使牙龈发生纤维性增生。

(6)某些类型的牙周病 如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往往有家族史,因而考虑有遗传因素。

牙周炎是导致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有超过50%的世界人口患有牙周炎。一些牙周炎患者在成功的牙周治疗后,通过定期的维持治疗能够恢复并保持牙周健康。然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他们仍然有较高的复发性牙周炎的风险。因此,定期有效的维护治疗是非常必要的。(www.chuimin.cn)

图9-1-2 细菌种类和新陈代谢的变化

研究评估了3个月的维护周期内,通过超声(US)或甘氨酸喷砂(AP)两种治疗方法治疗后龈下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地控制临床炎症指标。治疗之后,龈下微生物的丰富度、多样性明显降低。一些牙周致病微生物在治疗之后明显下降,如Treponema属和Bacteroidaceae属;而一些牙周共生菌在治疗之后明显上升,如Streptococcus属。超声治疗的效果对龈下微生物的效果稍优于喷砂治疗。治疗后,降低的牙周致病菌再定植,在治疗后12周时牙周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基本恢复到治疗前基线的水平。另外,治疗之后龈下微生物的代谢情况也发生了改变,致病性代谢通路有所减少。总体来讲,微生物在3个月的维护周期内能够维持相对平衡的菌群结构。因此,通过超声洁治或甘氨酸喷砂进行3个月的定期维护治疗能有有效维持龈下菌群的稳定从而维护牙周健康。研究可为今后评估牙周治疗的效果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图9-1-3 浅袋(PD≤3mm)与中袋(4~5mm)微生物组成比较

图9-1-4 核心菌属的共现网络

(李兆龙 谢荔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