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肠道微生物对小鼠行为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肠道微生物对小鼠行为和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

【摘要】:物种水平mOTU的PCoA证实了SCZ和HC小鼠之间存在的明显偏离。这项研究为肠道微生物群在SCZ病理学中的功能作用提供的进一步证据。此外,发现肠道微生物能够深刻影响色氨酸代谢途径和神经递质水平。最近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紊乱和SCZ的发生存在潜在的联系。相比于正常组,分别只有15.3%和30.3%的OTUs在SCZ和抑郁症组是同步增加和降低的,表明SCZ中观察到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相对于抑郁症是特异的。

为了鉴定在SCZ小鼠中诱导这些改变的神经化学物质和行为的微生物,对来自SCZ和HC小鼠的总共54个粪便样品及其人类供体(患者和对照)的粪便样品进行了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最终,每只小鼠获得7.49Gb的人源细菌基因组的高质量测序读数。物种水平的分类组成以宏基因组操作分类单位(mOTU)为特征。物种水平mOTU的PCoA证实了SCZ和HC小鼠之间存在的明显偏离。在供体粪便中存在的261个mOTU中,112个mOTU存在于受体小鼠的肠中,并且55个mOTU表明SCZ和HC小鼠之间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图7-1-4)。在这些差异富集的mOTU中,确定了30个mOTU,包括Parabacteroi desdistasonis、Parabacteroi desmerdae、Bacteroi deseggerthii、Odoribacter splanchnicus、Fusobacteriu mulcerans、Odoribacter splanchnicus、Clostridiums cindens、Sutterella wadsworthensis等(图7-1-4c)。来自差异富集的mOTU的功能基因能够注释到KEGG数据库,并且78个KEGG模块在两组小鼠之间的相对丰度上有显著差异,色氨酸生物合成功能在HC小鼠的粪便微生物组中显著富集,这与SCZ小鼠中较低的色氨酸水平一致。此外,两组小鼠之间的大多数差异富集的mOTU显示出与色氨酸或其代谢物或脑和血清中的神经递质显著相关(图7-1-5),突出了肠道细菌对色氨酸代谢和脑中神经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图7-1-4 物种水平mOTU的PCoA

图7-1-5 SCZ小鼠富集或耗尽Motus与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和脑内神经递质的关系

微生物组在大脑发育和行为中发挥关键作用,并参与一些主要精神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SCZ的发生和发展。这项研究为肠道微生物群在SCZ病理学中的功能作用提供的进一步证据。供体的一部分微生物群能够定植在小鼠的肠道中,SCZ小鼠表现出与人类SCZ类似的症状,包括精神运动过度活跃和认知障碍。此外,发现肠道微生物能够深刻影响色氨酸代谢途径和神经递质水平。在SCZ小鼠中,色氨酸分解代谢的Kyn—Kyna途径显著增强,而色氨酸分解代谢的5-羟色胺途径减少。此外,Kyn代谢的3-HK和Kyna分支之间的平衡在脑动态平衡和脑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CZ衍生的微生物群促成了Kyn代谢,以及由3-HK向Kyna途径转换。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破坏性的精神类疾病,占全球总人口的0.5%~1%。此前研究者将重点放在对人类基因组的分析上,以确定SCZ的发病机制。通过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已鉴定出108个易感基因座,但这些关联在SCZ中仅占约4%。可见,在遗传因素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SCZ的发生。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菌群—肠—脑轴(MGB)调节大脑功能和行为,且已被报道可影响宿主的情绪、记忆、认知和自发活动。最近的临床和临床前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紊乱和SCZ的发生存在潜在的联系。为了研究SCZ中菌群—肠—脑轴的潜在作用机制,试验共纳入63例SCZ病人和69例年龄、性别和BMI匹配的正常人,PANSS评分(评定SCZ症状严重程度)范围为45~120。对粪便样本进行16SrRNA分析后发现:相比于正常组,SCZ组的微生物丰富度指数(Chao)和多样性指数(Shannon)都显著降低(图7-1-7A),表明SCZ病人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低;β–多样性分析表明两组的肠道菌群结构有明显差异(图7-1-7B)。另外,性别和抗精神病药物对微生物表型无显著影响。LEfSe分析找出77个有差异的OTUs,其中23个OTUs在SCZ患者中是增加的,包括Veillonellaceae、Prevotellaceae、Bacteroidaceae和Coriobacteriaceae;剩余54个是降低的,包括 Lachnospiraceae、Ruminococcaceae、Norank和Enterobacteriaceae。作者进一步和先前发表的重度抑郁症研究结果作对比以确定SCZ中的菌群结构变化是否是相对特异的。相比于正常组,分别只有15.3%和30.3%的OTUs在SCZ和抑郁症组是同步增加和降低的,表明SCZ中观察到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变化相对于抑郁症是特异的。为了鉴定与SCZ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的细菌,作者采用相关分析发现2个和PANSS评分显著正相关以及6个负相关的OTUs,如下图7-1-7D所示。作者进一步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来鉴别关键的诊断SCZ的微生物标志物。SCZ和正常间最显著的差异出现在Aerococcaceae、Bifidobacteriaceae、Brucellaceae、Pasteurellaceae和Rikenellaceae,由它们组成的标志物组用于诊断SCZ和正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图7-1-7E),表现出了潜在的诊断价值。(www.chuimin.cn)

图7-1-6 SCZ小鼠中,色氨酸分解代谢的Kyn—Kyna途径

图7-1-7 SCZ组的微生物丰富度指数(Chao)和多样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