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肠道微生物与母婴炎症性肠病

肠道微生物与母婴炎症性肠病

【摘要】:本研究主要对IBD孕产妇在怀孕期间,其所产婴儿的菌群变化进行探究。主要结论为IBD产妇怀孕期间菌群结构呈持续异常状态,并诱使其胎儿粪便中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显著改变;而这些紊乱的菌群则触发了无菌小鼠肠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根据IBD情况结合孕妇年龄、胎龄、妊娠并发症、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方式、怀孕及分娩期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因素,将孕妇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均匀分布。

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的细菌定植在塑造后天的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早期的一些内外因素与日后患IBD风险有密切联系。本研究主要对IBD孕产妇怀孕期间,其所产婴儿的菌群变化进行探究。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了怀孕妇女(患有IBD和不患有IBD)与其婴儿肠道菌群结构上的变化。通过探究早期妇女IBD诊断、分娩方式、抗生素使用以及喂养习惯来评估这些外在因素对菌群结构的影响;此外,采用无菌小鼠分别接种IBD孕产妇及其婴儿粪便样本,检测小鼠肠道中先天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而评估IBD孕产妇及其婴儿肠道菌群对于肠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患有IBD的产妇及其婴儿表现出更低水平的细菌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相比于非IBD个体);母体IBD情况是婴儿菌群多样性(7、14、30、60、90天)的主要预测因子;具体来看,IBD孕妇所产婴儿表现出高丰度的Gammaproteo bacteria,以及低丰度的Bifidobacteria。无菌小鼠接种了妊娠阶段后期IBD产妇和她们90天大的婴儿粪便样本后,其菌群多样性显著下降,并伴随着记忆转换型B细胞以及结肠处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显著降低。主要结论为IBD产妇怀孕期间菌群结构呈持续异常状态,并诱使其胎儿粪便中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显著改变;而这些紊乱的菌群则触发了无菌小鼠肠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图6-2-1 试验流程图(www.chuimin.cn)

注:孕妇患有IBD(红色)和未患IBD(蓝色)为受试者,分别收集妊娠前中后期粪便样本和唾液样本,并进行临床及产科病史分析。分娩后,连续采集不同时间点婴儿粪便样本进行元分析。选取母婴配对粪便样本并接种于6~8周龄的野生型无菌小鼠进行免疫表型分析。

本研究包括了200例来自于胎便研究组的受试者,其中孕妇121例(40例患有IBD),婴儿79例(其中26例产自于IBD孕妇),总共73对母子二人组。根据IBD情况结合孕妇年龄、胎龄、妊娠并发症、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方式、怀孕及分娩期间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因素,将孕妇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进行均匀分布。患有IBD的母亲,其数据更接近Jewish(P=0.008)和Nulliparous(P=0.024)。绝大多数患有IBD的孕妇(70.0%)呈现不活跃的疾病表征,且发作症状大多是轻微的。CD(克罗恩病)患者相比于UC(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具有更高频的肠切除术历史(P=0.02),表现出药物治疗下的差异。除了一部分较大比例的男婴是IBD妇女所产(P=0.013),其他诸如早产、低出生体重或出生后使用了抗生素或益生菌等占比在不同群体中是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