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的宿主与其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肠道受损,会诱导全身性T细胞反应失调,最终致使远端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等。结果表明,饮食中色氨酸的限制会改变肠道菌群的代谢特性,进而影响脑炎性T细胞反应。肠道菌群、饮食色氨酸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这种联系可能有助于制定预防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的治疗策略。......
2023-11-16
中国学者李瑞等人研究发现组织蛋白酶K是肠道菌群失衡与结直肠癌转移之间的重要中介,结直肠肿瘤细胞分泌的组织蛋白酶K通过激活TLR4-mTOR途径诱导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从而加速结直肠肿瘤进展。
图3-5-9 肠道菌群失调与高CTSK表达及结直肠癌的进展密切相关
研究中,一种与转移相关的分泌蛋白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K,CTSK),被认为是肠道菌群失衡与结直肠癌转移之间的重要介质。研究者将MC38细胞植入抗生素处理过的小鼠盲肠中,通过灌胃大肠杆菌来模拟肠道菌群的失衡状态。与对照组相比,在大肠杆菌处理组中检测到较大的原发性肿瘤和较多的肝转移灶,同时伴有较高的LPS分泌和CTSK过表达。CTSK在体内和体外都参与了结直肠肿瘤细胞的侵袭性表型。沉默CTSK或使用其特异性的抑制剂Odanacatib(奥当卡替)完全消除了CTSK增强的结直肠肿瘤细胞迁移和运动。有趣的是,肿瘤细胞分泌的CTSK可以与Toll样受体4(Toll-likereceptor4,TLR4)结合,通过mTOR依赖性途径刺激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重组CTSK既不能刺激结直肠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也不能诱导TRL4-/-小鼠M2型巨噬细胞极化。与此同时,CTSK可通过刺激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10和IL-17,其反过来通过NFκB途径促进结直肠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临床上,CTSK在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过表达总是伴随着基质中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比例的增高,并且与肿瘤的转移和预后不良相关。
研究发现CTSK是肠道菌群失衡与结直肠肿瘤转移之间的中介因子。更为重要的是,该研究阐明了由CTSK介导的结直肠肿瘤细胞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之间的正反馈回路,从而使CTSK可以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可行的治疗靶点。
图3-5-10 CTSK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及预后不良有关
图3-5-11 外源性CTSK在体内外均有助于结肠直肠癌肿瘤细胞的侵袭表型
3-5-12 CTSK通过诱导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迁移(www.chuimin.cn)
图3-5-13 结直肠肿瘤细胞分泌的CTSK通过与巨噬细胞膜受体TLR4相互作用激活mTOR通路
图3-5-14 结直肠肿瘤细胞分泌的CTSK
图3-5-15 TLR4 通路对于CTSK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和结直肠肿瘤细胞迁移至关重要
图3-5-16 结直肠肿瘤细胞分泌CTSK通过NF-κB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因子分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图3-5-17 CTSK的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组织中M2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高丰度相关
有关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文章
哺乳动物的宿主与其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会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肠道受损,会诱导全身性T细胞反应失调,最终致使远端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或者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等。结果表明,饮食中色氨酸的限制会改变肠道菌群的代谢特性,进而影响脑炎性T细胞反应。肠道菌群、饮食色氨酸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这种联系可能有助于制定预防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症的治疗策略。......
2023-11-16
肝移植前后患者的肠道菌群中MDRB的定殖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未来肝移植患者术后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治疗思路。耐多药细菌感染仍然是肝移植后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肝脏疾病晚期的肠道营养不良可能使患者的肠道更易于被MDRB感染和定植,进而加剧营养不良。但是,LT术后MDRB定植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2023-11-16
肠道菌群对身体有方方面面的影响,调节体重、影响胃口仅仅是肠道菌群的基本功能。对于人体来说,维持肠道菌群的正常平衡,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如果在肠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肠道菌群健康而稳定,就能抑制致病菌的侵扰。在科学家看来,代谢发生异常,离不开失衡的肠道菌群。如果长期吃高脂高糖的食品,肠道菌群中的致病菌会增加,益生菌则会减少,很容易使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转化为脂肪,从而为人类带来体重增加等肥胖问题。......
2023-10-28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它的主要病因,第一是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第三原因就是肠道微生物。有研究认为肠道菌群通过发酵碳水化合物生成短链脂肪酸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而SCFA的缺乏与2型糖尿病有关。菌群移植治疗的可转移效应为通过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进而改善T2DM患者血糖稳态提供了证据。......
2023-11-16
Kiyoshitakeda等人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代谢物乳酸和丙酮酸通过诱导GPR31介导的肠CX3CR1+细胞的树突突起而有助于增强免疫应答。缺乏GPR31的小鼠的肠道CX3CR1+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地表达,在小肠中表现出CX3CR1+细胞的树突突起缺陷。此外,用乳酸盐或丙酮酸盐处理的野生小鼠表现出增强的免疫应答和对肠道沙门菌感染的高抗性。图3-5-5肠内容物诱导CX3CR1+细胞树突的延伸图3-5-6GPR31依赖性树突突出肠CX3CR1+细胞图3-5-8由乳酸和丙酮酸诱导的CX3CR1+细胞的GPR31依赖性树突突起......
2023-11-16
去偶联的BAs更疏水,更容易随粪便排出。BSH活性高的细菌促进BA的去偶联。相反,另一个重要是BSH活性较低的Bacteroidetes并没有被LGG改变。这些结果表明,Z-Gu和Gly-MCA对肠道FXR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药物的拮抗作用,而非菌群的改变。LGG处理显著增加粪便总BAs。为了进一步确定BA的排泄,还对尿液进行了分析。由于MRP4不是FXR的靶点,结果提示LGG-FXR与肾脏BA排泄无关。Z-GGly-MCA均未抑制LGG对尿液BA排泄的升高。......
2023-11-16
同时,M1细胞在共同居住的WT小鼠中仅略有增加,表明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主要影响浸润的免疫细胞而不是常驻的免疫细胞,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变化在AD进展过程中可以驱动外周免疫细胞浸润和神经炎性激活。图7-6-8肠道菌群是免疫细胞浸润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所必需的注:A.口服抗生素5个月对7月龄5XFAD 转基因小鼠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的影响。E、F.7月龄 WT、同笼饲养型WT和5XFAD转基因小鼠脑匀浆中Th1细胞和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的变化。......
2023-11-16
但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越来越重视肠道菌群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人员也开始将目光投向此处。2014年9月,一项发布在《Nature》上的研究揭开了人造甜味剂对人体造成危害的机制——破坏肠道菌群,从而增加代谢疾病的风险。究其原因,研究人员发现,人造甜味剂使肠道中的一些有益菌死亡,并促进另一些细菌的增殖。在实验研究的甜味剂中,糖精拥有最强的效果,其次是三氯蔗糖和阿斯巴甜。糖精并不会引起龋齿。......
2024-01-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