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肺癌发展与肺部生态失调、炎症的关联

肺癌发展与肺部生态失调、炎症的关联

【摘要】:这些转录特征展现了相比与脾脏,肺中γδT细胞中的许多基因上调,如IL-1R1和IL-23R。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诱导的γδT细胞极有可能通过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增殖来促进肺癌进展。

3.1 共生菌群促进肺腺癌的发展

评估共生菌群在肿瘤起始重要性:在6.5周和15周比较GF和SPF肿瘤的大小、等级、数量。IHC感染KI67、GF小鼠更多。为进一步确认GF小鼠中菌群的缺失是导致其荷瘤更多的原因,通过将GF小鼠和SPF小鼠同笼使其获得菌群。比较Ex-GF与GF的肿瘤,发现有差异(但没有检测Ex-GF小鼠的菌群)。另外确定菌群在肺癌发生的不同阶段的作用,分别在2周、6.5周使用抗生素处理以确定菌群在肺癌发生的不同阶段的作用。

图3-3-2 共生微生物群促进肺腺癌的发展

注:在2型肺泡细胞特异启动子Sftpc作用下,Kras突变,p53缺失的GF及SPF小鼠感染表达Cre的腺病毒。

3.2 共生微生物群的消耗抑制了肺腺癌的发展

荷瘤KP小鼠的肺部共生菌与肠道不同的数据与前人一致。肺癌显著增加了总体细菌量,但减少其多样性。尤为重要的是,微生物组与肿瘤发展呈局部相关性,仅肺部菌群与肿瘤大小相关,而肠道菌群无关。单独使用甲硝唑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但不影响整体细菌丰度。作者进一步分离了这些肺癌晚期肿瘤中的细菌,然后在小鼠肿瘤发生之后气管注射。注射有细菌组显著加速疾病的进展。作者接着又测了炎症因子,IL-1b和IL-23p19基因表达上升。为了检测介导此反应的上游信号通路,建立KP-CD45.1小鼠模型,其骨髓来自Myd88敲除小鼠中,Myd88是许多TLRs上游的重要分子,造血系统中缺乏Myd88,抑制了肺泡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分别产生IL-1b和IL-23,并且显著降低肿瘤生长。

图3-3-3 共生微生物群的消耗抑制了肺腺癌的发展

注:A.KP和健康组BALF的16S qPCR(Taqman探针法)。B.16S测序(Shannon Index)。C.BALF or fecal pellet样本中的荷瘤情况与细菌相关性。D.KP小鼠与细菌共注射实验。E.RT-PCR检测IL-1b和IL-23 p19 mRNA的表达量。F.FACS分选得到的肺泡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各自表达的IL-1b和IL-23 p19 mRNA含量。G.肿瘤生长的HE染色图以及定量。

3.3 与肿瘤生长相关的γδT17细胞增殖需要微生物的存在

尽管其占循环系统或者是次级淋巴组织中CD3淋巴细胞比例很少,通过流式图明显看出在KP的SPF中γδT细胞与LUAD相关,占比为20%。重要的是在GF小鼠中,肺中γδT细胞基本缺失(从流式图可看出,在肺组织中淋巴细胞为CD45)。在SPF小鼠中的90%γδT细胞表达RORγt和多至75%的细胞表达促炎因子IL-17A,故定义其为γtT17细胞,相比之下,次级淋巴结与脾脏只有5%左右的γδT细胞产生IL-17A。另外,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拍摄的免疫荧光图可看出γtT17细胞存在于SPF小鼠中而缺失在GF小鼠肺中。以上数据表明γδT细胞主要是产生IL-17的细胞,并且以一种微生物依赖的方式对肿瘤进展起作用。

图3-3-4 与肿瘤发展相关的γδT17细胞扩增所需的微生物群

3.4 共生菌群诱导定居在组织中的Vγ6Vδ1γδT细胞增殖和活化 (www.chuimin.cn)

文献报道,Vγ1、Vγ4和 Vγ6γδT细胞存在于肺组织中,γδT17细胞主要是Vγ6Vγ1T细胞,这些细胞从胚胎时期定居在肺中,局部注射LPS和肽聚糖PGN(这些是TLLR的配体)引发γδT细胞的增殖和IL-17的产生。除此之外,直接支气管注射IL-1b和IL-23(髓系细胞暴露在微生物后产生的促炎因子),也能诱导其增殖和活化。与脾脏中的γδT细胞相比,肺中的γδT细胞主要的PLZF阳性细胞,PLZF对于分化出产生IL-17的Vγ6Vδ1γδT细胞非常重要,而对于分化出产生IFN-γ的γδT细胞非常重要的分子CD27则含量很少。另外,在肺中γδT细胞表面分子CD44、CD69和PD1比脾脏中多。这些结果提示共生菌群对于肺中γδT细胞的分化和活化非常重要。

图3-3-5 共生微生物群诱导组织中的Vγ6Vδ1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

3.5 微生物诱导的γδT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肿瘤进展

伴随着γδT细胞增殖,相比于SPF健康小鼠,KP小鼠中中性粒细胞浸润也显著增加,这一现象在GF小鼠中也得到验证。用γδT细胞抗体(UC7-13D5或GL3)处理后,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同时降低了IL-17A的水平、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以及肿瘤细胞增殖(图3-3-6B)。并且,阻断IL-17A导致G-CSF含量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肿瘤生长,IL-1b表达。

图3-3-6 共生微生物群对于肿瘤相关的肺内γδT细胞的分化和活化很重要

3.6 与肺癌相关的γδT细胞呈现出不同的转录谱

为进一步理解肺中肿瘤相关γδT细胞,作者利用RNA-seq描述其特征,肺中γδT细胞呈现出与脾脏不同的转录谱特征。进一步从TCGA数据库中找出LUAD病人的相关特征,高得分病人的基因表达谱与KP小鼠肺中γδT细胞特征类似,呈现出极差的预后。基因富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这些γδT细胞与活化的人类γδT细胞相似,另外KP肺中的γδT细胞和定居在组织中的αβT细胞有相似特征,其上调的LPS反应基因提示它们经历了肺部微生物的刺激。这些转录特征展现了相比与脾脏,肺中γδT细胞中的许多基因上调,如IL-1R1和IL-23R。靶向IL-22RA1导致肿瘤显著减小,高水平的IL-22RA1表达的病人其预后不佳。这些结果表明微生物诱导的γδT细胞极有可能通过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增殖来促进肺癌进展。

图3-3-7 微生物诱导的γδT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肿瘤的发展

图3-3-8 与肺肿瘤相关的gdT细胞表现出不同的转录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