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研究表明,鼻喉微生物组可能在塑造宿主免疫力和改善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量化鼻喉微生物组与流感病毒感染易感性之间的关联。相比之下,对于B型流感感染,前庭链球菌和普雷沃氏菌中的丰度增加了10倍,易感性分别降低63%和83%,流感感染的易感性与暴露时的鼻喉微生物群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组可能是易感性的可用预测指标,意味着如果这些关联具有因果关系,可以通过调节微生物组来降低流感感染的风险。......
2023-11-16
病毒(Virus)是一种仅能在生物体的活细胞内复制繁衍的亚显微病原体。它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为类生物,无法自行表现出生命现象,靠寄生生活,是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它是由一个保护性外壳包裹的一段DNA或者RNA,借由感染的机制,这些简单的有机体可以利用宿主的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但无法独立生长和复制。病毒可以感染所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命体。第一个已知的病毒是烟草花叶病毒,由马丁乌斯·贝杰林克于1899年发现并命名,迄今已有超过5000种类型的病毒得到鉴定。研究病毒的科学称为病毒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
病毒由2~3个成分组成:病毒都含有遗传物质(RNA或DNA),只由蛋白质组成的朊毒体并不属于病毒;所有的病毒也都有由蛋白质形成的衣壳,用来包裹和保护其中的遗传物质;此外,部分病毒在到达细胞表面时能够形成脂质包膜环绕在外。病毒的形态各异,从简单的螺旋形、正二十面体形到复合型结构皆有。病毒颗粒大约是细菌大小的千分之一。病毒的起源目前尚不清楚,不同的病毒可能起源于不同的机制:部分病毒可能起源于质粒(一种环状的DNA,可以在细胞内复制并在细胞间进行转移),而其他一些则可能起源于细菌。
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病毒采用不同的传播方法。例如,植物病毒可以通过以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如蚜虫),在植物间进行传播;而动物病毒可以通过蚊虫叮咬而得以传播。这些携带病毒的生物体称为“载体”。流感病毒可以经由咳嗽和打喷嚏来传播;诺罗病毒则可以通过手足口途径来传播,即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手、食物和水;轮状病毒常常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儿童而直接传播的;此外,艾滋病病毒则可以通过体液接触来传播。并非所有的病毒都会导致疾病,因为许多病毒的复制并不会对受感染的器官产生明显的伤害。一些病毒,如艾滋病病毒,可以与人体长时间共存,并且依然能保持感染性而不受到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即“病毒持续感染”。但在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能够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消灭入侵的病毒。而这些免疫反应能够通过注射疫苗来产生,从而使接种疫苗的人或动物能够终生对相应的病毒免疫。像细菌这样的微生物也具有抵御病毒感染的机制,如限制修饰系统。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任何作用,但用于治疗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已经研发出来。
表1-4-1 病毒的分类(www.chuimin.cn)
(林忠宁)
有关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文章
先前研究表明,鼻喉微生物组可能在塑造宿主免疫力和改善呼吸道感染的风险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量化鼻喉微生物组与流感病毒感染易感性之间的关联。相比之下,对于B型流感感染,前庭链球菌和普雷沃氏菌中的丰度增加了10倍,易感性分别降低63%和83%,流感感染的易感性与暴露时的鼻喉微生物群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组可能是易感性的可用预测指标,意味着如果这些关联具有因果关系,可以通过调节微生物组来降低流感感染的风险。......
2023-11-16
为了研究汉族肥胖者肠道菌群的改变是否与宿主体内循环代谢物有关,对肥胖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清进行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氨基酸的靶向代谢组学进一步证实了瘦人和肥胖者之间代谢物的差异。综上所述,肠道微生物群的改变,特别是肥胖者肠道内拟杆菌属的减少可能与循环中较高的AAA和BCAA浓度有关。以上数据表明,肠道菌群的代谢可能与血清中肥胖相关氨基酸的水平有关。图11-1-3肠道微生物与血清氨基酸的关系......
2023-11-16
益生菌LGG通过抑制小鼠肝脏胆汁酸合成和促进胆汁酸排泄来预防肝纤维化,胆汁淤积性肝病的特点是肠道菌群失调和肝脏毒性胆汁酸过量。LGG治疗明显减轻了BDL小鼠的肝脏炎症、损伤和纤维化,并显著降低了肝脏BAs。因此,可以得出补充LGG可通过增加肠道FXR/FGF15信号通路介导的对BA从头合成的抑制作用来降低肝脏BA,并增加BA的排泄,从而防止BA过量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和纤维化。研究者评估了肝脏和肠道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系统性炎症。......
2023-11-16
根据几项研究,构成肺微生物群的两个主要门为拟杆菌门和硬壁菌门。非肿瘤疾病中的肺微生物群微生物与各种炎症性肺疾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公认的问题。这些微生物群物种的持续存在将疾病转变为慢性病和慢性炎症。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属、大肠杆菌、肺炎球菌、军团菌和莫拉菌属等微生物已得到证实能驱动肺组织炎症。研究表明,在一些病例中,这些微生物与肺癌相关。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证实,微生物群应被视为重要的诊断和预防指标。......
2023-11-16
一些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医院往往是人满为患。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据,肠道微生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肠道微生物基因组与人体基因组一起,通过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方式影响人体的健康。如此庞大的肠道微生物群体通过与宿主的长期协同进化,已经成为一个与人体密不可分的后天获得的重要“器官”。......
2023-11-16
阿尔茨海默症以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临床特征,是世界范围内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关于AD患者,尤其涉及AD患者患病过程中的肠道微生物失调的研究还比较少。该研究纳入97名50~85岁的受试者,其中阿尔茨海默症患者33名、AD发病前遗忘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32名、健康对照32名。aMCI组、AD组患者受教育程度与HC组相当,但AD组受教育程度低于aMCI组。与HC组相比,AD患者的抽象功能评分降低,aMCI患者无明显变化。......
2023-11-16
通过粪菌移植的方式,将罹患3级脂肪变性以及零级脂肪变性患者的粪便转移至抗生素处理的消除体内,发现受试小鼠体内三甘油酯的积累明显升高,进一步证实了脂肪变性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将HFD喂养的小鼠的粪便微生物移植到特定的无病原体受体小鼠中会导致GVB损伤和附睾脂肪组织增加。......
2023-11-16
从担子菌即菇类(香菇)微生物中发现具有抗癌作用的1,2-β-葡萄糖苷酶和多糖。此外,还可通过藻类将CO2转变为石油,通过培养单胞藻或其他藻类而获得的石油,可占细胞干重的5%~50%,合成的油与重油相同,加工后可转变为汽油、煤油和其他产品。此项技术的应用,可减轻因工业生产而大量排放CO2。此外,将有益微生物菌制剂施入土壤以提高土壤的有效养分,以减少或不用化肥。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应用,降低病虫害发生,保护农田。......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