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梅山地区生态旅游感知分析及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感知分析及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对于梅山文化,超过一半的旅游者不了解,只有21%的旅游者熟知。图2-23旅游者对梅山地区旅游资源印象调查图2-24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印象调查从统计结果看,梅山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梅山文化资源有较大知名度。图2-25梅山地区生态旅游环境评价由梅山地区生态旅游环境评价图显示:64%的旅游者认为梅山地区生态环境好;31%的旅游者认为旅游环境一般;5%的旅游者认为环境不好。大部分旅游者认为梅山环境较好。

(1)对生态旅游和梅山文化的认知度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图2-19、图2-20)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认知程度和对梅山文化的了解程度整体偏低。62%的旅游者对生态旅游的理解较为模糊,只了解一点点梅山地区生态旅游的情况;21%的旅游者对生态旅游一点都不了解,比较了解和很了解的共计占17%。对于梅山文化,超过一半的旅游者不了解,只有21%的旅游者熟知。大部分的旅游者在游览完与梅山文化相关的景区后,对梅山文化的认知度有所提高,但对梅山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深刻内涵仍缺乏清晰的感知和全面的理解,在旅游开发时应加强梅山文化的展示和宣传,通过增加动态体验活动环节,提高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从而增强旅游者对梅山文化的认知。

图2-19 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认知度

图2-20 旅游者对梅山文化的认知度

大部分的旅游者具有表层的生态意识和一定的环境责任感,能够自我约束,但对生态旅游方面的认识较浅薄,旅游行为仍类似于大众旅游者。如在评价自身旅游活动是否属于生态旅游时(图2-21),只有一半的旅游者觉得自身的旅游活动属于生态旅游;24%的旅游者不清楚自身的旅游活动是否属于生态旅游,25%的旅游者则明确表示自身的旅游活动不属于生态旅游。此外,42%的旅游者认为到梅山主要是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图2-22);12%的旅游者认为梅山的生态旅游和其他大众旅游无区别;27%的旅游者认为生态旅游能促进经济发展,能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有利的条件和机会;19%的旅游者认为生态旅游不仅应满足游客游览的需求,还应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物古迹等,梅山地区旅游开发和管理应朝可持续方向发展。

图2-21 旅游者评价自身活动是否为生态旅游

图2-22 旅游者对发展生态旅游目的的认知

(2)生态旅游评价分析(www.chuimin.cn)

根据旅游者对梅山地区旅游资源印象调查图(图2-23)可知,43%的旅游者印象最深的是自然风景;36%的旅游者对文物古迹的印象最深;对民俗风情、宗教文化、科普探险印象深刻的分别占30%、28%、7%;6%的游客对特色食品等其他资源印象深刻。具体到对旅游景点的印象时(图2-24),62.3%的旅游者认为紫鹊界梯田给人印象最深;43.7%的旅游者认为大熊山森林公园及蚩尤文化旅游景区环境最好;41.6%的旅游者选茶马古道及高城马帮。这三个景点均得到了广大旅游者的喜爱和认可。

其他排名前十位的景点按印象深刻度依次为梅山龙宫(31.2%)、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22.4%)、油溪河景区及漂流(21.2%)、奉家古桃花源(15.3%)、中国梅山文化园(12.5%)、茶文化黑茶制作技艺(11.3%)、永锡桥等梅山地区风雨桥(10.1%)。十个景点中,人文景点六个,自然景点四个,知名度最高为紫鹊界梯田及正龙古村。

图2-23 旅游者对梅山地区旅游资源印象调查

图2-24 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印象调查

从统计结果看,梅山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和梅山文化资源有较大知名度。在梅山地区生态旅游过程中,虽然其自然旅游资源景点质量较高,但多数旅游者对其人文旅游资源和景点有较深、较好的印象,人文旅游景点的美誉度、认可度较高。由此可针对人文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底蕴,增加多样文化体验项目等,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扩大其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图2-25 梅山地区生态旅游环境评价

由梅山地区生态旅游环境评价图(图2-25)显示:64%的旅游者认为梅山地区生态环境好;31%的旅游者认为旅游环境一般;5%的旅游者认为环境不好。大部分旅游者认为梅山环境较好。81%的旅游者同时认为仍有必要完善梅山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特别是交通、住宿等基本配套设施建设,增加梅山文化宣传力度和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体验性,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传承意识,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