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常识批判、思想前提批判以及自我批判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理性地把握人与周围世界的一般关系。而哲学的反思性、超验性和批判性是推进人类智慧不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契机,有助于我们形成、深化和扩展改变世界的种种理念。这就是哲学对生活世界的批判。它鼓励人们勇敢地创造生活世界,同时它又从来不把人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理解为生活世界的终极状态。......
2023-11-20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从东方走向西方,亚洲是历史发展的起点,欧洲是终点。精神的本质是自由,而世界历史的发展就是自由意识的进步。自由意识进步的不同程度决定了世界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东方王国、希腊王国、罗马王国、日耳曼王国。东方各国从古到今人们还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只有专制君主“一个人”是自由的,这是专制政体。希腊和罗马世界只知道“少数人”是自由的,其余的人都是奴隶,所实行的是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而日耳曼世界知道“人类之为人类是自由的”,因此一切人都绝对是自由的。精神终于在日耳曼世界回复到了它自身,精神的自由本质得到了真正的实现。在黑格尔看来,不同哲学体系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晚出的哲学体系乃是从以前的体系发展而来,因此,最新近的哲学体系最丰富、最深刻。普鲁士国家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顶峰。[5]与黑格尔的阶段发展式哲学史不同,雅斯贝尔斯则是以一种“哲学的世界史” 来看待欧洲以外的哲学。他在“轴心时代”的理念基础之上,否定了黑格尔所认为的人类精神发展从印度、中国,经希腊、罗马,向日耳曼的这一发展顺序。相比较而言,黑格尔的哲学史观是欧洲中心主义的,是绝对精神式的封闭发展史,是从希腊、中世纪发展到近代哲学的线性过程。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的世界史”,则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界限,这是去欧洲中心主义的,他认为不论通过苏格拉底,还是通过佛陀或孔子,都可以达到“统摄”(das Umgreifende)。相比较而言,黑格尔哲学史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是一种被研究对象化的静态哲学;而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的世界史则是动态的、从康德那里接续而来的“做哲学”(Philosophieren),是一种无始无终的永恒哲学(philosophia perennis),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哲学(Weltphilosophie)。因此,相对于黑格尔所认定的“起点”和“孩童时代” 的东方哲学,雅斯贝尔斯从中看到的则是其无限接近“统摄”的根源性思想。(www.chuimin.cn)
有关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第16 辑的文章
哲学的常识批判、思想前提批判以及自我批判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理性地把握人与周围世界的一般关系。而哲学的反思性、超验性和批判性是推进人类智慧不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契机,有助于我们形成、深化和扩展改变世界的种种理念。这就是哲学对生活世界的批判。它鼓励人们勇敢地创造生活世界,同时它又从来不把人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理解为生活世界的终极状态。......
2023-11-20
雅斯贝尔斯有关“哲学的世界史”计划形成于1937年。其实三卷本的《大哲学家》仅仅是他哲学的世界史整体构想六部著作中的一部而已。在这些遗稿中显示了雅斯贝尔斯希望通过六种方式来贯穿整个哲学的世界史。[3]跟以往的哲学史家相比较,雅斯贝尔斯的“哲学的世界史”自有其新颖之处。......
2023-11-16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哲学不应过问经验以外的问题。经验证实,是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同时它否认客观实在和客观真理,是极端的相对主义。但是逻辑实证主义对现代科学摆脱传统观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相对主义思考方式影响许多科学家不自觉地接近了辩证的自然观和科学方法论。而这正是逻辑实证主义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直具有某种魅力并始终是西方最流行的科学哲学思潮的原因。......
2023-11-27
◇柏拉图和他的“理念世界”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认为,存在着一个由形式和观念组成的客观、普遍可靠的实在世界,即所谓的“理念世界”。柏拉图在博采众家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理念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思想体系。......
2023-12-04
很可能你把这些东西当作外在的真实世界,而它们不过是一场大梦或者一个幻境,你却永远无法从中醒来。但是难道你所有的经验不能是一场“大梦”吗,并且在这个梦之外并没有外在世界?这种观点被称为关于外在世界的怀疑论。如果说你不能肯定在你之外的世界现在是存在的,你又怎么能确定自己在现在之前是存在的呢?......
2023-11-06
无论是马克思的“感性世界”理论,还是胡塞尔、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或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理论,都是对生活世界本身所蕴涵的那些基本矛盾和基本问题的总体理解。只有哲学才能提供这种辩证的理论思维。哲学的理论思维绝不仅仅满足于在“事实”的意义上说明这个世界,而必然要承担起推进和引导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重大责任。......
2023-11-20
◇王守仁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王守仁是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无论是贝克莱,还是王守仁,他们都把心灵当作最根本的实在,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心产生出来的,他们信奉的其实都是“心外无物”的哲学。......
2023-12-04
傅先生是一位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他会通中西日哲学与佛学,以批评的精神和创造性智慧,转化、发展儒释道思想资源,在与西方、日本学者直接对话的过程中,促进了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交流互动。)以上六个方面,都是真正能成为“一家之言”的新论,是傅先生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