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如今已被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人们对健康与运动的关注度上升更加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积极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按照此增长速度,再往后5年,到2025年中国的体育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这个目标也有望实现。图1-32012—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统计资料来源:根据《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数据整理。......
2023-11-16
1.体育竞赛表演与赞助业
2018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表示,我国未来要大力发展职业赛事。重点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冰球、围棋等职业联赛,鼓励赛车、自行车、网球等有条件承办赛事的项目举办比赛,建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联赛理事会,合理构建职业联赛分级制度。预计2025年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总规模达到2万亿元,建设若干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城市和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集聚区,推出100项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体育精品赛事,打造1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体育竞赛表演企业,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链中的核心,体育赛事行业将成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重点发力对象。目前我国的体育竞赛水平和承办赛事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商业价值前三的体育比赛主要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CBA和英雄联盟职业联赛。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中超”)作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比赛,其商业价值最高。
体育赛事赞助是体育竞赛的必要环节,赞助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赞助来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企业品牌文化内涵和品牌版权价值这三个方面。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提出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预计未来体育产业增长达到15%,由此呈现出的特点是各个赞助商百花齐放,数量、类别众多:以中超为例,2013—2017年中超联赛赞助的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6%,而国内足球产业赞助规模在2020年预计将达到78亿元。由此可见,我国的体育产业市场正在快速地发展,这就导致了赞助商借助这个市场,可以更好地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除了竞技赛事以外,这几年我国的大众体育市场较好,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还只有79个城市举办过马拉松赛事,2016年增加至133个城市,2017年达到234个,2018年马拉松赛事已覆盖超过全国70%的地级市。2018年,一边“跑马”一边旅游,马拉松赛事逐渐被打造为城市名片、景区名片,体育旅游等发展空间刺激着整个马拉松产业链条的成型。《2017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马拉松赛事背后的产业,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链,除了赛事的报名收入,广告、运动服饰、运动穿戴、体育及衍生品、房地产、金融、医疗、城市经济等等成为马拉松背后经济的助力者,2017年相关产业经济更是达到了700亿元。
2.体育健身休闲业
健身休闲行业的发展近几年在我国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趋势,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提出倡导全民健身,鼓励兴办多种形式的健身俱乐部和健身组织,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随后2017年8月体育总局颁布了《全民健身指南》,其主要内容是细化国民健身的细节,主要体现在体育健身活动效果、运动能力测试与评价、体育健身活动原则、体育健身活动指导方案等。
近几年体育服务业增速较快,其中体育健身业增长较快,总产出和增加值增速均超过30%,说明群众参与体育项目逐渐增多。2016年我国体育健身市场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其中体育设备数量占据70%。2017年我国长期参加体育锻炼人群达到5.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41.3%。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具有了体育健身的习惯,庞大的建设人口为健身行业带来了巨大的需求。现今健身行业已经粗具规模,发展空间较大,行业规模预测到2020年可达到600亿元。
3.体育场馆建设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设施支持,在2016年《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将竞赛表演业、场馆服务业、体育培训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彩票业和体育用品业等作为发展的重点行业。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我国锻炼人口达到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等任务,意味着我国体育场馆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现今我国体育场馆需要技术革新,技术与设备更新换代已迫在眉睫。一线城市体育场馆的使用率较高,但是二、三线城市体育场馆的使用率较低,多处于闲置,运营也比较困难,需要提升体育场馆的利用率。根据《2018—2022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预测分析》,2018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71平方米,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0%,2022年将达到1.89平方米。
从投资主体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我国的体育场馆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商业化程度低。其中国有经济成分的场馆占总数的30.6%,集体经济成分占总数的25.5%,企业(私营)占23.0%,私人占12.8%,剩余8.1%为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港澳台投资。可以看出,我国超过一半的体育场馆都为政府机构所有。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对我国部分体育场馆进行政策补贴的消息,包括对各个省市体育场、体育馆以及游泳馆在内的共计1277个体育场馆进行财政补贴。并要求场馆和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最终达到督促大型体育场馆更好地向公众开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目的。
4.体育用品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2017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成交额达到1.8亿元,同比增长6.3%。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体育用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2017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收入与利润都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64%和9.37%,增长速度很快。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体育用品行业将有望快速增长。(如图1-5所示)2018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收入规模将达到1629亿元,预计到2020年体育用品行业收入规模将达到1817亿元,到2022年将突破2000亿元。体育品牌针对不同消费者需求特征,重点开拓针对性群体市场,如女性和儿童体育用品等;跑步作为大众体育一项热门运动,体育用品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未来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结合最新的科技力量在持续升级,例如智能健身器材、智能足球、智能穿戴用品等体育装备需求量将迎来巨大增长。
图1-5 2013—2018年中国体育用品收入规模统计及预测
资料来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数据整理。
5.电子竞技业
电子竞技是体育产业的新兴业态,近几年我国电子竞技行业处在黄金发展期。电子竞技源于美国,1998年进入中国,现如今发展得如火如荼。电子竞技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表现在:政府制定了相关的行业规范;教育部设立了电子竞技专业,国内部分高校已开设专业课程;我国电子竞技战队在国际赛事夺冠。在2017年颁布的《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件中也提出了推进游戏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网络游戏、电子游戏等游戏门类协调发展,促进移动游戏、电子竞技、游戏直播、虚拟现实游戏等新业态发展。(www.chuimin.cn)
据普华永道《2018年体育行业调查报告》分析,2018年电子竞技取代了2017年度排名第一的足球,成为全球体育行业人士一致看好的最具竞技价值的体育项目。预计到2022年,我国的电子竞技产业将取得一定的经济规模。2015—2018年期间,中国电竞市场规模从306亿元增加到了863亿元,2017年电子竞技产业规模达到770亿元,而2018年达到了863亿元,电竞产业的主要收入来自游戏收入,占比达93%。第18届雅加达亚运会,中国队取得了两金一银的好战绩,良好的比赛成绩扭转了大众对电子竞技的固有偏见,未来将电子竞技纳入奥运会比赛的呼声越来越高。
6.体育旅游业
在2018年“体育商业峰会”论坛上,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司长刘扶民提到,2018年体育产业消费接近1万亿元,其中体育旅游作为助推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显示,到2025年国内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2018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滑雪场总数703家,滑雪人次达到1750万人次,占总人数比例约为1%,滑雪消费规模720亿元,黑龙江省拥有滑雪场124家,为全国最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大的初级滑雪市场,潜力有待开发。目前我国要借助2022年北京办冬奥会的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继续大力推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个目标,持续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战略发展。滑雪项目的火热也带动了体育产品销售,根据2018《天猫冬季消费报告》,在双11期间,滑雪服的销量较前几年增长了90%;运动装备增长了93%;单价高达5000元的滑板,双11卖出了1000多付。其中,18—24岁的消费者购买力最强劲,大龄人群也加入冬季运动阵营。综上所述,我国大力推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理念,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除了冰雪旅游项目外,体育旅游特色小镇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文件和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务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扶持一批具有体育特色、体育文化、体育产业集聚、环境优质的生态体育特色小镇,推动体育产业发展。[8]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体育产业与科技、文化、教育相融合,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健身气功养生等健康体育旅游,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与城市开敞空间、景区、美丽乡村等结合,共同打造成体育旅游综合体。
(作者:河北传媒学院 李婉春;河北传媒学院 宋 菲)
【注释】
[1]江小涓:《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及支柱地位》,《管理世界》,2018年第5期,第1—9页。
[2]吴峰:《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第9期,第93—96页。
[3]任波:《中日体育产业结构比较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8年第4期,第94—98页。
[4]孔朝晖:《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第13期,第33—34页。
[5]朱少雄:《我国体育产业链的结构优化及路径研究》,《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第86—90页。
[6]冯有国:《中国体育产业状况、问题及发展潜力》,《浙江体育科学》,2018年第6期,第1—7页。
[7]详见国家体育总局:《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中国信息报》,2019年1月8日。
有关体育产业与足球产业报告(2019)的文章
体育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如今已被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人们对健康与运动的关注度上升更加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积极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按照此增长速度,再往后5年,到2025年中国的体育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这个目标也有望实现。图1-32012—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统计资料来源:根据《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数据整理。......
2023-11-16
1.长三角地区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分析长江三角洲简称为长三角,它与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一起成为主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长江三角洲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大。表1-1企业岗位需求情况2.南通市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江苏省是仅次于广东省、浙江省的全国第三大服装生产基地,是我国服装生产的主产区。......
2023-06-15
应用植被—侵蚀动力学理论可以分析我国典型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地区的植被—侵蚀演变趋势,探讨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能否和如何彻底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面貌。为此本节先对资料较多的黄土高原地区利用已经确定的流域植被—侵蚀动力学参数与流域气候土壤和地形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经验关系。然后对全国4个主要流域进行植被—侵蚀动力学分析。......
2023-06-22
另一方面,应以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为契机,将体育服务等第三产业为主要形态的产业结构作为重点,以满足人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国民消费的主要需求产业。......
2023-10-21
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的治理原则是基于厘清政府、社会和市场角色状态下的职能和职责。发展体育产业的目的最终是服务社会以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在政府为社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鼓励单项体育组织、民办非企业组织、社会企业等组织以提供体育专业服务来满足自身组织建设的需求,为其自身独立运行提供平台,发挥社会组织在体育产业运行中的聚集作用。......
2023-10-21
2014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体育+”的战略理念,要求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这一系列政策文件表明我国体育产业链的运行与完善需要将上中下游与不同产业、行业进行跨界融合,来刺激体育产业创新并助力未来城市发展。......
2023-11-16
除此之外,美国更加规范并构建不同层次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来有效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英国的体育产业主要围绕足球产业、英式橄榄球竞赛以及自行车运动等项目来带动经济发展。日本政府为了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不同领域制定鼓励措施和扶持政策。......
2023-11-16
中国服装工业在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服装工业的生产根据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形成了多种生产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长久以来,贴牌成为南通服装企业的主要生产形式。以贴牌为主的南通服装企业,缺少自主品牌等个性化的核心竞争力,业内企业相近的产品品种、相仿的生产设备、相似的管理模式、相同的销售市场,导致本地企业间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
2023-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