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情况

【摘要】:体育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如今已被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人们对健康与运动的关注度上升更加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积极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按照此增长速度,再往后5年,到2025年中国的体育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这个目标也有望实现。图1-32012—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统计资料来源:根据《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数据整理。

1.体育产业规模

我国体育产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时期,在不断改变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体育产业规模在不断壮大、体育产业结构在原来基础上不断细化更加适应市场消费需求,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也不断增加。体育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如今已被列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人们对健康运动的关注度上升更加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积极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7年末,我国国民平均收入已经超过59660元(8836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表明,处于这个收入水平的公民对文化体育消费需求会快速增长,并且我国具有体育人口基数大、资金量充足、互联网渗透率高、政府推动力强等优势,中国已经进入了国民对体育产业需求快速增长期。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2.2万亿元,增加值为7811亿元。从名义增长看,总产出比2016年增长15.7%,增加值增长了20.6%。如表1-2所示。

根据《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数据分析发现2012—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规模的增长约为1.2万亿元,产业规模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按照此增长速度,再往后5年,到2025年中国的体育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这个目标也有望实现。

表1-2 2017年体育产业状况

注:若数据分项合计与总值不等,是由数值修约所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虽然占我国总产业GDP份额较少,2017年仅不到1%(见图1-2)。但未来我国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和国家全面健身相关政策的不断刺激下,传统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将出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体育服务业的外延不断扩展“体育+”理念,体育竞技、体育健康、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信息、体育赛事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体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将不断提高。

图1-2 2012—2017年中国体育产值占GDP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数据整理。

图1-3 2012—2017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及增加值数据统计

资料来源:根据《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数据整理。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体育产业“十三五”规划》中可以看到,目前我国体育爱好者已达6亿之多,其中有2亿经常观看体育比赛,3亿足球爱好者群体,3700万忠实足球迷,1亿观看网络体育视频。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从业人员将超过600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将达1.0%,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健身休闲业、场馆服务业、体育传媒业、竞赛表演业、体育中介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业和体育彩票等行业将成为发展重点行业。

从2013年至今我国体育机构数量稳定在约7000家,2011年我国体育机构数量6901家,到2017年国内体育机构数量到了7081家,6年时间增加了180家体育机构。2012年到2013年增长率幅度较大,增长率达到了2.93%。随后几年我国体育机构的增长幅度不高,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的情况,各个组织机构也在规范管理。例如体育培训机构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市场存在良莠不分、参差不齐的情况,因而需要加强规范与管理,导致有部分不规范的企业合并情况,造成机构数量波动。如图1-4所示。

图1-4 2011—2017年中国体育机构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整理。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如表1-3所示,我国体育行政机关数量较多,占到了机构总数的42.29%,少儿体育运动学校及其他事业单位分别占到机构总数20.26%和16.14%,其余的机构总数占比相对较少。近几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体育行政机关数量在逐年减少,从2013年的3025个下降至2017年的2995个,说明我国政府机构正在进一步整合和升级政府管理机构。从表中可以发现少儿体育运动学校数量较多,其中县级地区的分布较广,占到少儿体育运动学校总数的76.3%,说明我国在全民健身等相关政策背景下,对青少年体育项目的培训受到全国范围内基层的重视。2015年我国体育场馆数量在188万个左右,全国体育场面积达到21.53亿平方米,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度提高,体育场馆数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根据《2018—2022年中国体育场馆行业预测分析》,2018年中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1.71平方米。《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称“46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5万亿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的发展目标,以全国13.9亿人口来看,2025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27.8亿平方米,体育场地数量有望超过250万个。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增速将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表1-3 2017年中国体育机构及人员数量情况(单位:个/人)(www.chuimin.cn)

续 表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进行整理。

全民运动时代已经来临,参加体育运动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各个项目运动员获得奖牌数量增多,提升了国民对各项目的好感度与认可度。我国对国际体育竞技比赛的关注度高,对运动员的培养力度也在增大。如表1-4所示。近10年我国参与体育比赛的运动员数量有所起伏,平均每年190人。项目数量比较稳定,平均每年23个项目,获奖数平均每年118个。在2017年世锦赛和世界杯(总决赛)中,中国队运动员共在24个大项上获得106个世界冠军,6人6次创6项世界纪录。2017年获得的冠军数量与2016年基本持平,其中体操乒乓球等传统项目继续保持优势,在游泳、田径、帆船帆板等项目上有新的突破,滑翔、国际象棋等非奥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12月30日发布的消息,在2018年冬奥会、世锦赛和世界杯(总决赛)中,中国队运动员在22个大项中获得114个世界冠军,共有43人次创、超、平32项世界纪录。其中,10个奥运项目共获得34个世界冠军,占冠军总数的30%。包括举重、体操、游泳、乒乓球等优势项目,未来我国的体育竞赛更多的是保持优势项目,在弱项寻找突破。

表1-4 2000—2017年中国运动员获世界冠军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2.体育产业结构

国家体育总局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2017年我国整体产业结构中体育衍生品规模较大,其中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3509.2亿元和3264.6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2.9%和14.0%。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9大类)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增加值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继续上升,从2016年的55%上升到2017年的57%,其中直接与公众体育消费相关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长突出,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9.2%和47.5%。此外,我国体育场馆、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增长速度达94.7%,反映出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快速蓬勃发展势头。[7]

现阶段我国处于“2025中国制造”政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具有较高优势,体育用品更是全球制造基地,是全球能够独立生产体育用品种类最多的国家。“一带一路”将帮助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建立和形成全球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链。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仍将保持一定增长,依旧占据体育产业结构的较大份额。

未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育本国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培育自己新的体育产业方向,突出本国体育文化特色;第二,尊重市场导向,市场是检验产业发展的标准,市场根据产业需求可以引导资金流向,推动产业的发展,从市场消费者需求入手对产业发展进行调整,发展更加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体育产业特色项目,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和预测,避免盲目投资;第三,政府引导,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