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政校企联动发展满足人工智能需求

政校企联动发展满足人工智能需求

【摘要】:为了实现人工智能时代下职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政校企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地合作,共同努力,以对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人工智能时代下,要想推动职校教育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宏观调控,做好高职院校对接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划。因此,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共解人工智能发展难题。

职业教育主要服务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政校企的合作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切实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为了实现人工智能时代下职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政校企要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地合作,共同努力,以对接人工智能的发展需求。

(一)政府调控高职院校和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协同发展

在职校教育的发展中,政府起着关键性作用。人工智能时代下,要想推动职校教育实现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宏观调控,做好高职院校对接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规划。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调研,及时关注人才市场的变化,建立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预测平台,充分掌握资料和动态数据的变化规律。其次,在国家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发展情况、区域经济特色和产业结构特点,结合各大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进行指导,既包括专业的规划、课程的设置,也包括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从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院校和专业。除此之外,政府要建立职校教育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并能够相互促进的管理体制,提升职校教育的办学质量,同时促进地方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二)校企合作共解人工智能发展难题(www.chuimin.cn)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据分析、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技术等都融入职校教育的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的发展会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传统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高职院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共解人工智能发展难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邀请企业加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来,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和学业评价等环节,与企业共同开发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包括实训场地和先进设备,让学生切实体验智能化生产系统,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培养他们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笔者研究中发现,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良好的校企合作,在浙江省内拥有大量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而又稳定的实习实训环境,为智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在学校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中心,与学校的教学人员共同研究AI课题项目,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还可以从学校挖掘优质人才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储备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共解人工智能发展的难题,使企业和高职院校达到“双赢”效果。

(三)校际共享人工智能发展资源

通过校际合作,可以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公用共享,教育投入的效率和效益可以得到极大提高。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每所院校的特色专业和课程设置都不尽相同,因此,政府给予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有所差异,导致人工智能与各个专业的融合在不同的院校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即AI+专业的具体形式不同。比如,在电子电气技术发展较好的院校,首先要进行“AI+电子电气技术”类专业的建设,在机械专业发展较好的院校则优先进行“AI+机械”类专业的建设,这样就会造成每个院校的人工智能发展资源的差异。因此,通过校际合作可以共享人工智能发展资源,从而实现院校更快更好地转型与发展。首先,院校之间可以结盟兄弟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通过课程共享和专业共建等方式,促进学校人工智能的共同发展。其次,由于实训设备比较昂贵,院校之间可以共建智能实训基地、共享实训资源,从而更好地对接产业链的发展,使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满足企业的需求。除此之外,院校之间可以共同研究关于人工智能的科研项目、开展教研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广泛的学科和专业,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储备充足的知识,同时促进学生跨学科能力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