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人工智能对伦理关系的影响-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教学研究

人工智能对伦理关系的影响-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教学研究

【摘要】:很多人会适应这种社会关系的改变,对他们来说,充斥于生活各个角落的智能机器是一种严峻的精神威胁,长时间与智能机器交流,他们越来越怀疑自身的存在价值,同时担忧自己未来的生存状况。但是未来人们被排挤出工作体系,人们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依赖智能机器,像做选择这样的事情不是依靠大脑而是依靠机器,人们的大脑也会渐渐变得机械化,失去了创造的动力。如果智能机器成了万物的主宰,那么未来人类将退居次要的位置。

人工智能伦理关系的影响体现在对某些伦理关系的改变上,具体表现在改变社会伦理关系,构成新的人—机关系,改变人的价值观这几个方面。

1.构成新的人—智能机器—机器的关系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特别是汽车制造业中,已经大规模地被应用。当人工智能更深入地发展,社会上需要人的工作会越来越少,这时会出现更多失业者。智能机器发展成熟了,便开始替代人类自己设计生产智能机器,到那时,几乎所有人做的工作都将会由机器人完成,我们将进入一个“全民失业”的社会。按照休伯特·德雷福斯的理解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关系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以前的人际关系已经消失,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多少机会与人交流。我们在购物、消遣、吃饭、旅行时,与我们打交道的都是智能机器,我们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智能机器在交流。之前以工作、协作建立起来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将崩溃,原来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将被人与机器的社会所取代”。

对于任何一种新出现的社会模式,人们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很多人会适应这种社会关系的改变,对他们来说,充斥于生活各个角落的智能机器是一种严峻的精神威胁,长时间与智能机器交流,他们越来越怀疑自身的存在价值,同时担忧自己未来的生存状况。经济运作自然地吸引人们各在其位地各司其职。人们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这些对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中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得人们拥有持续且高昂的生活激情,并以此为动力更加积极地改造世界,探寻人生的意义。但是未来人们被排挤出工作体系,人们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依赖智能机器,像做选择这样的事情不是依靠大脑而是依靠机器,人们的大脑也会渐渐变得机械化,失去了创造的动力。现在还很难预料这种社会结构改变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多大冲击,但是,这显然将人类暴露在风险之中。这个社会由人—机器的模式转变为人—智能机器—机器的模式,与工程伦理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是相悖的。如果智能机器成了万物的主宰,那么未来人类将退居次要的位置。

2.人工智能代替人工

人们希望人工智能代替自己做些实事,但又担心它们的发展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他们担心社会结构也会因为人工智能的产生而发生剧变。而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感知事物并对其做出判断和评价是人类才能做到的事情,当人工智能有自我意识、自我感觉时,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原本只是人才能完成的目标的时候,社会创新的动力来自人工智能而非人类的时候,未来的走向就不是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而是逐渐由人工智能掌握。人工智能系统会不断升级,这样会导致人们越来越依赖它,甚至最终可能导致人的智商降低。而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使得它们开始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对于地球上最智慧的生物——人来说是个不小的威胁。如果机器开始向人们发出挑战,那么人类的生命将会处于危险的状态。即使没有人工智能企图消灭人类的情况发生,当未来有一天一部分人决定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交在机器手中,以获取更舒适的生活时,而另外一部分却因为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产生担忧或者歧视人工智能,他们不愿意这么做的时候,这种分歧也会引发人类内部的分化,甚至是激烈对抗。人工智能和人的关系就更复杂了。(www.chuimin.cn)

伦理学中人道主义强调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是否能够做到符合人道主义、以人为本,关系到人工智能的开发是否真的有利于人,有利于整个社会。如若不然,人工智能开发就应该及时做出调整,避免给人类带来伤害。

3.改变人类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的一定的思维感官基础上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判断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或者事物拥有的一定的价值和作用。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还体现在对人类价值观的改变上,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改变人们的观念,第二个方面是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第三个方面则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带来人们各种观念改变。学者刘毅谈道,“未来人工智能不断升级的同时,会给人类创造一套新的伦理道德体系、新的价值观”。

技术更新了,人们的想法也会变得和以前不一样。面对技术给人类带来的观念变化,人工智能会导致一种社会观念变革。因为人都会追求真善美的东西,所以必然会以应然的态度去面对实然的变化。这种抑恶扬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价值评判的过程。然而,当人们发现依靠自己的智慧不能带来好的影响时,人工智能便会参与到价值判断的过程中,便会形成新的道德去规范人们的行为。在人工智能急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对新、奇、异的事物与现象持开放的态度,即宽容的态度,先承认人工智能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对其加以分析和鉴别,采纳其可取之处。与此同时,宽容应该而且必须对某些行为加以限制,当一些行为、观念明显具有邪恶的目的,而且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时,就不能再对其加以宽容。因此,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要想利用好它,就必须培养自制能力。

人工智能也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学者王丽慧说:“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是思维的表现。程序语言是人工智能的表达形式。”人工智能既然是我们自己创造的,理所当然地应该充分利用其优点。人类认知世界是从整体到部分、从分析到综合。自然哲学时期的人们把自然界分解为很多模块,将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再对各个要素进行研究。学者张振华曾说:“当代工程师们研究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从分析到综合,用科学体系这样一个统一完整的有机整体揭示出一个复杂多面的自然界的整体系统。”系统方法是一种科学的认识方法,它立足整体、纵观全局,使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运用这样的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把自己放在这个发展变化的整体社会中加以考查,形成新的生产方式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这样就产生了系统科学。系统科学的出现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从系统整体出发,用新的方式去解决人类各个领域的问题。它一产生就迫使人类开始研究更加复杂的系统,即生物、社会、思维三方面。这些动态系统都是非常复杂的,单凭人类的智慧去了解,首先不仅效率低,更麻烦的是容易出错,因此迫切地需要计算机的帮助来处理大量的信息。

图像处理和游戏机都归类于人工智能技术。以上的例子都属于工程活动,它们活动的背景都离不开自然—人—社会这个三维场域。人工智能中的工程文化与我们的文化形成交集,便形成了工程文化。这种文化可以使经济出现增长。人工智能技术与策划方案不是唯一的,这就为设计和决策提供了创造文化、艺术的广阔空间。但同时也会出现平庸的或拙劣的决策,因此工程文化也很重要。工程师不仅要有聪明的大脑、过硬的技术,还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脱尘绝俗的优雅,人工智能促进社会繁荣是专家学者的职业道德提升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