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学欧旧历三月初八,是清道观朱天菩萨生日。1937年时慈溪县城广大群众对朱天菩萨万分敬仰,早晨均买香烛携老带小前往清道观烧香。在慈城中,过直街转横街跟随一班香客出大东门.沿护城河畔走,即是一座小庵,名曰道清庵。从关岳殿往上走,那就是桂花厅。这里是慈溪县城的门户,景色幽雅秀丽。切吩重建清道观旅游景区,让老者再次到慈城旅游,重履六十七年前旧景。......
2023-11-15
宋士雄
清道观曾是江南道教文化中的一颗耀眼明珠,有过香客如云、游人如织的极其鼎盛时代,在漫漫千年的慈城变异史上,其因有着独特的地位而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清道观,创建于唐天宝八年(749),后废,宋绍兴三十年(1160)道士叶景虚重建.尚书楼钥匾其人观之路曰"列仙游观”。它一直是慈城龙形山脉的镇山之观,至今犹存一二古柏。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它漫漫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清康熙二十年(1681)时最为壮观。每逢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成群结队的信徒携被挈枕,都想在大殿前野宿求梦,以求得到神仙的庇佑。据传观内当年一只大型检为国内一绝,还有一口含金大铜钟能音传数十里。有此两宝井添,为江南最大道观之一。难怪历代许多文人雅士会为其题诗吟咏,会有许多富商慷慨解囊,纳田扩观。
从现存的民间藏图来看,昔年的清道观,可称得上中国较大的宏伟道观之一。单与古东门城楼相近的水河码头,便已足可令人流连忘返。沿着高高的八字码头石阶而上,一对丈二的旗杆斗,老远就能让人领略到道观的非凡气魄。东边一座秦氏“父子进士”牌坊,依次毗邻”俞庙”、“都神殿”、“老郎殿”、“东皋殿”、“草江亭”。高高的“城外三根桥”之一的“夹田桥”,则与鳞次栉比的殿堂寺庙浑然一体,使清道观的正南山下,显得格外的清雅有致;西首一座“状元及第”牌楼和从水路进人慈城的“水门”,并与码头正中的山门牌楼,形成和谐的三足鼎立之势。遗憾的是“文革”中连码头牌楼都已消失殆尽。
一到道观牌坊,便是进山的石级之路,过去称之为“百步石级”。当时翠柏修竹郁郁葱葱,小桥流水迭落有致,曲径通幽鸟语花香,“龙山福地”苍虬奇松,两旁还有一溜的黑瓦白墙透迤仙折,一直延伸到半山腰的“云亭”之前,把进观的山道景区,优雅地造出一个与世隔断的宁静世界,也隐含了道教文化中人间仙境的“太清”之意。
“云亭”当年应该是“坐看闲云”的极目远眺之亭,古时周辿环境美色自然,若从感觉上去体验,也应会比现在的山势高很多。过了云亭,便是院落式的过廊,第一道门匾书着“龙山第一门”,第二道门匾书着“句章第一山”。看来,现时的清道观山在当年曾经名为“龙山”,也证实了在很早的时候曾经是县治的慈城地区一直是以“句章”称谓的。
清道观进门便是朱天君殿,后是王灵官殿(据传朱天君就是崇祯皇帝,故黄衣皇冠,是明末遗民所影射),是纪念明故国的。“仪门”石级宽而且高,中间并用荫墙隔开,人为分出左、中、右三条道路。按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历史来看,只有富商权贵才有资格从中间大路进入仪门,同时也体现了道教贵贱有别,不能一视同仁的世俗观念,体现了中国封建强权在宗教方面的渗透。但无论当初设计的初衷如何,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它避免了经常见到的三孔洞门设计,远远望去,另有一种长城陡坡般的气魄。
进得仪门,方为正式进入了道观。在中国许多的文学描写中,神总是高高在上的。人神相比,人很渺小,所以神像都塑得很大。仪门与二十四间走马长楼同为一体,楼前有戏台,左有“关岳殿”。关帝的神化源于唐宋,但能进入神仙天庭,大概和宋徽宗加封关羽为“崇宁至道真君”有关。围楼组成的天井也很有艺术个性,依稀记得有块雕花石板极为华丽,故事性的画梁雕栋意趣横生,到处可见,可称得上是古建筑的天工艺苑。天井的东边为钟楼,西面为鼓楼,南面为戏楼,坐北面南的“三重四院”布局,由此展开了前奏曲。(www.chuimin.cn)
第一进大殿为“东岳殿”,从图中看东岳殿并不是高大主殿,主唱者应是楼上三匾并列的“宝藏兴焉”、“帝王平震”、“太乙殿”三座大殿。太乙是传说中统领诸神的帝王别称,级别较低的民俗众神,应该从这里开始——排位。殿前栏杆长连,必是走廊,从屋柱的数隔来看.该钟楼横亘开去,大概有七进以上,以使后面东边的“十王殿”,仅占殿氏的三分之一宽度。当年巨大的转幢木架就放在西边的“太乙殿”下,小时候爬上去十几个孩子,一个大人就能轻轻推动。在还没有发明轴承的年代,如此精巧的转动结构,确可称得上中国工匠史上的千古一绝。据说“文革”拆除时有人在主直轴木下仅见一粒所谓的“定风珠”而已,是否确有其事已难定断。但如果仅凭一粒宝珠便可让大转幢轻巧如飞是“全国唯一”的传闻,看来也不会空穴来风。
第二进大殿为“东岳退居殿”,后楼殿则为“雷祖殿”,该殿也是一溜的氏殿。由于东岳退居殿已处于递级山坡之一,故三面石级形成了高台。雷祖在道教中主“天之灾福”,并“司生司杀”,故在民俗神中地位不低。
第三进大殿为“玉皇殿”,当然那是道教最高的境界所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灵霄宫,逼得太上老君火炼灵猴七七四十九天,反倒成全了孙悟空的一副火眼金睛。原道观中天兵天将塑像众多,像托塔李天王、三只眼杨戬等地位较高的神将,应该佐护在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旁边。玉皇殿的楼上则为“三清殿”,据说道教的“天上之天”分为“玉”、“上”、“太”三清:玉清圣境,元始居之;上清真境,道君居之;太清仙境,老君居之。太上老君是所有道众的祖师爷,是道教创始人。其实老君的化身是历史上著有传世名篇《道德经》的老子,有趣的是道书上说他托胎玄妙玉女体内七十二年,生下来时已是满头白发,故称“老子”。但从“道则有道”、“天外有天”的道教观念来看,似乎源于太白金星更为合理。三清殿是清道观中最高的大殿,也是道教天庭的最高象征,应该只能有元始尊者、上清真人和太上老君三尊神像。
清道观历经千年扩建,故三重大殿的东边还有“小洞天”、“文昌阁”等从属建筑。据记载,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宫厅”,厅周遍植桂花,又称“桂花厅”。明万历二十年(1592),还建有因郡丞龙德孚扩观有功的“龙公祠”。当然还有行宫、法堂,那是道观广纳财源所必须有的地方。
清道观的另一个特色是屋顶的“宝匣”样式,宝匣过去是藏宝的地方,也是修缮完毕的一种标志,或方或圆,五花八门。屋脊尖尖,挑沿也极似鹤颈长伸,远远望去,若配以绕绕烟云,一定更似天庭仙境。观外的后山则青松耸翠,与观前的如带江流,炊烟如雾,组成了千变万化的诗情画意,让人无法忘怀古时的“深秀拥天半,终绎奔远日”的极美景色,也使历代文人雅士多有题咏。宋代吏部尚书题额为“列仙游观”,清朝文人叶元阶则把清道观分出“灵坛古柏”、“杰阁飞帆"、“列仙游观”等八景。
有关记载资料,清道观自唐天宝八年(749)建成以后,历经1200年的战乱,几度倾废,几度重建。炸弹落至山下道清庵,使清道观逃过一劫.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就彻底“革命”,使千年以上高龄的清道观,终于潸然寿终正寝,从此真正“仙逝”而去。幸运的是千古绝唱尚有余音。历史文化是抹之不尽的,民间还有古时清道观的样图,清道观也仍然留在慈城人民的心中。
有关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的文章
俞学欧旧历三月初八,是清道观朱天菩萨生日。1937年时慈溪县城广大群众对朱天菩萨万分敬仰,早晨均买香烛携老带小前往清道观烧香。在慈城中,过直街转横街跟随一班香客出大东门.沿护城河畔走,即是一座小庵,名曰道清庵。从关岳殿往上走,那就是桂花厅。这里是慈溪县城的门户,景色幽雅秀丽。切吩重建清道观旅游景区,让老者再次到慈城旅游,重履六十七年前旧景。......
2023-11-15
作为著名园林建筑大师陈从周的弟子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日前,这位以敢说敢做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应邀来宁波主持“慈城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制定,抽空接受了《宁波日报》记者非武、励成杰的采访。......
2023-11-15
也许柔石讨厌教书,也许有更多的原因,就在这一个冬天,柔石离开慈城。此后,柔石又以慈城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二月》,此篇后被谢铁骊改编为电影《早春二月》。因为柔石与慈城的缘分,民国慈溪县新志稿(卷十八)收入柔石的诗作《战》。柔石喜欢“萧”字,他的两部有影响而与慈城有关的作品《二月》与《生日》的两个男主人公都姓萧,一个萧涧秋,一个萧彬,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侠义与悲壮。......
2023-11-15
张介纯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帝国主义势力大规模地入侵,一定程度上促使宁波的工商业和商品经济更加活跃。我国东南沿海的金融中心,开始向上海转移。目前介绍的慈溪三七市适家,在近代上海钱庄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创业人是董棣林。这三兄弟在从事推翻清王朝搞革命之外,在当时的金融业上也颇有业绩。关于秦润卿先生的事,他应归属于20世纪的老慈溪金融业的人物。......
2023-11-15
自桥造成后就改道过太平桥走了。特别是在清代的前期,慈城内大施建筑,大兴土木,广需木材,引起了闽帮木商的注意,纷纷前来太平桥投资开设木行。他们趁潮水涨时将水筏由镇海口随潮水人太平桥,码头两岸场地又大,所以附近场地都成为木行基地。后有赭山乡政府重建太平桥,但当时经济条件差,新修的桥只能供行人和手拉车过桥。......
2023-11-15
徐国增慈城的大耐堂虽然尚存,但其大门却早已毁于“文革”期间,大耐堂的大门,坐北朝南,的两边置有一对抱鼓石,左边有一石凳,门的上方有四根圆木,大约就是所谓的门档吧。......
2023-11-15
冯和珍我祖上的尚书第,位于骢马桥南日新路口,主人是明嘉靖年间的刑部尚书冯岳“刑部为朝廷六部之一,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尚书为明朝廷首要官员,因明代无宰相,尚书职权益重,分掌政务,遂等同国芬大臣。历来有“文到尚书,武到总督”的说法。作为骢马桥南冯家的后代,我最近再次重访了尚书第遗址,查阅了清光绪年间的《慈溪县志》,拜访了相关知情人士,对尚书第先祖冯岳大人一生的不朽功绩和人品,有了一层粗浅的印象。冯......
2023-11-15
张良鸿中国几千个县城,历史上不曾建过孔庙的几乎没有,但至今保存完好的却又极稀少。在这“稀少”里面重新大修过的慈城孔庙绝对是数得出、排得上的。比如今址上初建于宋庆历八年的慈城孔庙就选取前文庙后学宫格局。慈城孔庙里至今尚有古碑二十余方。杨简对慈溪文运的推动与百代文宗韩夫子对潮州文运的振起可谓殊途同归、异代同工。安徽桐城孔庙在全国县级孔庙中是极擅风骚的。但就内涵和功能丰富性言,慈城孔庙还远远过之。......
2023-11-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