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柔石讨厌教书,也许有更多的原因,就在这一个冬天,柔石离开慈城。此后,柔石又以慈城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二月》,此篇后被谢铁骊改编为电影《早春二月》。因为柔石与慈城的缘分,民国慈溪县新志稿(卷十八)收入柔石的诗作《战》。柔石喜欢“萧”字,他的两部有影响而与慈城有关的作品《二月》与《生日》的两个男主人公都姓萧,一个萧涧秋,一个萧彬,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侠义与悲壮。......
2023-11-15
金建楷
一生遗爱世无穷,福国利民伙殖雄。
晚节芬芳尘不染,后人终古仰高风。
秦润卿先生,名祖泽,晚年号“抹云老人”,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人。生于1877年,卒于1966年,享年90岁。
据秦润卿在《抹云楼家言》一文记述:父秦九龄,母颜氏,一姐,全靠父以小职员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正当秦润卿出世之际,刚巧父亲失业在家,一喜一失,愁云重于喜气,后又添一妹,举家五口,岁无所入,坐吃山空,一贫如洗。只好靠母亲帮人缝缝补补,勉强维持生活……虽粗衣淡饭,日用十分节俭,但“一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缺一不可的,加上世态炎凉,赊借无门,免不了紧衣断炊.受冷挨饿。一件事使秦润卿留下童年的深刻记忆:有一天中午,隔壁飘来一阵饭香,饿极了的小润卿肚子里咕咕叫得更厉害,禁不住叫道:“妈妈,妈妈,人家的饭都熟了,你为啥不起火呀?”秦母忙出来制止,哄他说:“不要叫,今朝姑姑会送饼来,你饿了先拿六文钱去买两只烧饼吃!”——事后小润卿才知道,姑姑根本没有送饼来,爹妈和姐姐整整饿了一天……直至1884年(清光绪十年)春,他父亲在宁波招商局找到了会计工作,家庭生活才有了转机。但由于旧债累累,又要还债,又要赎当,生活依然十分拮据。
小润卿读书也多艰难,1884年他8岁的时候,刚进一家私塾读书,正当中法战争时期。法国侵略者的炮舰,“轰隆轰隆”炮击镇海口,相距不到百里的慈城,人心惶惶,大家扶老携幼,纷纷外逃。他家也逃到赭山外婆家去避难。几个月回家后,他又得了一场大病,险些丢了性命……一直到10岁才开始续学,前后共读了8年书。小润卿多么贪婪地学习啊,成绩也非常优秀。可是到15岁那年,为了家庭生计,父母亲托亲挽友,打发他到上海豫源钱庄学业,从此开始了他的钱业生涯。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年仅15岁的秦润卿得其表叔林韶斋的介绍,进入上海协源钱庄学业。
据上海钱业公所内园碑记载:上海的钱庄业,1776年(清乾隆四十一年)至1796年(嘉庆元年),历年承办该公所事务的钱庄名单,前后共有106家之多。“五口通商”以后,拥有四个大钱庄以上的有九个集团,如镇海方氏、叶氏、李氏,慈溪董氏,鄞县秦氏,苏州程氏,洞庭山万氏、严氏。而担任总经理的,多为宁波人、绍兴人、镇江人。小刀会攻打上海后,钱业纷纷从南方北移到租界区……
秦润卿学业的豫源钱庄,是原籍安徽迁居苏州的典当巨商程衡斋之重孙程觐岳经营。
1896年,年仅20岁,工作仅六年的秦润卿才华初露,被店东看中了,升任信房及对外跑街(外场),1919年豫源改组为福源钱庄,秦润卿即升为经理、总经理。
秦先生是一位富有民族气节的人。自民国初到抗战前.曾支持“五四”、“五卅”诸爱国运动,率上海钱业界停业,“八一三”事变后,他主持上海钱业界不与日伪政府合作,辞去本兼各职,蓄须引退家居,时年67岁。
秦先生是一位既稳健又有气魄的钱业实干家,他做信贷工作就是讲究一个“实”字。在放款前,他坚持要二看:第一看客户的负责人是实业家还是投机家;二看企业的前途。而自己呢?虽往返于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间,但从不摆吃花酒、上馆子、送礼品、不玩牌赌钱。自律如此,所以客户也知道他的爱憎,不敢使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巴结拉拢他。放款后,他就把这家企业当做自己的事业一样.全力支持,即使这家企业一时发生困难,也决不袖手旁观,尽力帮助渡过难关。因此他放出的账,没有“倒账”、“滥账”。他经营的业务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不依赖外国银行,也绝不到外国银行存款,显示出他的爱国精神;二是循规蹈矩,恪守信用,一向做“多单”,从不做“缺单”,表现了他良好的职业道德。秦先生还有一点很可贵,那就是自己无股份参加,也没有利用钱庄的资力从中觅财渔利……
秦润卿先生有50多年的钱业生涯,先后任上海钱业公会理事长、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中央银行监事、交通银行上海分行经理、四明银行常务董事、上海垦业银行董事长、福源钱庄总经理、福康顺康钱庄监理等职。除金融业外,又首任上海租界工部局华人纳税会重事,宁波旅沪同乡会副会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上海公私合营银行副童事长,被邀为上海市政协委员……50多年来,秦先生把毕生精力倾注在金砸事业上,为时人所称道,被誉为“金融业巨子”。
金融家秦润卿先生,1931年在慈溪县城(慈城)办了一所藏书楼。题名为“抹云楼”,晚年又自号“抹云老人”。(www.chuimin.cn)
“山抹微云君”原是北宋苏轼赠给秦观(少游)的雅号。秦观31岁那年,有一天一位姓程的朋友要到会稽去上任,在,'蓬莱阁”设酒宴,邀请秦观去作客.酒宴前,他结识了一个歌女,谈得很投机一在珍惜绵绵的情谊中,他想起世态炎凉,仕途坎坷……于是感慨作《满庭芳》一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宋四家词选)。词目:“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词调凄婉动人,首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是描绘秋景而抒发抱负的传神词句,尤为当时所传……词传到苏轼的耳,苏听了十分欣赏,风趣地把秦观称为“山抹微云君”,还说了两句颇有韵味的诗联:“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露花倒影”是柳永《破阵子》词的首句。苏轼的意思是,两人的同都是佳作,可以相互媲美。
由于苏轼的推崇和歌人的传唱,“山抹微云君”成了秦观的代称。风靡一时,名声大振。据说,范祖禹的儿子范仲温(元实)在同学上颇有修养。有一天,他到一富贵人家去作客。席间,有位擅长唱秦观词的歌女,对范仲温睬也不睬。等到气氛热烈的时候,范仲温才欠身发表评论,那歌女指了范仲温,问身旁的人:“这位郎官是谁?”仲温闻声站了起来,神气活现地说:“我是山抹微云君的女婿!”惹得周围一片笑声!足见这首词和作词人在当时为人们熟悉和爱重。
“山抹微云”之词,在文史上已广泛流传,在亭阁林园、楼台水榭也常用“山抹微云”题额,它为天高云淡的山林秋景添姿生色。
在近代,那些乐善资助造福桑梓的企业家和海外人士,也喜欢借助“山抹微云”的词句。所谓“山抹微云”,意思是:青翠的远山上,抹着一层淡淡的云彩,谦表自己对家乡的微薄贡献。为此,秦润卿“抹云老人”的自号及建造“抹云楼”等义举寓意十分清楚,就是秦先生为振兴祖国,热爱乡邦、赞助办学、造福桑梓是出于他的理想所为。秦润卿是“山抹微云君”的后裔,他追念先祖“苏门四学士”之——秦观,像包玉刚先生追念先祖包拯那样,不仅喜欢他的名篇佳作,并且继承“抹云”作自号,希望家乡的儿孙都像秦观那样才华出众。
1915年,他出资在慈城西营建校舍,翌年建成“普迪学校”。先生之所以取名为“普迪”者,乃寓“普及文化,启迪民智”之意。学校对贫寒子弟.免收学费,还供应纸张文具。嗣后他又特地建造“抹云楼图书馆”,设立“抹云楼奖学金”,奖掖后学。经秦先生资助,有的保送到他在上海办的修能学社;有的被推荐到宁波效实中学,以至一直培养到大学、留学。龙华五烈士之——柔石(赵平复)、文艺理论家巴人(王任叔)被延聘为教师,学校前后越半个世纪。当日寇侵略慈城时,普迪校舍遭炮火毁损过半,修复需要巨款,秦先生向中国垦业银行提出,把他应得的身后恤金提前拨付,移作修复普迪校舍之用,使学校得以及时修复,令人感动之极!(1986年,家乡人民为缅怀秦先生的业绩,恢复“普迪”校名。)
1923年,泰先生在上海创办修能学社,聘请冯君木、杨历樵为正副社长,教师有陈布雷、钱太希、冯定、沙孟海等。1927年改聘陈布雷为社长。学社从实际出发,注重培养中英文人才,后改名为“储能中学”,学生曾达1700人。
1933年,秦先生在经济方面协办慈溪县立中学(今慈湖中学前身),数年间校舍日隆,学生大增,成为浙东优秀学府之一。抗战胜利之后,秦先生对慈溪县中和宁波效实中学仍竭力帮助。特别是效实中学,他担任校董,使学校振兴,一直延续到现在。效实中学是宁波有名的高素所学校,浙江省的重点学校之一。
青山巍巍,绿水涟涟;群山竞秀,后浪争先。当一道道晨光透过翠色林带,照映着阐峰上环绕的缕缕云彩的时候,“抹云楼”特别引人入胜……这里上了年纪的人都清楚地记得:“抹云楼”原造在孔庙的对面,1962年,秦先生将这座二层花园洋房、所有的财产股票,以及39555册图书杂志、2571件图谱碑帖字画,全部捐献给浙江省人民政府,并附一信说:“润卿积年心愿偿于一旦,快慰奚似!”
如今,原先那座二层花园洋房——“抹云楼”哪里去了?请看新立的《抹云楼碑记》:
抹云楼者,(先贤秦润卿)先生自创之藏书楼。初以自宅两侧小洋房(在孔庙对面)暂为馆址,本拟1937年间建馆于慈湖中学校园,因抗日战争爆发,迄今未如愿。前慈城老教育家中城小学应校长星耀先生后裔缅怀先绪,振兴教育,由应明皓君代表捐资新建中城小学,于1991年秋落成。翌年再捐巨资,全面兴建慈湖中学及中城附属倡棋幼儿园,于1994年秋竣工,乃将本校国书馆命名为抹云楼,以示崇念秦公之意,诚盛事也,谨勒石记之。
如今,一进慈湖中学大门,迎面那座仿佛用乳白色珊瑚缀成的大楼即是抹云楼。它耸立在青山秀水之间,活像一幅“山抹微云”的山水画。在这座五层楼内有各种实验室、语言室、围棋室、天文气象室、电脑房…….它将成为精神文明的哺育楼、开拓楼。楼面上“抹云楼”三个金色大字系秦润卿先生之学子台湾著名实业家应昌期先生亲笔题写的。朋友,你若亲临此境,目睹“抹云楼”的风貌,你会把“抹云楼”看作秦先生的化身、秦先生的象征,你或许还觉得,秦润卿先生才是当代真正的“山抹微云君”!
有了秦润卿,又有了应氏家族,以及许多为家乡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不也是称得上“山抹微云君”吗?
“山抹微云君.明州何其多!”乃是因为明州人有着造福桑梓的传统!
有关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的文章
也许柔石讨厌教书,也许有更多的原因,就在这一个冬天,柔石离开慈城。此后,柔石又以慈城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二月》,此篇后被谢铁骊改编为电影《早春二月》。因为柔石与慈城的缘分,民国慈溪县新志稿(卷十八)收入柔石的诗作《战》。柔石喜欢“萧”字,他的两部有影响而与慈城有关的作品《二月》与《生日》的两个男主人公都姓萧,一个萧涧秋,一个萧彬,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侠义与悲壮。......
2023-11-15
作为著名园林建筑大师陈从周的弟子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日前,这位以敢说敢做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应邀来宁波主持“慈城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制定,抽空接受了《宁波日报》记者非武、励成杰的采访。......
2023-11-15
自桥造成后就改道过太平桥走了。特别是在清代的前期,慈城内大施建筑,大兴土木,广需木材,引起了闽帮木商的注意,纷纷前来太平桥投资开设木行。他们趁潮水涨时将水筏由镇海口随潮水人太平桥,码头两岸场地又大,所以附近场地都成为木行基地。后有赭山乡政府重建太平桥,但当时经济条件差,新修的桥只能供行人和手拉车过桥。......
2023-11-15
冯和珍我祖上的尚书第,位于骢马桥南日新路口,主人是明嘉靖年间的刑部尚书冯岳“刑部为朝廷六部之一,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尚书为明朝廷首要官员,因明代无宰相,尚书职权益重,分掌政务,遂等同国芬大臣。历来有“文到尚书,武到总督”的说法。作为骢马桥南冯家的后代,我最近再次重访了尚书第遗址,查阅了清光绪年间的《慈溪县志》,拜访了相关知情人士,对尚书第先祖冯岳大人一生的不朽功绩和人品,有了一层粗浅的印象。冯......
2023-11-15
俞学欧旧历三月初八,是清道观朱天菩萨生日。1937年时慈溪县城广大群众对朱天菩萨万分敬仰,早晨均买香烛携老带小前往清道观烧香。在慈城中,过直街转横街跟随一班香客出大东门.沿护城河畔走,即是一座小庵,名曰道清庵。从关岳殿往上走,那就是桂花厅。这里是慈溪县城的门户,景色幽雅秀丽。切吩重建清道观旅游景区,让老者再次到慈城旅游,重履六十七年前旧景。......
2023-11-15
应根法中国古代制度规定,建立一个县城,必须要有文庙、武庙以及城隍庙,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城隍庙在县西四十步,建自县初,其后废置无考。城隍庙里好热闹。今天我们吩望已久的城隍庙重建工程即将开工,这也是古镇人民翘首以待的又一实事工程。据有关资讯:城隍庙总建筑面积达11400平方米,总投资为2600万元左右。城隍庙的修复,也是古镇人们的心愿,同时又为古城增添了一处新的旅游景观。......
2023-11-15
张良鸿中国几千个县城,历史上不曾建过孔庙的几乎没有,但至今保存完好的却又极稀少。在这“稀少”里面重新大修过的慈城孔庙绝对是数得出、排得上的。比如今址上初建于宋庆历八年的慈城孔庙就选取前文庙后学宫格局。慈城孔庙里至今尚有古碑二十余方。杨简对慈溪文运的推动与百代文宗韩夫子对潮州文运的振起可谓殊途同归、异代同工。安徽桐城孔庙在全国县级孔庙中是极擅风骚的。但就内涵和功能丰富性言,慈城孔庙还远远过之。......
2023-11-15
董黯先世虽然煊赫.但至其祖辈时家道却已中落,黯又幼年丧父,而相依为命的慈母后来竟不幸身患痼疾,以致家境更加贫困。正当董黯因无力为母亲就医而犯愁时,听说离家三十里之远的大隐溪水甜醇清口,能治病健身,于是就长途汲担至家,母亲初饮即嗜。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董黯终于临溪搭起了一栋茅屋,侍母长住下来。乡亲们感于董黯的孝行,在庆贺董母痊愈的同时,便改呼大隐溪为慈溪。......
2023-11-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