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古城翻开最新出版的浙江省遂昌县地图,赫然人目的是遂昌人引以为豪的唯一的最著名的人文旅游景区——鞍山书院。据遂昌县地方史料介绍,鞍山书院是1986年起就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现在已成为县重点风景名胜休闲区。而新编的《慈溪县志》竟未列入这位状元公。而在宁波市及各县市,有幸列入明代的状元仅有5位,其中慈溪有杨守勤与姚深,都是慈城人。旧《慈溪县志》对于杨守勤都有列传。......
2023-11-15
杨军
校士馆也称试院,民间又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度最基层选拔人才的场所。
慈溪自古山水清幽,人文秀美,学子怀铅提槊。每年到县城(慈城)参加县考的童生多达七八百人,当时(清道光十五年前)县署就成为学子们的角艺之地。每年一次的县考,官吏们就把县署内所有房屋和走廊、天井等空闲的地方都利用起来作为试场,但还是不能满足需要,考试场地杂乱拥挤,夹道之人相互骈肩列坐。每次如遇风雨交加可真是乱作一团,学子们不但无法展卷作考,而且还受雨浸衣衫之苦。
清道光十五年(1835)。当地乡贤郑廷荣父子慷慨捐资两万四千银洋建造慈溪校士馆。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大门、仪门、堂室、廊舍、偏房等117间房屋组成。从布局设计看,分为前院和后院,是比较典型的清代三进两院建筑。前进为大门和仪门,大门前有一照壁、东西两辕门;大门右侧建小屋四间,左侧建有土地祠,是供奉土地公的地方。仪门右侧建有门房六间。第二进分左右两廊为考屋,平房中间为考生进入考棚的入口,俗称为“龙门”。考屋的门和窗结构都一模一样,共有六十九间,每三间筑地墙一道,外留一方小天井,仅正南面出入和采光通风,整个考棚能保证有充足的光源,还可避开风雨之苦。每间考屋都有考桌四张,凳子四条。考试时,这十来个平方米的空间要被分成四格,每格坐一人,看起来就像是一排排鸟笼式的建筑,称号舍。可以想象当年莘莘学子云集于此,在这一间间狭小的考棚里伏案提笔、展卷应试以求功名的盛况。正厅为大堂五间,左右各有偏房四间,三进有一个天井和正房五间,还建有朝南五间为挑试前列所,是考生交卷、考官封卷的地方。西建韩(愈)昌黎祠三间,东建黄(震)文洁祠三间。东北隅建有五间厨房。建筑工程历时一年后竣工使用。考棚内凡试场所需的物品(试案、屏儿等)都一应俱全,无所不备,被誉称为慈溪科举校士“史无前例”之盛举。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进入慈城后校士馆被毁。同治二年(1863)县人桂馥、凌庆弘、冯可镛等乡贤筹款重建。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慈城考棚因此而闲置,民国十五年(1926)作为普迪二校,之后又被挪作他用。(www.chuimin.cn)
清代科举考试分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是科举最基础的考试,院试前还须经过两次预备性考试——县试和府试。学子们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县试,参加县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一般学子不论年龄大小,凡未取得秀才资格前都统称为“童生”。
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直接进入县学(孔庙),称为学宫。生员入学后即受教官(教授、学正、教谕、训导)的管教。生员尚在学宫肄业,又称为庠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每一年考一次。这也是一个选优的过程,这叫“岁试”。每三年还要参加一次大的考试,叫"科试每三年考一次,主要是为了推举举人考试的资格,通过这个考试的提名,便有资格参加举人的考试。接下来为: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年中的八月在省城杭州举行。在清光绪元年省城还建有两所慈溪试馆(驻省城的办事处),专为参加乡试的慈溪学子们提供各种帮助。参加乡试的都是秀才,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便可到吏部注册,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县太爷了。
慈溪校土饰到清代末年一直是慈溪及附近地区童生们考秀才的县试场所,也称县考。由本县县官主持考试,要取得入学资格的童生们考试前必须要先向本县儒学教谕处报名,填写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履历,并取得本县禀生担保,保其无冒籍、顶替、冒名、身家清白等等手续后方准应考。县试共要考六场,俗称一考五覆,各场分别考四书文(八股文)、帖诗、经论、律赋等。县试第一名称“县案首”,以后院试必取其为秀才,其他童生还要进入下一轮的府考。从童生变为秀才也确实是很艰难的……
废除封建科举考试已有百年,当年身历其境的儒生们也早成为了历史,但一些与科举有关的名词和话题仍常挂在人们的嘴边。校士馆虽已失去了以往的神圣和辉煌,但它潜藏着的文化和旅游功能已日益凸显出来。现已在原址的基础上重新恢复建造,成为古城旅游开发的一大亮点。
有关慈城:中国古县城标本的文章
杨古城翻开最新出版的浙江省遂昌县地图,赫然人目的是遂昌人引以为豪的唯一的最著名的人文旅游景区——鞍山书院。据遂昌县地方史料介绍,鞍山书院是1986年起就列入省级文物保护,现在已成为县重点风景名胜休闲区。而新编的《慈溪县志》竟未列入这位状元公。而在宁波市及各县市,有幸列入明代的状元仅有5位,其中慈溪有杨守勤与姚深,都是慈城人。旧《慈溪县志》对于杨守勤都有列传。......
2023-11-15
张介纯1842年7月24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帝国主义势力大规模地入侵,一定程度上促使宁波的工商业和商品经济更加活跃。我国东南沿海的金融中心,开始向上海转移。目前介绍的慈溪三七市适家,在近代上海钱庄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创业人是董棣林。这三兄弟在从事推翻清王朝搞革命之外,在当时的金融业上也颇有业绩。关于秦润卿先生的事,他应归属于20世纪的老慈溪金融业的人物。......
2023-11-15
作为著名园林建筑大师陈从周的弟子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日前,这位以敢说敢做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应邀来宁波主持“慈城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制定,抽空接受了《宁波日报》记者非武、励成杰的采访。......
2023-11-15
也许柔石讨厌教书,也许有更多的原因,就在这一个冬天,柔石离开慈城。此后,柔石又以慈城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二月》,此篇后被谢铁骊改编为电影《早春二月》。因为柔石与慈城的缘分,民国慈溪县新志稿(卷十八)收入柔石的诗作《战》。柔石喜欢“萧”字,他的两部有影响而与慈城有关的作品《二月》与《生日》的两个男主人公都姓萧,一个萧涧秋,一个萧彬,颇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侠义与悲壮。......
2023-11-15
慈溪自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县以后,渊源学风铸就了罕见的进士之乡。经考证,慈溪唐代有进士3名,五代十国有进士1名。宋代慈溪进士达162名,武举7名,其中著名的有舒亶、姚掌、杨简、姚颖、桂万荣、黄震、方山京。元代尽管当时的民族歧视相当严重,慈城也出了2名进士,乡举5名,最为突出的有桂彦良等。......
2023-11-15
自桥造成后就改道过太平桥走了。特别是在清代的前期,慈城内大施建筑,大兴土木,广需木材,引起了闽帮木商的注意,纷纷前来太平桥投资开设木行。他们趁潮水涨时将水筏由镇海口随潮水人太平桥,码头两岸场地又大,所以附近场地都成为木行基地。后有赭山乡政府重建太平桥,但当时经济条件差,新修的桥只能供行人和手拉车过桥。......
2023-11-15
徐国增慈城的大耐堂虽然尚存,但其大门却早已毁于“文革”期间,大耐堂的大门,坐北朝南,的两边置有一对抱鼓石,左边有一石凳,门的上方有四根圆木,大约就是所谓的门档吧。......
2023-11-15
冯和珍我祖上的尚书第,位于骢马桥南日新路口,主人是明嘉靖年间的刑部尚书冯岳“刑部为朝廷六部之一,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尚书为明朝廷首要官员,因明代无宰相,尚书职权益重,分掌政务,遂等同国芬大臣。历来有“文到尚书,武到总督”的说法。作为骢马桥南冯家的后代,我最近再次重访了尚书第遗址,查阅了清光绪年间的《慈溪县志》,拜访了相关知情人士,对尚书第先祖冯岳大人一生的不朽功绩和人品,有了一层粗浅的印象。冯......
2023-11-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