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育的思路与创新实践

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育的思路与创新实践

【摘要】: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长期训练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与水平,是为了能够在日后工作中充分适应从事钢琴教学的需要。(二)转变教学模式,多种模式相互结合目前,以现有的教学条件与发展现状而言,能够尽快提升钢琴教学水平的途径,是将三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而个别化教学与小组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可以因材施教却难以普及,因师资力量有限,难以实际操作。

高校钢琴教学的改革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摸索与创新,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从而不断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艺术思维转变为多元化的艺术思维。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尝试与实践。

(一)优化教学内容,树立多元文化理念

第一,用多元文化理念丰富教学内容。高校钢琴教学的内容较多的是选取巴赫到德彪西时期的作品。虽然有很多经典作品,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革的方向是要扩大教学内容选取范围,如巴洛克时期的库普兰与拉莫等人的代表作、19世纪盛行的欧洲民族乐派、20世纪流行的印象主义,还要包括近现代的爵士乐与布鲁斯等作品。这些都应在学生的学习内容中,让学生有更为广阔的视野,也有利于学生对各地区音乐的领悟。当然,中国钢琴作品也应当在多元文化中拥有一席之地。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还应注重为学生讲解不同时期音乐的文化历史背景、作曲家与演奏家的生平资料(能使用影视资料则更好),以便学生能够对钢琴作品充分认知,感受钢琴作品背后的情境。

第二,用多元文化理念明晰教学目标。钢琴教学目标是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具有较高的钢琴理论教学素养与娴熟的钢琴教学技巧。教育界的共识是,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就必须先明确教学目标,目标会起到导向作用,而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要认识到教学的定位与目标,不是培养专业的钢琴家,而是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科学的钢琴教学方法传授给钢琴专业的学生,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长期训练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与水平,是为了能够在日后工作中充分适应从事钢琴教学的需要。

总而言之,学生需要更多的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钢琴教学应当着重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这是当下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

(二)转变教学模式,多种模式相互结合(www.chuimin.cn)

目前,以现有的教学条件与发展现状而言,能够尽快提升钢琴教学水平的途径,是将三种教学模式(即集体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互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尽可能的克服钢琴教学的问题,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集体教学有利于大规模教授学生,效率高,但是不利于差异化的指导学生,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个别化教学与小组教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可以因材施教却难以普及,因师资力量有限,难以实际操作。因此,三种教学模式相互结合,各取所长,不仅可以满足个体差异化教学,而且可以促进教学水平快速提高。

(三)完善测量评价,建立多样化评价方式

现有的教学评价是以现场演奏为主,以此衡量学生的学习优劣。这种方式进行考核,会给学生在心理上带来巨大的负担与压力,不利于学生在钢琴演奏时的情感投入,也不利于呈现钢琴作品的表现力。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测量评价方式。可以探索建立起一套考教分离、集体评分与交叉考评的方式,摒弃传统的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分。还可以举办小型音乐会,举办多期音乐沙龙,鼓励学生走上舞台进行演奏,展示学习效果,从而形成一种客观、公正的钢琴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