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钢琴教育面对多元文化背景时的思路与创新

高校钢琴教育面对多元文化背景时的思路与创新

【摘要】:(一)“微时代”音乐资讯的发展对高校钢琴教育的影响音乐资讯主要指包括音乐信息、音乐内容、音乐形式和特征、传播方式于一体的一切音乐相关内容。

当今时代的发展以信息为主宰,融合计算机技术的网络技术,将生活的世界连成一个整体,现代环境下,我们都无法逃离或完全避免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与影响。计算机网络时代的来临让资讯无限丰富,信息量发达,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与网络获取自己需求的信息和资讯。对于艺术高校大专、本科学生(以下简称大学生)来说,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钢琴技巧、教程指导都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还有便捷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丰富的音乐资讯和信息。

因此,“微时代”下钢琴资讯也利用智能手机成为高校老师与大学生随时关注的热点。钢琴资讯的广泛传播,让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打开自己的世界,同时也更紧密地接触精彩的世界。学生们能够通过智能手机与软件来接触和了解更多的钢琴方面的资讯,从而产生和传统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认知、想法和思索,这也是对钢琴课堂教育内容的重要补充。“微时代”的钢琴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这种挑战来自于海量音乐信息的冲击,高校老师如何把握、利用这些信息来完善自己的钢琴艺术教育。以手机为媒介代表的资讯时代,其音乐的发展和传播开启了新的学习与了解音乐的模式。因此,对于高校钢琴教师而言,借助“微时代”的东风,把现阶段音乐资讯的发展和积极传播有效利用起来,可以极大地丰富高校大学生的音乐视野,能够推动钢琴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同时不断提升学生们钢琴实践能力与认知水平。

(一)“微时代”音乐资讯的发展对高校钢琴教育的影响

音乐资讯主要指包括音乐信息、音乐内容、音乐形式和特征、传播方式于一体的一切音乐相关内容。传统音乐资讯的传统传播方式主要以书本、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形式为主,教师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受一定局限。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通过智能手机的普及让我们更快速地获取海量钢琴艺术资讯。教师和学生通常通过手机来接受来自专注钢琴艺术的终端软件、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这些对开拓大学生的眼界,提升其对音乐的理解,对钢琴的认知来说都是革命性的变化;便捷地接收信息对于高校钢琴教师、也对钢琴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重大的影响。以前我们无法预料从巴洛克到现代音乐知识点通过智能手机就能略知一二;更无法想象的是,最前方的国际国内教育形势,赛事等也可以利用关注公众号轻松了解。此外,家长与孩子、同学、朋友之间都广泛利用这些软件工具获取自己喜欢的钢琴资讯。这些资讯从文字到听觉再到视觉都是一种良好的直观体验,这让高校钢琴教育更加普及。当老师与学生们在微信、微博里接触到新鲜或者感兴趣的资讯时会及时地相互转发,这样形成快速的扩展,让微信好友也能够立即看到;例如,当学生在电脑或手机里看到热门钢琴资讯的博文的时候,可以在微信、微博平台里进行转发、评论等操作,也可以快速传播给其他的好友、老师等,使得此资讯成为媒介传播的介质,从而大大提升钢琴资讯的传播率。学生们在时间与空间上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畅游钢琴艺术的知识海洋。由此看出当下钢琴高等教育有必要借助音乐资讯快速发展的优势,开展“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让学生从音乐、钢琴的信息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和欣赏。除了高校教师和学生,家长们在阅读这些文章或感言后都可说说自己的体会和观点,各抒己见。

以上这些因为微博、微信等APP传播的影响,正面积极地推动着钢琴教育工作不断前进,它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钢琴、参与钢琴实践的动力,从而大大提升钢琴教育的整体普及性和影响力。(www.chuimin.cn)

(二)利用“微时代”音乐资讯为高校钢琴教学服务的方式

在多元文化的今天,知识量的趣味性不断展现,利用微信、微博平台让更多的学生感到兴趣的所在。对于参与和从事钢琴高等教育工作的教师们而言,利用“微时代”里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来深度思考和完善教学思路是一个契机。高校老师和学生们通常会关注专业性很强的公众号,比如“古典音乐”、“钢琴艺术杂志”、“国家大剧院”、“环球钢琴网”等等众多微信、微博号。这些公众号里面包含了钢琴基础技巧、钢琴学习方法、乐感培养、风格流派、作品背景以及心理认知等各个层次的、各种角度的高等钢琴专业知识。这固然也弥补了老师们的知识漏洞,正因为如此,教师应该利用优良的平台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思考如何选择音乐资讯,将其引入到钢琴教学里是很有教学价值的。相比传统的钢琴教学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教授的局限,打破了约束感和知识的局限性,激励了学生的想象。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90后,他们有着极强的接收新生事物的能力。高校钢琴教师在教材选用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略优于非艺术类课程,所以老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逻辑严谨、够专业深度的文章、音频和视频,通过移动终端的观摩更直接、多角度地指导学生所学钢琴作品。比如,在教案里,把学生不易把握的问题收集起来,如钢琴作品风格表现、作品背景知识欠缺、音色处理等问题,将这些问题的相关知识集中梳理在手机里后,当有学生遇到不同问题时,可以利用手机里的资讯对号入座地给学生学习,加上老师的引导,多媒体的直观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理解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是学生弹奏技巧与音乐表现为一体的演奏。“钢琴演奏者的基本职责是有效地传递音乐信息,传递给听众并引起听众的内心共鸣。”可见在钢琴演奏的艺术中,音乐表现是最核心的部分。而移动终端的微信等平台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也具有直观的感染和启发式的效果。因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资源,以及多媒体途径无疑是对高等钢琴教学方法的完善和促进。

又比如学生与老师在微信平台的互动,拉近了师生问的距离。即便学生只是浏览各种钢琴学习帖,里面的留言也能让学生找到共鸣,也许是一个技术片段的提问、也许是一个乐谱版本的交流、又或者是风格流派的讨论,这些都是紧密联系到学生自身钢琴学习的内容,甚至有时微博、微信的一句话都会让学生对钢琴学习本身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这样有效地沟通,微时代给我们的教育思维又添加了一个科学的可行性选择,这种无法抗拒的影响已经成为很多教师的共识。“微时代”的特征是钢琴资讯快速而广泛的传播,人与人之间可随时进行沟通,并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显然,借助微博、微信快速集群式的手机多媒体传播,钢琴资讯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学生们能够被互联网钢琴资讯的能量所带动,使他们更有学习的欲望。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应用于钢琴教学法非常合适,并具有优越性。[1]

以上这些也成为教师推动钢琴教育工作的“催化剂”:钢琴资讯的快速融合也使得原本高深、复杂的钢琴教育变得更有乐趣。同时“微时代”的钢琴资讯也优化了老师的知识结构。知识更新是高校老师们与时俱进的前提,而“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很好地为老师们提供便捷的平台。因此微时代的音乐咨询对钢琴教学内容无疑是有意义的自我完善。对于高校钢琴教育者来说是一个正面积极的促动。甚至当老师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自己开创一个公众号,将教学感言、体会甚至已发表的论文都囊括进去。这样一个在微信平台建立起来的交流模式更有助于老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学习。简言之,当学生们能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钢琴练习中来的时候,“微时代”音乐资讯的传播方式和手段都可以成为高校钢琴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利用要素,无疑也是教师们受用的方式之一。只要对教学工作有利,对学生们的学习和进步有帮助,就可以成为教学的可行性选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