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琴的教学中,不可轻视声乐的作用,声乐在钢琴教学中并非只是提供具体音高(准)的角色,还是钢琴学习中技能掌握与表达音乐的启示者和好帮手。如果老师和学生只关注钢琴的教与弹,而忽视与声乐的配合与协同,那么对学生完整的理解与音乐作品的表现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2023-11-15
(一)复合型人才培养
把钢琴的单一专业技能课变成素质型音乐教育学科,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钢琴教育人才,是创新教学的目标之一。苏联作曲家卡巴列夫斯系(Kabalevsky,Dmitri Borisovich 1904-1987)强调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6]德国作出家、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Orff,Carl 1895-1982)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从根本上对人进行培养的思想”[7]也可以说,钢琴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教学和实践以美育人,完善美的人格,净化美的心灵,促进每个人的潜能发展,让他们将自己不断推向更高的人生境界。
钢琴教育家赵晓生教授指出:“一位优秀的钢琴家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运动员的体力和灵敏,诗人的气质和相像,建筑师的眼睛和感觉,数学家、哲学家的头脑和智慧。”[8]
优秀的钢琴家应该是一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对钢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钢琴教学中,把钢琴主课和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结合起来是主要的目的。钢琴主课不仅和伴奏、和声、视唱练耳等课程关联密切,而且还与和声学、曲式学、音乐史等学科理论知识有深刻的联系。教师应该掌握各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把钢琴主课与其他技能训练、音乐知识、音乐欣赏、音乐史、艺术实践与教学实习等课程,甚至其他人文学科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学,并引导学生开展钢琴教学及钢琴演奏和钢琴学术研讨等活动,通过各种方式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苏联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亨利·涅高兹曾任第弗利斯音乐学校、基辅音乐学院和莫斯科音乐院(1934-1937年)的钢琴教授,他在42年的教学中,培养了苏联整整一代钢琴家,如里希特、吉利尔斯、扎克(荣获肖邦国际比赛第一名,现代钢琴演奏大师伊果诺夫是扎克的学生)、斯坦布宁(涅高兹孙子,荣获肖邦第11届国际比赛冠军)等众多杰出钢琴家,其中被誉为世界琴坛奇才的里希特征服了西方钢琴界,在西方掀起了学习苏联钢琴表演艺术的旋风。”[9]苏联钢琴界的国际成就与亨利·涅高兹的他的名字是分不开的。在他成功的教育实践中,很注重从哲学、美学和伦理学等多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设法激起学生对文学、美术等其它艺术领域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他善于借助诗意的语言阐释钢琴音乐文献,激发学生的智慧、想象和创造力,点燃学生对音乐表现的热情。他以《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阐释了自己对演奏和教学艺术的精辟见解,丰富了世界钢琴思想宝库。他的教育观对我们今天的钢琴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亨利·涅高兹不仅是一位融合西欧与俄罗斯钢琴表演艺术并加以发展的水平超群的演奏家,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优秀钢琴艺术教育家。他创立了苏联最卓越的钢琴学派,被公认是20世纪俄罗斯钢琴学派的杰出代表。
(二)音乐表现力的培养与弹奏技术的训练的结合。
关于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美籍波兰著名钢琴艺术家、教育家约瑟夫·霍夫曼有精辟见解:“演奏者必须取得操纵钢琴的主权,这种操纵权就是技巧,但是技巧不是艺术。它只是赢得艺术的一种手段,是通向艺术之路的筑路者。不要把技巧看成是超于一切的。要牢记音乐与其他艺术一样是起源于抒发个人感情的天生的渴望。正如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去沟通‘词—意’,向样,感觉、感情、情绪—结晶为‘音一意’——可以用音乐来表达。”[10]在霍夫曼看来,一切钢琴技巧都应当是表达情感的手段,学习钢琴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音乐表现力。因此,在钢琴教学上,他强调“我坚信一开始就应该把技巧与实际的音乐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单独学习其中的一种,两者必须取得平衡。只会长期给学生纯技术练习而不加以明智的真正音乐的研究的老师,只能培养出音乐机器——工匠而不是艺术家。”[11]
可是,偏重技术训练却成为我国钢琴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倾向。对此,我国钢琴教育家已有痛切的体会。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吴乐懿曾谈道:“在我担任系主任时,接待了不少外宾。他们听了我们学生的演奏后,多次的意见是相同的:‘你们的tecgnigguee(技术)很好,就是music(音乐)太少。’身在音乐学院,当然首先要有‘音乐’。单纯搞技术会使演奏像部机器,没有灵魂。技术是手段,音乐是目的。如果一肚子音乐,一肚子天才,手指无从表达当然不行,弹琴就是要用手指传达内在的东西。但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人缺乏乐感,而是有些人过于偏重技术,不注重音乐表现。傅聪也说:‘你们学生技术是一流的,但音乐太少。’另外有一位外宾听了我们学生的弹奏后说:‘你们手指都有很干净,但just note by note,but no phrase,no music’(仅仅听到一个一个单个音的颗粒性,却没有乐句,没有音乐)。”[12]
在如何对待技术训练的问题方面,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朱工一教授这样论述:他一方面,主张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对学生技术训练的要求,要教育学生毕生在技术提高上下大功夫、苦练功夫。因为,技术毕竟是要表现各种音乐形象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手段,犹如美术中的素描以及书法中的笔法。而且钢琴表演属于技术性极强的艺术,由此产生了种类纷繁的纯技术训练以及主要是为了技术训练而写的大量练习曲。但是,另一方面,他又决然反对任何形式的纯技术观点,反对那种让学生全部练琴时间的四分之三去进行枯燥无味的纯技术练习!反对专门的技术考查!尤具反对“有了技术就有了一切”的错误观点。他指出,这种看法是对“琴艺”的狭隘的理解。他认为片面追求技术的学生,最多只能去做一个钢琴弹奏机器,但绝不会成为一个艺术家!他反复提醒学生,“技术”在音乐表演中从来也不会绝对孤立地存在。呼吁“不要把学生推入纯技术的死海,而要把他们引进艺术创造的花园”。可是,朱先生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把富有诗意的旋律化的莫扎特式音阶弹得干巴巴,把肖邦那种潇洒飘逸的音阶华彩句弹成克里门蒂式的练习曲,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纯技术观点(不管有意还是无意)的霉菌严重地扼杀着年轻人的音乐才华,把表演艺术引入歧途。对此,他郑重要求学生保持高度的警惕!朱先生最后的结论是,必须明确地区分“技术”和“如何弹好钢琴”这两个概念;而且只有真正学会如何弹好钢琴,才能找到如何对待技术训练的正确答案。他的建议是将锻炼艺术表现象训练技术一样去对待,并且永远把二者结合起来。
钢琴教育家凌远、钢琴理论家魏廷格都曾指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避免两种片面的倾向:一种是重技术而不重音乐,一种是重音乐而不重技术。教师对技术能力和音乐能力发展不平衡的不同类型的学生,要因材施放。有的学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手指灵活,但弹起来却总是没有什么音乐表现力。对这种所谓“手走在头脑前面”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其音乐感受刀和理解力的培养,让学生带着明确的音乐目的进行技术训练,让学生一开始学琴就有旋律的概念,有音乐语言,能很快抓住音乐的性质。另一种学生,“头脑走在手的前面”,音乐感好,但手的机能不理想,技术基础差。尽管他们的演奏有激情,但往往表现不出有质量的完整音乐。原因是技术不干净,弹奏吃力,练习过程中不太冷静。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用一段时间集中解决他们的基本功问题,让他们冷静地进行严格的手指技术训练,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的手指能自己动了,能冷静地“说话”了,逐渐地激情与理智、主观与客观较好地结合起来了。事实证明,运用“音乐-技术-音乐”(后者的“音乐”包含了技术与音乐的整体概念)方法进行教学,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又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的触键方法。这是最有效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钢琴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能够很有激情地演奏作品、表现音乐,向时又有很好的理解力和技术能力,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教育和培养下,健康全面地成长。[13]
归根到底,技术是手段,音乐是目的,技术和音乐是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这是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一个教学原则。在教学中,一方面,只有从音乐表现的要求出发,才能使技术训练有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熟练的钢琴技术他才能更完美地完成音乐表现。
(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强化钢琴音乐欣赏与教学法等课程的理解与应用,努力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创新能力。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钢琴演奏人才,而是培养在高职院校、综合大学艺术教育机构、中等师范学校、普通中学中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的各种层次的音乐教育人才。这就要求高师院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所以仅仅开设钢琴课与钢琴即兴伴奏课是不够的,应该强化音乐欣赏、音乐理论和钢琴教学法等课程的教学。(www.chuimin.cn)
1.通过欣赏、理论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钢琴艺术的音乐感知与分析能力
“音乐欣赏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有关背景材料等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14]音乐欣赏是钢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通过欣赏学习音乐是最直接心有效的方法。
对音乐本体的分析,包括对音乐语言、音乐结构、音乐织体等音乐形式问题的理解,也涉及对音乐体裁、样式、风格与流派的了解等等。而且还有必要结合时代人文背景、作曲家个案等方面的音乐背景材料来深入分析以求正确理解音乐的情感内涵,特别是要对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及审美理想,以及作曲家的创造力及演奏家的表现力进行评价。
从广义来说,音乐的演奏、创作与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欣赏、分析的基础之上,音乐欣赏、音乐分析的教学是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分析能力与音乐创造能力的有力手段。由于音乐欣赏、音乐分析问题涉及音乐学的诸多方面,如音乐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社会学等,因此,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提高音乐理论修养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通过音乐教学法(特别是钢琴教学法)与音乐教学实习的有机结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
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音乐教学法与音乐教学实习两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研究钢琴音乐艺术中的实际问题,把学过的知识和技能集中、系统地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
通过音乐教学法(包括钢琴教学法)、音乐教学实习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学校音乐钢琴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从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钢琴教学工作和辅导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为他们今后从事学校音乐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精神人才培养
创新互动式主体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钢琴教育人才的方法之一。目前在教育领域尚未摆脱原来传统教育体制模式下的负面影响。传统的学从于教制于教的“灌输教育”“继承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往往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从而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已经严重妨碍了教育的创新和人才的创新。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一个新的要求,那就是创新教育,即致力于把创造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我们势必改革传统教育体制,建立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制。
任何创造过程都来源于主体的创造意识,即主动寻求和发现创造目标的意识和需要。
有创新才能有收获,不断地创新才能推动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的步伐,才能真正克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传统教育多半倾向以老师为中心,而不是学生;21世纪教育革命,必将把教育逐步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由单向广播式学习的旧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式学习的新模式。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反映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就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与主体创造精神。课堂教学作为主体教育的主渠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组织并参与各种音乐演奏会、音乐欣赏会、音乐学术论坛(包括网络上的数字化音乐论坛),让学生针对待定主题展开充分讨论、争辩、研究和合作,充分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钢琴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实现这一转变对提高我国高职院校钢琴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有关多元文化背景下钢琴教育的思路与创新的文章
在钢琴的教学中,不可轻视声乐的作用,声乐在钢琴教学中并非只是提供具体音高(准)的角色,还是钢琴学习中技能掌握与表达音乐的启示者和好帮手。如果老师和学生只关注钢琴的教与弹,而忽视与声乐的配合与协同,那么对学生完整的理解与音乐作品的表现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
2023-11-15
音乐教师应该正确认认钢琴演奏教学的重要性,在传授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要采取合理的教育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钢琴演奏基本技巧训练钢琴的基本演奏方式包括连音、非连音和跳音。而非连音奏法,通常钢琴初学者掌握坐姿、手型后,就开始练习非连音的演奏。在非连音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先将手臂缓慢抬起,稍高于琴键,手指弯曲、手向下垂,手臂自然缓缓地落下。相较于其他乐器的演奏,钢琴对演奏者的心理素质要求标准更高。......
2023-11-15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并强调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的过程;提倡学科综合教学,包括音乐学科内各领域间的综合,音乐和各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尤其是钢琴课程,长期以来一直采用单线条方式教学,在音乐学科内的综合方面做得很不够。......
2023-11-15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脉搏与生命,更是音乐的骨架。匈牙利钢琴教育家约瑟夫·迦特也指出:儿童在开始学琴前,最重要的一点即是要培养儿童提前具备一定音乐的基本素质。一首旋律无论它的音程排列怎样合乎逻辑、调式和调性如何统一,一旦缺乏相应的“骨架”配合,就无法带给人深刻的印象。在钢琴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节奏训练,为钢琴学习和演奏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11-15
在这里,视唱练耳这一基本理论的,对具体到钢琴教学中的运用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二)音乐理论中视唱练耳应用于钢琴教学中的分析“视唱练耳属于一门多元化的学科,涉及音乐门类的方方面面”。在音乐教学中,不少同学对视唱练耳产生了烦躁与恐惧,本人认为视唱练耳程度的好坏一部分靠天分,一部分靠努力。下面,对视唱练耳应用于钢琴教学中的分析来说明几点。......
2023-11-15
在我国,除了那些正规音乐院校的专业钢琴教师外,还有大批的执教于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钢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不断创新钢琴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来。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在思想道德水平上、业务素质上、教学理念上不断地求高、求精、求新。......
2023-11-15
20世纪杰出钢琴演奏家,几乎都是技巧与音乐、感性与理性、左脑与右脑平衡发展的多才多艺的音乐大师。经过潜心磨砺,技艺随年龄的增高而大长,50岁后琴艺进入理想境界,56岁后步入演奏生涯的高峰期。他1950年开始灌录《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而享有“贝多芬作品演绎权威”的称号。他创作了歌剧、芭蕾舞剧、交响曲、室内乐、钢琴和管风琴等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还为贝多芬32首奏鸣曲撰写文字解说,还为后人留下一部自传体的著作。......
2023-11-15
“在音乐理论中,复调音乐被看作一种以若干独立的旋律线的结合与发展为基础的音乐”,就其本质来说,其实就是旋律的艺术。结合钢琴实践教学将复调理论变为应用理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钢琴教学中配合复调的训练,可以带动学生其他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结合钢琴训练,学生除了能对调性关系更明确外,也能够学习更多的复调知识。......
2023-11-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