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钢琴教育的思路与创新多元文化背景

钢琴教育的思路与创新多元文化背景

【摘要】:在我国,除了那些正规音乐院校的专业钢琴教师外,还有大批的执教于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钢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不断创新钢琴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来。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在思想道德水平上、业务素质上、教学理念上不断地求高、求精、求新。

在我国,除了那些正规音乐院校的专业钢琴教师外,还有大批的执教于师范院校、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他们撑起了非钢琴专业教学的一片天地。因为这些教师的钢琴教学具有一定的广泛性,所以它对提高全社会的钢琴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学要推进的是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注重的是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钢琴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业务素质,不断创新钢琴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来。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在思想道德水平上、业务素质上、教学理念上不断地求高、求精、求新。

(一)在思想道德修养水平上“求高”

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教师而言是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一名教师只人自身有品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也才能以崇高的师德去感染学生,以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自古以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与严谨治学被作为教师个人品德的典范。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对教师的奉献教育的要求并不过时,反而应加强道德素质的建设。尤其在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钢琴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长们为钢琴课的付出越来越多,作为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必要的收取是应当的,但不是绝对的。尤其是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应该提高钢琴教学水平与质量,教师就必须有献身教育、甘当人梯的精神。在我国有很多老一代的钢琴家为了培养自己的学生,为了音乐事业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教育,并且不计报酬、不计名利,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值得所有的教师向他们学习。

(二)以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上“求精”

钢琴为一门艺术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钢琴家提供给我们丰富的钢琴文献,值得每位老师一辈子去探究、学习。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练琴和演奏,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督促自己探求掌握科学的演奏方法,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做好示范教学;只有掌握大量的曲目,才可以不断地发掘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有针对性、连续性、系统性地安排教材,也才能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和技术训练的需要,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有教学效果的教材曲目,并以精湛的水平去指导学生。墨守成规地“吃老本”或永远抱住一小部分熟悉的教材去教学,都是不行的。

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拓宽知识结构,学习各种文化艺术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有利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也要学习和了解各个钢琴家的经历,对他们各个时期创作的作品风格要有所了解,以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演奏风格,了解其中的内涵。比如在学习钢琴套曲柴可夫斯基的《四季》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理解这部作品人手。教师只有对作品理解得透彻,把握准音乐的语言及风格,才能更加准确地向学生讲解这部作品。这部作品表达了柴可夫斯基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刻画了俄罗斯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的画面,可以说是情景交融

学生每弹一首曲目,教师都要详尽地分析个别细节、和声、旋律、钢琴织体、复调的写法等,帮助学生分析它们的曲式结构,使学生能更好地弹奏和背奏。另外,教师还要多听一些其他形式音乐作品的演奏,它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艺术修养。所以一个好的钢琴教师既要了解音乐史,又要学习音乐理论,既要是视唱练耳、和声、对位的老师,又要是钢琴弹奏的老师。

(三)在教学理念上“求新”

由于高职教育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它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音乐教育人才及群众文艺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在课堂上注意营造良好的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研究作风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www.chuimin.cn)

由于钢琴教学与弹奏的特殊性,在课堂上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很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放松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演奏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方法,一首钢琴作品教师怎样理解学生就怎样弹,学生很少有自己的见解。但课堂上的这种尊师重道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手脚,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需要、情感和认知的水平,应以平等的人格与学生的心灵进行沟通与交流,从而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学相长。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循循善诱,授之以法,把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教师在课下也要关心学生,力争多途径增进师生的感情。学生往往是喜欢这个老师就喜欢这个老师教的课程,由于高职院校一部分学生以前并没有学习过钢琴,他们跟有一定钢琴水准的学生相比存在自卑心理。这需要教师及时地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一点点地唤起他们对音乐、对钢琴的热爱,鼓励他们多听音乐资料,多与高年级的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对于有一些程度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由于每个学生的生长环境、生活经历和性格爱好都不同,所以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千篇一律,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鼓励他们独立钻研,发挥他们的潜力。

教师要多进行示范教学。教师示范能给学生留下更直观的印象,加强学生对音乐的体会,给学生一个更直观的效果,并从感性上接受音乐、声音的美及放松的方法。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交流,营造出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使之在弹奏中尽情地发挥,进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里自由地翱翔。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浓厚的兴趣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智力潜能,并让他们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中。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实践证明,一个学生虽有较高的智商,但倘若对所学的课程毫无兴趣,其学习效果也会不佳。反之,虽学生智力属平常,但对所学的课程有浓厚的兴趣,最后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对某门功课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讲得好坏。衡量一个教师讲课的好坏不仅要看其讲述的内容是否清楚明了,逻辑性是否强,还要看他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做到的一点是善于倾听学生的演奏,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弹奏,要让其把所要表达的东西表现完后,教师再做评价。教师要善于用鼓励性的语言,多肯定学生的进步。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尤其在上钢琴小组课的时候,教师的积极调动和肯定性的评价带来的好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如一个学生弹奏完,教师可以说:“不错,但还有点欠缺,后面弹的同学应注意,我看你是否比他弹得更好。”当每个学生弹完之后,教师可用激发性的语言说:“你们其中有哪位同学觉得自己弹得最好,可以上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有的学生会跃跃欲试。但教师有一点要注意,你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是最好的,但不能随意说哪位学生是最差的。如果他的问题太多,你也要说你有的地方弹得特别好,但个别地方需要改进。在课堂上教师用几句话就能调动学生和他一起思考。当一个平常的、不出色的、才能不高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你会发现学生能完成超乎你的想象的东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钢琴是一门表演的艺术,更是一门放松的艺术。如果学生在弹奏时不能做到从心理到生理上的放松,是绝对不能弹好钢琴的。有些学过钢琴的人会对自己的经历十分感慨:她的老师特别心急,如果她弹得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会急得又拍桌子又锤椅子,弄得她一上钢琴课就胆战心惊,全然没有了表演的欲望。这样几年下来,不但没有掌握好钢琴的弹奏方法,还增添了紧张的毛病。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能发现虽然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但学生仍达不到你的要求,这时一定不要着急,这只能说明他的智慧和感情还没有掌握其中的底细和美妙之处。所以教师还是不要干预得太多,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随着阅历的增加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他会达到你的要求的。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民主、和谐的氛围不能被破坏。

在教学中还要做到寓教于乐,力争做到上一堂好课,等于给学生做一顿好饭。同样一首钢琴作品,有的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趣味横生,余味无穷。富有情趣的、生动的语言是上好一堂课的调味剂;而多弹一些好的、有感情、有生动音乐形象和优美旋律的作品,也会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增加趣味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此,要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使他们掌握独立的学习方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布置一首作品之后,教师让学生自己查找音乐资料,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自己多体会、倾听,主动参与到作品的理解、处理上。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钢琴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钢琴伴奏上,在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拿出自己的设想,而是让学生自己回去做好准备,如查资料、听录音等,并要求在下一节课上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一首歌曲伴奏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使用同样的伴奏音型、加花及和声配置。在听完了每位学生的想法后,不要随意地去否认学生的观点,教师要做的是介绍一点更好的办法或把一些特别不合理的想法去掉。有的学生容易把伴奏设计得特别花哨,教师不要着急去改,还要肯定他的想象能力,因为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待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之后,定会有所触动的。

总之,培养高素质的高职学生,任重而迫在眉睫。作为钢琴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转变教育思想及教学观念,完成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从而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给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