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师钢琴老师要求: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路与创新

高师钢琴老师要求: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思路与创新

【摘要】:(二)提高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当今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应更具个性和创造性,特别是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及在教学中的应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全面改革,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信息量大,学科融合,交叉的趋势。因此现代的高师钢琴教师要为培养多功能型复合人才,实现素质教育做好充分必要的准备,首先就必须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加强即兴伴奏教学内容和基础知识的学习

现如今,高师钢琴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针对学生的钢琴演奏技术、技巧来加以指导,而忽视了他们所需要的综合素质,因此作为一名高师的钢琴教师,在必备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熟悉和了解钢琴艺术各风格、流派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身对中外音乐史论、和声与曲式分析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要熟练并学习即兴伴奏课程教学内容,并努力提升自己的即兴编配能力。使钢琴基础课和即兴伴奏课这两门课程能有效地“链接”在一起,在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和能熟练演奏一首钢琴曲外,更在教学中要通过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以及移调、转调、视奏等练习来让加强学生更加熟练掌握并运用键盘和声的能力。此外高师钢琴教师还应加强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熟练操作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数码钢琴”,并利用“数码钢琴”的很多优势把传统的“一对一”的钢琴课程变得多样化,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提高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当今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应更具个性和创造性,特别是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及在教学中的应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全面改革,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信息量大,学科融合,交叉的趋势。因此现代的高师钢琴教师要为培养多功能型复合人才,实现素质教育做好充分必要的准备,首先就必须要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钢琴教学虽然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科,但是只具备钢琴弹奏技巧与表演才能,对于在实现素质教育前提条件下的高师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须站在音乐文化历史发展的纵深角度和高度去理解和讲授,这直接关系和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必须对所授教材有足够全面的分析与理解,不仅仅是单纯的弹奏技术,更要对作品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特点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以及准确无误的阐述,使得学生能从弹奏技术、题材体裁、音乐内容、风格流派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提高学生弹奏技巧的同时,更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而要做到这些,高师钢琴教师除了教学之外,更要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多与外界及其他兄弟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并通过发表高级别的论文,出版高级别的个人专著,或编写高级别的教材,申报高级别的科、教研项目这些科、教研成果来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力。(www.chuimin.cn)

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最高体现,是当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本身就是创新教育,它是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拓展人的思维空间和发展人的创造力。钢琴教学虽然有它统一的教学规律,但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条件不一样,手的大小不一样,手掌的肌肉能力不一样,以及双手的协调能力的不一样,而且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兴趣爱好的诸多不一样,因此高师的钢琴教师应提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些个性差异,结合教学经验,教学规律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果断调控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大程度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选用并编写结合即兴伴奏内容的钢琴课程教材

现如今无论从高师的钢琴课程内容和期末考查这两方面来看,高师的钢琴课程的教材基本无异于艺术院校的钢琴系的教材,这就失去了作为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更脱离了学生能力与培养目标的实际。高师音乐教育学生除了掌握弹奏技巧外,更应熟练掌握实用性强的即兴伴奏技术,以适应今后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如今的高师教材基本还是沿照艺术院校钢琴系的教材,大都以车尔尼练习曲为主线,辅以相应的乐曲、奏鸣曲、复调,且大多都是古典风格的,而其他练习如音阶、琶音、和弦以及各种音型练习这种即兴伴奏课程所需的基础练习却甚少。而且这种古典风格的练习所形成线式、波浪形的演奏动作模式,与大量歌曲伴奏所需的伴奏织体的网状形态以及旋律与伴奏、左右手之间的不同层次、不同样式的结合基本无太大关联,甚至是脱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可以从选用并研发高师钢琴教材入手,在实际教学中尽量结合即兴伴奏课程所需的技术知识,如把声乐正谱伴奏曲目作为独奏曲目进行练习,还可加入一些视奏曲目,并学会对其变调、移调,另在教学中可播放一些青少年、儿童歌曲,总结他们的伴奏音型,并在钢琴上进行编配,并编写相应的教材,指导学生能为其进行简单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