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钢琴教育创新成果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钢琴教育创新成果

【摘要】: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对钢琴演奏技巧熟练掌握,以及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扎实运用。在钢琴伴奏中,和声水平对于伴奏的音响效果与表现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大、小调和声作为一种成熟的体系,在当今大多数音乐中都存在,目前仍被广泛使用,起主导作用。

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对钢琴演奏技巧熟练掌握,以及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扎实运用。因此,加强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首要任务,是钢琴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扎实的音乐理论、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个人的勤奋努力,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不能熟练识谱的情况,因此熟练的钢琴技巧根本无从谈起。针对这些情况,应以实际应用为宗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教育专业中的和声、乐理等课程是必修的,但这些课程通常是分配给不同的教师去教授。虽然在过程中,专业课教学已覆盖音乐专业的一切教学知识,但是因各种原因所迫,学生通常有两方面的问题出现,一方面是没有很好地吸收这些知识,另一方面是知识运用不够灵活。

(一)钢琴演奏过程中应用到的关键性音乐理论知识和方法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不能离开实践,音乐理论的产生是学者长期研究音乐文献、音乐作品而总结出来的结果,它是音乐规律、音乐逻辑的抽象概括和总结,也是我们学习、掌握钢琴演奏的捷径。没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就不可能成为专业的音乐工作者。但目前音乐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少数人员从事音乐理论的研究,多数其他专业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都忽视、欠缺对音乐理论的学习,而音乐理论知识的欠缺直接影响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作为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如果理论知识欠缺,将导致教学内容的局限,出现知识盲点。钢琴是十分复杂的乐器,完成一首钢琴作品,就要求演奏者具备扎实、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作为专业教师,自己首先应做到,才能指导学生去演奏更多更丰富的作品,使学生对自己演奏的每首作品都能了解和掌握,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1.和声基础

和声是音乐专业最基础的课程,是多声音乐和声规律的学习与应用的基础理论课程。在钢琴伴奏中,和声水平对于伴奏的音响效果与表现力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根据作品需要选择和声,要正确处理排列、连接方法,连接功能与色彩性,掌握节奏、和弦变化。和声写作规则十分固定严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十分灵活。我们总会遇到平时练习中找不到或者是未出现的,却在这一作品中出现又必须认真处理的问题。因此,掌握和声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演奏者需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原位正三和弦、正三和弦的转位、属七和弦、和弦外音、副三和弦、副属和弦、离调模进等知识。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学生能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并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钢琴演奏打下坚实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述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和声现象的分析,注重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并兼顾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多演奏,多实践。

2.作品分析基础

作品分析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音乐分析能力是钢琴演奏的前提。对作品的音乐语言、音乐内容、音乐风格的分析,是能否正确选择和声、正确选择伴奏音型的根据。和声的选择主要指调性的明确,半终止、终止的确定及和弦结构、风格统一等方面。根据歌曲内容与风格作伴奏音型的选择,歌曲风格上的差异直接影响伴奏音型的选择,比如抒情歌曲和进行曲,风格、内容截然不同,在选择伴奏的音型上肯定有差别。即便是在同一首歌曲中由于每个乐段表现内容的不同,处理方法上也有变化。因此,选择伴奏音型,必须从分析作品入手,分析作品的风格、调性,是不能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3.音乐理论在钢琴教学和演奏中的作用

钢琴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钢琴即兴伴奏的关键。钢琴综合能力包括钢琴技巧、和声基础、伴奏音型、歌曲分析四个方面,同时还包括演奏者即兴编配能力、与演唱者的合作和艺术实践经验等内容。总之,钢琴即兴伴奏是一个复杂的、融各种音乐要素于一体的综合课。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得到提高。

(1)扎实的钢琴演奏技术是学好钢琴演奏的基础(www.chuimin.cn)

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是钢琴演奏应具备的条件之一,要想弹好伴奏必须学会弹琴,具备基础钢琴弹奏的能力。钢琴技巧绝不等于伴奏技巧,二者有本质的区别:钢琴技巧是通过机械练习来再现乐谱内容的,而伴奏技巧具有创造性,是通过对歌曲内容风格进行正确分析,再运用和声理论知识完成的歌曲伴奏内容,它与歌曲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2)和声是钢琴演奏的骨架

传统的大、小调和声所用和弦,是以三度叠置的原则相结合的。作为历史风格,大、小调和声曾盛行于欧洲巴洛克浪漫主义阶段的音乐实践,是为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等音乐家共同运用并为之不断创新发展的和声体系。到了19世纪末,这个早期的自然音乐写作风格体系,逐步演变成了高度半音化的作曲技法。大、小调和声被分成自然音体系与半音体系。大、小调和声作为一种成熟的体系,在当今大多数音乐中都存在,目前仍被广泛使用,起主导作用。大、小调和声理论体系学习仍是教育部制定的音乐理论课程之一,它对培养作曲家、指挥家与音乐学家是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当今很多的作曲家仍部分甚至全部采用大、小调和声技法进行创作。

(3)丰富的理论知识能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音乐专业知识其为音乐专业的技能理论知识,包括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作品分析、音乐史等内容。钢琴弹奏的技能主要是演奏者所有的钢琴演奏与伴奏能力,它需要演奏者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恰当的音乐表情处理,具备一定的钢琴演奏技巧。另外音乐教学中还有一项最基本,也是较重要的能力——音乐听力,是不能被忽视的,音乐听力培养就是音乐辨别和鉴别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首先具备这种能力。教师在导学生演奏、演唱,或给学生进行各种示范演示、指导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声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效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二)音乐理论知识在钢琴演奏中的应用

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科之一,是识谱技能上的训练,以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视觉与感觉为主,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积极地进行识谱练习。通过对大量的音乐片段、音乐主题的旋律视唱,获取丰富的音乐素材、积累音乐语汇与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音乐资料的能力,提高演奏、演唱水平,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理解能力。视唱练耳的功用辐射到各个乐器与音乐科目,自然与钢琴演奏的学习也是紧密联系的。通过识谱与听觉的训练,使学生在音乐情感、音乐听辨以及音乐思维方面获得有效训练,丰富学生的音乐语汇,提高对旋律、调式调性、和声等概念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演奏、演唱能力的提高。一首乐谱表面看是一个静态的对象,但是它显示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活体,如节奏、速度、强弱乃至不同演奏方法的处理。所以说,视唱练耳的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顺利完成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作品、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的钢琴演奏打下良好基础。

视奏是把符号(乐谱)转化为动作(演奏)的一种行为。它要求演奏者必须十分熟悉键盘位置,并能够快速完成乐谱——键盘位置的转换,而且对所视奏乐曲的音乐风格、音乐语言比较熟悉。视奏能力的高低,与熟练掌握每首乐曲的演奏进度、拓展演奏曲目的数量、演奏范围,拓展艺术视野有着直接的关联;视奏能力的高低也会对学生练习兴趣、钢琴学习进度的快与慢产生直接影响,上课质量的好与坏都与学生视奏能力有很大关系。所以,要重视视奏能力的培养,把其纳入教学重要环节来抓。

一切音乐实践活动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脱离了理论,就不能深入音乐,不能表达音乐的内涵,钢琴的演奏就会变成“照猫画虎”或是“照抄照搬”的工作。因此,每一位演奏者或是钢琴教师,都必须在提高自身技术能力的同时,加强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认识作品的能力,这样才能把钢琴演奏和教学提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为我们了解更多更广泛的作品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