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钢琴教学中多元背景下的思路与创新

钢琴教学中多元背景下的思路与创新

【摘要】:借助和声理论加强对钢琴教学中即兴伴奏的应用。在即兴伴奏中,和声理论的运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分析与弹奏钢琴作品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和声调性的结构框架及规律,这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由理性认识变为感性认识并能开拓他们的知识空间。如此,像半终止的可停顿在属和弦中阻碍终止,则由属到下属的和声进行。

贝多芬曾说:“音乐不在谱子上,而在谱子中。”意思是说,对钢琴作品进行学习时,应该对作品的各方面进行分析,如从作品的时期、风格、结构要素等方面进行考虑,获得对作品内在的把握,这便需要借助一个感受与音响的艺术生间,运用音乐基本理论的和声理论对其进行艺术实践。“一首优秀的钢琴作品是和声理论运用艺术实践的典范”。就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只能借鉴前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融入一些自己的观点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借助和声理论加强对不同时期钢琴作品风格的把握。

(一)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声色彩,主要是不协和音响,如蒙特威尔第在他的《牧歌集》第四卷中就出现了许多不协和音程和巴洛克时期典型代表巴赫的《二、三》部创意曲等。这些极不协和的音响色彩在巴洛克时期内大量存在,它们通常以延留音、倚音、经过音等和弦外音或装饰音出现。

(二)古典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包括前古曲主义时期与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前古曲主义时期的音乐和声色彩按18世纪理论家的各种解释归纳为明晰的织体、带常用终止式的周期性乐句、随意装饰的旋律、简单的和声、不协和音的自由处理。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则是延续前古典主义时其音乐的一些新趋势,它以主调风格为主导,形式结构明晰、匀称。总体来讲,古曲主义时期的音乐以大小调自然音乐体系为主,在和声功能上遵守严格的功能逻辑。这一时期主要由“主——下属——属——主”建立起来的功能和声极其调性关系构成音乐的结构骨架。

(三)浪漫主义时期

这一时期强调主观情感个性化的东西比较多,特别是对和声语言的不断探索与突破,将巴洛克时期以来的功能和声体系推倒极致。一些作曲家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更是情有独钟,为抒发作曲家个性化的思维感情,半音化和声远近关系调、各种变音及不协和和弦的使用日渐频繁,和声色彩及其丰富的织体写作也有很大的变化。如德彪西印象主义作品的模糊调性、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www.chuimin.cn)

(四)19世纪音乐风格时期

这一时期音乐发展造成了调性体系的瓦解。在和声理论中,要尽量避免属——主的终止式、没有过分强调以主调为中心的清晰。另外,旋律与和声朝它们各自需要的方面发展,并出现了大量的新和声思维,九和弦及九和弦以上的重叠和弦开始被大量应用。

(五)20世纪以来的音乐风格时期

20世纪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19世纪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声当时是经过18、19世纪的演变到20世纪时,已完成了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奠定了20世纪和声思维与技术发展的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巴托克的《新音乐问题》提出了20世纪和声基础的两个方面,从横向上来看,摆脱了七个自然音级功能的十二个半音音级的解放;从纵句上来看,摆脱了传统协和与不协和观念的“不协和音级的解放”(勋伯格语)。这两个“解放”使和声彻底摆脱了先前的旧和声体系,从而展现出色彩斑斓的局面。

借助和声理论加强对钢琴教学中即兴伴奏的应用。钢琴即兴伴奏是一门融钢琴技能与作曲理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尤其在中小学音乐课与课外音乐实践中更是不可缺少的。学生有了钢琴伴奏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巩固钢琴弹奏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目前以加强学生键盘技术和提高学生综合理论知识为主的老观念,已转变对他们进行大量的实践性操作。在即兴伴奏中,和声理论的运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分析与弹奏钢琴作品时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和声调性的结构框架及规律,这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由理性认识变为感性认识并能开拓他们的知识空间。而在和声功能进行的和声处理上则需要看它是不是合乎情理、有理论依据,如普通的钢琴作品大小调,开始的和弦不一定就是主和弦,而结束时通常为主和弦,如正格终止,通常可用于乐句的停顿处或段落结束处,具有较强的终止作用,由属到主的和声进行构成;变格终止,一般可用于乐句的停顿处或对乐曲进行补充,加强主和弦的稳定,有时也会作为独立的终止用在结束的地方,这可用下属到主的和声进行。如此,像半终止的可停顿在属和弦中阻碍终止,则由属到下属的和声进行。这些都将为和声的进行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上的把握。“钢琴即兴演奏的训练是通过和声、键盘技术、歌曲分析等的综合训练和学习来完成的,知识理论的掌握和演奏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即兴演奏的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