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元背景下钢琴教育的思路与创新方法

多元背景下钢琴教育的思路与创新方法

【摘要】:规则学习是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更高一级的智慧技能学习方式。规则是办事的准则,只有当学生按规则办事时,才能证明他已经掌握了概念。在概念的学习中,有许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明确,无法确切定义,我们称它“模糊概念”。因此,我们的重点是通过全方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只认识概念的表象,没意识到概念要经过实践,通过体验逐渐产生。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学习概念,是学生智能学习手段之一。规则学习是在概念学习的基础上所获得的更高一级的智慧技能学习方式。规则是办事的准则,只有当学生按规则办事时,才能证明他已经掌握了概念。在概念的学习中,有许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明确,无法确切定义,我们称它“模糊概念”。在钢琴弹奏中模糊的概念有很多,如用力概念、色彩概念、感受概念等,不是我们用语文字就能表达清楚的。例如在钢琴演奏技术中,动作这一概念就是在运动中通过对用力的感觉进行判断,辨别动作用力对声音效果起到什么作用,从而才能确定此动作要领的正确性。因此在教学中,就要通过模糊概念的特点来拓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然而,正因为是“模糊概念”,所以只有规则,并且是持久的规则,才能“水到渠成”、体验、感受、领悟到概念的真谛。规则学习不仅是形式的学习还有内在感受上的规则的学习。诸如钢琴弹奏中动作的力度结构、张力结构、速度比例等,都应在规则训练过程中得到锻炼。如“吊手”的规则,手腕提起与手指放松,手指触键与手腕放松,就是一个力的感受规则。又如明亮的声音、触键速度要快;沉稳的声音,触促速度要慢些;颗粒性的声音,力度应高度集中;抒情的声音,力度要宽松、厚一些等等。这些都是相对的速度、力度、张力的基本规则。因此,我们的重点是通过全方位的训练来培养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只认识概念的表象,没意识到概念要经过实践,通过体验逐渐产生。如音色的概念就不是用语言能表达清楚的,而是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不能严格合理地按正确模式、正确方法(先怎么,后怎么,再怎么)进行训练,而导致对概念认识的质量受到局限——不能正确理解,或无法正确掌握等。(www.chuimin.cn)

在认知过程中通常把概念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表象结构的全过程认知,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掌握这个概念的方法、意义和标准界定;二是概念实践过程的周期性规律,这一点十分重要,也是许多学生的学习受到局限或者失败的主要原因。周期性的规律对概念质量影响很大,由于概念本身是一个缜密的逻辑过程,因果关系推理现象相当重要,每个步骤的质量差异都会直接被相互影响。如“吊手”就被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若从动作的表象角度来说,吊手的规则就是“提手腕,手腕自然落下,指尖触键”;第二层,从力学角度来讲,其规则是“由手腕带动大臂,以臂的重量带动,然后手腕放松,再将臂的重量传到指尖进行触键”;第三层,从音乐语言规则角度讲,提手腕近似于我们讲话时的吸气,吸气要足才能讲完一句话。首先要做好手腕提起和手指放松落下的动作、才能体验到大臂的重量,如果手腕僵化就不会产生重量。当然,也只有在重量感觉的上去体验重量和气息的关系、才能领悟吸气的感觉与重量的关系,由此才能由气息的感觉来联系重量的句子感。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这三个层次的规则相互影响,除了老师的正确引导外,学生的踏实训练是唯一的途径。所以每个阶段的不同感受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这些不同阶段的概念标准实践,就构成了规则模式训练,也只有在这种模式训练下,才能产生完整的高质量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