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法国钢琴学派演奏方式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钢琴教育创新

法国钢琴学派演奏方式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钢琴教育创新

【摘要】:法国钢琴学派注重演奏轻灵、清晰又明确的感觉。法国学派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几乎都精于演绎德彪西、拉威尔等人的法系作品。传统的法国钢琴“似珍珠”的演奏已经成为历史。战争对法国钢琴学派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这种特点是20世纪前法国钢琴演奏的核心,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极重要的演奏目标。“似珍珠的”演奏方法只是其一,而非唯一的解答,“清晰”和“圆滑奏”更非互不相容,一直以来法国钢琴学派的演奏特点都是兼容并蓄的。

法国钢琴学派注重演奏轻灵、清晰又明确的感觉。早期的人物有教学大师杰梅,法国学派可以说是他首创的。随后有大师科尔托、玛格丽特·隆、卡萨德絮、佛朗索瓦等。当代的法国学派代表人物要算Pascal Roge、蒂博戴、波米埃等人。法国学派的著名钢琴演奏家几乎都精于演绎德彪西、拉威尔等人的法系作品。此外,演绎肖邦和莫扎特也是法国人的特长。在20世纪法国钢琴家中演奏技巧应用最好的是Alfred Cortot,他的弹法承袭了肖邦。

传统的法国钢琴“似珍珠”的演奏已经成为历史。即使这种传统的演奏方式在20世纪前受到那个时代的欢迎,当时大众喜爱的演奏就是这种快速轻盈的格调,但现今这种法国传统式的技巧,不但不能掌握巴托克或普罗科菲耶夫,也无法表现法国当代作曲家的作品。

在辽阔的音乐世界里,法国钢琴家不再满足于有限的技巧和有限的曲目。随着作曲家和作品对钢琴家演奏的要求与日俱增,这种传统的演奏方式变成了演奏技巧中的一种,仅适合部分乐段。如果“似珍珠的”演奏法作为钢琴演奏的全部技巧,这种施力仅止于手指和手腕的弹法,自然让音色变化和力道幅度严重受限。不仅无法完善演奏李斯特和勃拉姆斯等后期浪漫派作品,对绝大多数俄国钢琴音乐,以及20世纪初期的钢琴作曲家作品,诸如巴托克与拉赫玛尼诺夫等,也皆无法完善的演奏。钢琴作品中所要求的力量与力度越强,钢琴家也必须具有更全面的演奏技巧方能成功驾驭。所以这种传统的演奏方法已经融入了世界钢琴演奏技巧当中,成为钢琴演奏历史的一部分。

战争文化的毁灭者也是缔造者。战争对法国钢琴学派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法国钢琴学派以惊人的转变,这种转变使得法国钢琴学派不再故步自封,让法国钢琴学派更好地融合到了世界之中。

法国钢琴学派历史转折期是二战前,它以“清晰”“明确”著称。这种特点是20世纪前法国钢琴演奏的核心,直到今天它依然是极重要的演奏目标。【1】现今称这段钢琴演奏时期为“传统的法国钢琴演奏学派”。传统法国钢琴学派以“似连非连”的演奏手法追求着每一个音符的清晰与明确。这种方法源于大键琴的演奏技法,强调手指的颗粒性与控制力。经过发展,渐渐形成以手腕与手指施力的演奏模式。这种演奏方式强调演奏者手指在键盘平面移动的能力,以达到“似连非连”的奏法呈现极为清晰、明确的演奏效果——即“珍珠”演奏风格。它代表了传统法国钢琴学派所强调的美学特点。【2】(www.chuimin.cn)

“珍珠”演奏风格所表达的美学不仅体现在几代钢琴演奏家的演奏手法上,还成为法国钢琴家音乐作品的一部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桑。圣-桑是欧洲19世纪一位伟大的钢琴家和管风琴家,他的演奏手法即属于传统的法国钢琴学派,而其创作的钢琴作品也反映了传统法国钢琴学派的特点及技巧:轻盈、明亮、华丽和快速。他写的钢琴协奏曲和钢琴独奏曲都反映出这些特点。【3】他鲜少在钢琴部分使用厚重的和弦,和前辈李斯特已经大为不同。圣-桑本身的钢琴演奏以及他的钢琴作品影响着他之后的钢琴家,让传统法国钢琴演奏延续到20世纪初。

进入20世纪后,巴黎音乐学院对法国钢琴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在众多艺术流派中延续了法国传统钢琴学派的特点并渐渐融入了法国浪漫主义的演奏风格。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人物为玛格丽特·隆。她所代表的学派在演奏方法上主要突出快速、灵活和漂浮的特点,略去了过于强烈直接的表现形式,使其音响效果完全体现出静态的美感,旋律以新的散文方式被巧妙的展示出来。有人曾这样描述法国钢琴学派:“清澈、精确、纤巧。纵然它最注重优雅适度而不是力度,首先着眼于均衡和分寸感,它在力量和内在情感的深度上也决不含糊。”【4】20世纪上半叶,崇尚柔和、抑制的演奏风格,受当代法国音乐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熏陶,开拓出新的学派领域,开始了法国钢琴音乐新的线索,以谋求扩大钢琴音乐艺术的表现范围,充分体现出那种典雅精致的法国风格。

法国钢琴艺术以“清晰”为核心,要求音符必须清晰地进入听者耳朵里。“似珍珠的”演奏方法只是其一,而非唯一的解答,“清晰”和“圆滑奏”更非互不相容,【5】一直以来法国钢琴学派的演奏特点都是兼容并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