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资源资产管理理论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资源资产管理理论

【摘要】: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对海洋资源性资产进行管理的必要举措,所以资源资产的管理理论也是进行这方面研究的重要基石。国家作为资源资产的所有者主体,享有对资源资产的宏观管理、收益支配、最终处置和日常监督等权力。

我国资源资产主要属于国家所有,而资源性资产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巨额的财富和效益,因此,需要国家作为所有权主体来对资源资产进行管理,即遵循资源的自然规律,根据生产的实际情况,对资源性资产开发、利用、生产和再生产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对资源资产进行管理有利于提高资源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对海洋资源性资产进行管理的必要举措,所以资源资产的管理理论也是进行这方面研究的重要基石。

2.5.4.1 资源资产管理的目标

资源资产管理的目标,是要建立起科学、高效和全面的资源配置体系,通过建立和完善资源的核算制度、规划制度、补偿制度和监督制度,使得存量资产能够得到最有效配置,被消耗的资源资产能够得到恢复和再生,提高资源资产的利用效率,保证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2.5.4.2 资源资产管理的原则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首先要确定资源资产管理的原则。

(1)维护资源资产的国家权益原则

国有自然资源归国家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手段侵占这种所有权。国家作为资源资产的所有者主体,享有对资源资产的宏观管理、收益支配、最终处置和日常监督等权力。

(2)市场化原则

在确保资源资产的国家权益的基础上,要遵循市场化原则来管理资源资产。在培育和完善国家调控下的资源资产产权流转机制的前提下,在合理的限度内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

(3)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原则

资源资产的特性决定了这一原则。在对资源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要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4)整体协调管理原则(www.chuimin.cn)

通过构建合理的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来协调资源资产开发利用群体中的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合理协调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相关各资源资产管理部门之间、资源所有者和资源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统一规划、分类管理的基础上,使各利益主体在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之上得到自我发展,从而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5.4.3 资源资产管理的内容

资源资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因此,在对资源进行实物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强调资源的产权管理、价值管理和收益管理。

(1)产权管理

资源资产的产权包括资源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产权可以分离,因此,资源资产的产权管理包括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和资源资产产权交易管理。产权界定的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界定资源资产的所有权主体;二是界定资源资产使用权及相关权利的产权主体和各种资源资产使用权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的界限及关系。资源资产产权交易主要是指其使用权交易,包括出让、转让、出租和抵押等形式。

(2)价值管理

资源资产的价值构成包括三部分:资源资产的商品价值、资源资产的生态价值和资源资产的折补价值。资源资产的价值管理的本质是对资源的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要从资源资产价值构成的三方面出发全面地评估资源资产的价值,这是资源资产管理的基础。在科学、全面地评估资源资产价值的基础之上,制定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战略规划,引导各个利益主体谋求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收益管理

资源资产收益的实质就是资源资产所有者凭其对资源资产的所有权所获得的地租。目前国有资源资产收益主要有资源税、资源使用费和资源补偿费等形式,而资源资产的生态价值方面的收益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这是因为没有对资源资产的生态价值进行科学合理评估的原因,所以,在资源资产收益的征收和分配的管理过程中,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一方面确保国家的资源资产收益的合理增长,另一方面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注释】

[1]帕累托最佳状态是指如果不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坏,就不能使另一个人的境况变好的状态,这是一种高效率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