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当代报刊副刊媒介转型-新媒体与副刊改革

当代报刊副刊媒介转型-新媒体与副刊改革

【摘要】: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兴起之后,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报纸副刊也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时期。所谓副刊转型,主要是指基于传统纸媒之衰落及新媒体之兴起,副刊由原纸媒载体,转移至新媒体载体,或转移至新媒体框架之中。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为一种全面转移,并在转移中适应新媒体的所有特点,体现出新媒体副刊的新面貌及新特征,基本完成由纸媒副刊向新媒体副刊的转型。

十余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世界传媒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兴起之后,以报纸为代表的纸媒,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报纸副刊也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时期。马克思曾指出,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而且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为特点的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产业跨越发展的新的内生动力。因此,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报纸副刊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报纸阅读率下降和阅读时长逐年缩短。从世界范围看,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的报纸已经从产业的顶点往下滑落。欧洲的报纸读者阅读时间持续减少,美国、日本等国报纸的发行量开始明显下滑。早在十年前,“纸媒将死”的论断已经不绝于耳。国内不少纸媒因受众群体严重萎缩,广告客户流失严重,难以为继。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3]其中,报纸阅读率为37.6%,较2016年的39.7%下降了2.1个百分点,而2015年该项指数为45.7%,2014年为55.1%。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的媒介主体。但是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12.00分钟,比2016年的13.15分钟减少了1.15分钟,而2015年该项指标为17.01分钟,2014年为18.80分钟,这说明我国成年国民报纸阅读率和阅读时长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受众阅读方式改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媒介革命,人们获取信息变得越来越容易,传统的阅读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数字阅读、移动阅读等逐渐成为主流,碎片化的轻阅读已开始取代深度阅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074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5.8%,较2016年底提升2.6个百分点。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较2016年底增加5734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网民手机上网比例继续攀升。[4]数字化阅读的优点是信息量大,占用空间少,大量资料聚合在一起,检索和浏览非常便捷,内容更新速度和传播速度快,有音频和视频辅助阅读,还可以无限链接。(www.chuimin.cn)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以往受众固定的读报时间被各种新媒体的阅读方式所取代,报纸副刊应结合新媒体的阅读特点做出适时调整和转变。所谓副刊转型,主要是指基于传统纸媒之衰落及新媒体之兴起,副刊由原纸媒载体,转移至新媒体载体,或转移至新媒体框架之中。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为一种全面转移,并在转移中适应新媒体的所有特点,体现出新媒体副刊的新面貌及新特征,基本完成由纸媒副刊向新媒体副刊的转型。转型后的副刊,可称之为“新媒体副刊”抑或“数字媒体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