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是副刊产生的初期,从事副刊性文字编辑的人很多,以《申报》《沪报》为例,有蒋芷湘、何桂笙、钱昕伯、蔡尔康等,其他报纸的副刊性栏目编辑,则有李芋仙、高太痴、周瘦鹃、欧阳巨源、任里叔、孙玉声、周桂绥、陈冷血、包天笑等。但是,对副刊文艺特点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王韬、李伯元和吴趼人,同时他们也为副刊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这些编辑思想对副刊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023-11-09
一个合格的副刊编辑是报社培养的结果,报社将具备一定素质的人安排在副刊编辑的岗位上,让他们在工作中磨炼、积累,经过一段时间后成为称职乃至优秀的副刊编辑。副刊编辑的来源基本上有五种:一是将有一定采写经验的记者调至副刊版任编辑;二是将其他版的编辑调任至副刊版;三是聘请有特长专长的人任副刊编辑;四是借“外脑”,聘请编外编辑;五是将大学毕业生放到副刊版上锻炼。
记者工作了一定年限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了相当的采写功底,也养成了把握时局动态的职业敏感,同时又见多识广,有较为广泛的社会交际圈,这些优势使记者转型为副刊编辑成为可能。副刊内容包罗万象,既需要记者练就的笔头功夫和职业敏感,又需要记者的见多识广和社交能力。但是,记者转化为副刊编辑需要经历一个角色转换过程,编辑部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
现代报纸的四大组件是新闻、副刊、专刊、广告。除广告外,新闻与专刊版的编辑都可以调任副刊版工作,因为他们具备以下优势:通晓编辑业务、熟悉大局、懂得把关、熟悉通联工作。他们的弱点是要克服以往工作带来的思维定式,适应不同版面的要求。编辑部应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指导,尽快将其培养成一专多能的编辑。
编辑部聘请作家、诗人等有文学特长的人担任纯文艺副刊、综合性文艺副刊的编辑,让从事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工作的人担任科普副刊编辑,有绘画、摄影、体育等特长的人担任相关副刊的编辑,人尽其才,给他们提供发挥特长的平台。
“外脑”指一些对报纸采编业务有了解但本身并不专门从事这些工作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等,编辑部请他们为副刊出谋划策,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培养“外脑”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对报纸的感情,培养他们对副刊的关注。对他们的组织可以采用座谈会、茶话会、笔会等方式,将他们集中起来,对一定时期内该报的副刊提出批评与改进意见。
从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全国的大专院校已培养出数万名新闻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但欠缺实践经验,刚分配到报社工作时,编辑部可从中选择文笔好、知识面广或有特长的毕业生去副刊版上锻炼,让他们尽快熟悉编辑工作流程,使之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副刊编辑。让这些毕业生在副刊版上得到采写的机会,可为其将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编辑部要随时注意从不同渠道发现副刊编辑人选,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加以培养组织,为副刊版培养一批合格的编辑。
[1] 阙道隆.谈谈编辑劳动和编辑家[M]//阎达寅.书海耕耘——编辑札记.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8.(www.chuimin.cn)
[2] 柯灵.关于郑定文[J].文艺春秋,1947(1):19.
[3] 徐日晖.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M]//湖南省出版者协会编辑工作研究会.书刊编辑工作入门.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15-31.
[4] 饶中华.编辑十功——科普编辑经验谈[M]//阎达寅.书海耕耘——编辑札记.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5] 邵雍.皇极经世书[M].卫绍生,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520.
[6] 王文彬.中国报纸的副刊[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82-83.
[7] 任火.编辑独语[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103.
有关当代报纸副刊及其媒介转型的文章
清末是副刊产生的初期,从事副刊性文字编辑的人很多,以《申报》《沪报》为例,有蒋芷湘、何桂笙、钱昕伯、蔡尔康等,其他报纸的副刊性栏目编辑,则有李芋仙、高太痴、周瘦鹃、欧阳巨源、任里叔、孙玉声、周桂绥、陈冷血、包天笑等。但是,对副刊文艺特点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王韬、李伯元和吴趼人,同时他们也为副刊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这些编辑思想对副刊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023-11-09
编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编辑工作的甘苦,编辑工作的神圣使命,编辑工作对从业者的外在规范与内在制约等诸问题,构成对编辑工作角色定位的杠杆。副刊编辑的角色既有着编辑行业的共性,又带着副刊编辑的个性。副刊这种名“副”实不“副”的特性决定了副刊编辑角色的特殊性。其次,副刊编辑要善于组稿,对作者的情况了然于心。......
2023-11-09
要想办出高品位的、雅俗共赏的副刊,编辑除了要具备基本的素养外,还应该有两种精神——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人类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展现,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精神。副刊编辑必须以人文精神关怀、帮助普通大众,为他们在平凡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营造一处处精彩的精神家园,让大众快乐时有人分享,痛苦时有人解忧,困惑时有人解惑,疲惫时有休闲放松之所。副刊编辑除了具备人文精神外,还应具备科学精神。......
2023-11-09
对于这个问题,著名文学家、老副刊编辑夏衍提出:副刊编辑要有“几把手”或“几支笔”,即一个编辑要团结几个牢靠的作者,他们笔头很健,能写副刊所需要的各种文章。[4]夏衍的这段话说明了编辑该如何培养和组织副刊的作者。新时期,副刊的作者群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特色,编辑对于这些作者的培养与组织也有了新的内容。副刊作者培养与组织的前提是发现,编辑首先要慧眼识珠,发现可为副刊写稿的作者。......
2023-11-09
中国近代的报纸副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这个时期的文化氛围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也与很多优秀副刊编辑的涌现是分不开的。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星,他不仅写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在报纸副刊编辑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编辑思想,为以后副刊的编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五四运动后期是鲁迅副刊编辑思想的形成时期。......
2023-11-09
报纸的副刊最早称为“附刊”,是相对于正刊而言的,它和新闻、评论、广告被视为构成报纸的“四要素”。我国报纸副刊的开端是1897年上海的《字林沪报》率先创办文艺附刊《消闲报》,此后很多报纸纷纷效仿,创办类似的版面。笔者综合考察目前的副刊研究成果,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比较突出。......
2023-11-09
副刊与正刊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办报理念是一份报纸创办及发展过程中的宏观指导思想。对正刊、专副刊全彩印的报纸来说,专副刊在色彩运用上也要与其他版面保持相互联系。内在逻辑可以体现在正刊和副刊内容上的相互配合,前后呼应,总体写作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内在逻辑是联系正刊、副刊这“一家人”的亲情纽带。副刊与广告占据同一版面的现象时常出现。......
2023-11-09
保持文化性是副刊所承继的历史使命,也是副刊在文化传播中所体现的内在本质。我国传统报纸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重视创办和办好主要以文学和文化内容为基础的独立副刊,副刊的内涵和外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区别一张报纸品位的高低要看副刊的文化质量。从总体上来说,副刊的文化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反映新时期的社会文化特色和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