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报纸副刊编辑:培训与组织

报纸副刊编辑:培训与组织

【摘要】:副刊编辑的来源基本上有五种:一是将有一定采写经验的记者调至副刊版任编辑;二是将其他版的编辑调任至副刊版;三是聘请有特长专长的人任副刊编辑;四是借“外脑”,聘请编外编辑;五是将大学毕业生放到副刊版上锻炼。培养“外脑”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对报纸的感情,培养他们对副刊的关注。

一个合格的副刊编辑是报社培养的结果,报社将具备一定素质的人安排在副刊编辑的岗位上,让他们在工作中磨炼、积累,经过一段时间后成为称职乃至优秀的副刊编辑。副刊编辑的来源基本上有五种:一是将有一定采写经验的记者调至副刊版任编辑;二是将其他版的编辑调任至副刊版;三是聘请有特长专长的人任副刊编辑;四是借“外脑”,聘请编外编辑;五是将大学毕业生放到副刊版上锻炼。

记者工作了一定年限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了相当的采写功底,也养成了把握时局动态的职业敏感,同时又见多识广,有较为广泛的社会交际圈,这些优势使记者转型为副刊编辑成为可能。副刊内容包罗万象,既需要记者练就的笔头功夫和职业敏感,又需要记者的见多识广和社交能力。但是,记者转化为副刊编辑需要经历一个角色转换过程,编辑部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

现代报纸的四大组件是新闻、副刊、专刊、广告。除广告外,新闻与专刊版的编辑都可以调任副刊版工作,因为他们具备以下优势:通晓编辑业务、熟悉大局、懂得把关、熟悉通联工作。他们的弱点是要克服以往工作带来的思维定式,适应不同版面的要求。编辑部应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指导,尽快将其培养成一专多能的编辑。

编辑部聘请作家、诗人等有文学特长的人担任纯文艺副刊、综合性文艺副刊的编辑,让从事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工作的人担任科普副刊编辑,有绘画、摄影体育等特长的人担任相关副刊的编辑,人尽其才,给他们提供发挥特长的平台。

“外脑”指一些对报纸采编业务有了解但本身并不专门从事这些工作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等,编辑部请他们为副刊出谋划策,充分发挥智囊团的作用。培养“外脑”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对报纸的感情,培养他们对副刊的关注。对他们的组织可以采用座谈会、茶话会、笔会等方式,将他们集中起来,对一定时期内该报的副刊提出批评与改进意见。

从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全国的大专院校已培养出数万名新闻专业毕业生,这些毕业生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但欠缺实践经验,刚分配到报社工作时,编辑部可从中选择文笔好、知识面广或有特长的毕业生去副刊版上锻炼,让他们尽快熟悉编辑工作流程,使之迅速成长为合格的副刊编辑。让这些毕业生在副刊版上得到采写的机会,可为其将来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打下基础。

总之,编辑部要随时注意从不同渠道发现副刊编辑人选,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加以培养组织,为副刊版培养一批合格的编辑。

[1] 阙道隆.谈谈编辑劳动和编辑家[M]//阎达寅.书海耕耘——编辑札记.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8.(www.chuimin.cn)

[2] 柯灵.关于郑定文[J].文艺春秋,1947(1):19.

[3] 徐日晖.编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M]//湖南省出版者协会编辑工作研究会.书刊编辑工作入门.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15-31.

[4] 饶中华.编辑十功——科普编辑经验谈[M]//阎达寅.书海耕耘——编辑札记.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5] 邵雍.皇极经世书[M].卫绍生,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520.

[6] 王文彬.中国报纸的副刊[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82-83.

[7] 任火.编辑独语[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