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当代报纸副刊作者及类型简析

当代报纸副刊作者及类型简析

【摘要】:副刊作者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从作者的写稿动机来看,将副刊作者可划分为四类:自我价值实现型、心理满足型、实惠收益型、人情难却型。这一类型的作者通常是基层通讯员。从稿件的来源划分,副刊作者可分为专业作者和业余作者两类。副刊作者是副刊保持生命力的源泉。《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分别给这三种作者下了定义。广大读者中的写作积极分子便成为这些副刊版块的忠实作者。

副刊作者可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有不同的类型。

从作者的写稿动机来看,将副刊作者可划分为四类:自我价值实现型、心理满足型、实惠收益型、人情难却型。

自我价值实现型。作者写稿、投稿是为了使自己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自己的作品见诸报纸后,作者便认为在某方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一类型的作者通常是初学写作者或文艺新人,需要得到肯定和鼓励。例如小说张恨水刚走上创作之路时最高兴的就是看见自己的作品发表、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各报副刊上。

心理满足型。作者写稿时很少考虑功利,主要是为了抒发情怀、托物言志,或者是为了普及传承科学文化知识、启迪教育后人。这一类型的作者通常是已经取得某方面成绩,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作者。也有业余作者为了抒发某种情感而写作投稿,例如母亲节到来之际,业余作者触景生情而写的回忆点滴母爱的文章,就是为表达一种美好的情感。

实惠收益型。作者写稿时抱有较强的功利心,指望稿件发表后,领到稿费贴补生活,或期待文章见报后能让自己在单位受到重视。这一类型的作者通常是基层通讯员。

人情难却型。作者是某方面的专家或行家,应编辑之邀而无法推却而写稿。

这四种类型并非泾渭分明,主要看作者写稿的动机偏重哪方面。

从稿件的来源划分,副刊作者可分为专业作者和业余作者两类。专业作者可以再细分成专栏作家、固定撰稿人、特约撰稿人;业余作者可细分为基层通讯员、群众来稿者、自由撰稿人。

副刊作者是副刊保持生命力的源泉。古今中外史话、天文地理趣谈、当下的社会生活写真、时尚流行色的引领、生活常识的介绍等,都需要各有所长的作者来供稿,副刊必须依靠一支稳定优质的作者队伍才能形成自己的版面特色,才能保持阅读的“规模效应”。副刊内容无所不包,因而副刊不能仅仅依靠某一类作者供稿,必须多渠道、多层次地开拓稿源,所以副刊作者的构成应是多元的。

专业作者一般指在某领域有一定研究心得的作者,他们自身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本领域有一定的发言权,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名望。专栏作家、固定撰稿人、特约撰稿人都属于这一类作者。《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分别给这三种作者下了定义。

专栏作家指为报纸刊物的特定栏目撰写署名文章的作家。他们大都是具有某方面专门知识的专家、学者或记者、编辑。专栏文章反映作者本人的观点,具有自己的风格。根据报刊的不同性质和特色,专栏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教育、体育个人修养、娱乐、保健、家政、烹饪、服装、美容等各个领域,有比较严肃的论述文,也有偏知识性、趣味性的短文。国外许多报刊有自己固定的专栏作家,如美国专栏作家李普曼(政治)、弗里德曼(经济)、米德尔顿(军事)等。美籍华人梁厚甫也是海外华人报刊的专栏作家。中国也有许多著名的专栏作家,如抗日战争上海《生活周刊》主编邹韬奋,他所撰写的有关青年修养的专栏文章在当时有很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邓拓用笔名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发表杂文,他和吴晗、廖沫沙在《前线》杂志共同主持的《三家村札记》专栏也拥有大批读者。海外华文报纸都设有许多专栏,中国报道也开辟了不少专栏。一个由社会名人主笔的专栏往往会为副刊乃至整张报纸带来“看点”。2004年初,天津日报报业集团邀请著名主持人杨澜任《城市快报·名人专栏》的首位专栏作家,《深圳都市报》在2004年2月全新改版后为了吸引女性读者,力邀名模瞿颖任该报专栏作者。

固定撰稿人指报刊比较稳定的作者,其中一部分人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并与编辑之间有较深的了解,可以被报社聘请为报刊的长期撰稿人。固定撰稿人是报纸副刊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副刊的“常态稿件”大部分由他们承担。

特约撰稿人指报刊聘请的社会上对某些方面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或党政机关负责人。特约撰稿人是副刊的后援,能满足副刊的不时之需。副刊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潮的反映,在社会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或社会思潮易使人困惑迷失的时候,副刊编辑需要组织一些特定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评论家或某行业的负责人撰稿,深刻揭示重大事件发生的缘由及产生的影响,或对社会思潮加以辨析,以澄清普通读者的认识误区。例如“非典”期间许多报纸副刊请医学专家介绍SARS病毒的预防及治疗知识,“禽流感”流行时副刊登载防疫人员对疫情的介绍等。特约撰稿人比一般的专业作者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对特殊事件的阐述与分析更令人信服,但这些特约作者一般很忙,无法长期供稿,只能满足一时之需——在副刊安排“重大议题”时,作为后援力量供稿。(www.chuimin.cn)

业余作者是副刊要依靠的基础力量,他们有来自各行各业基层单位的通讯员,有广大群众中的自发投稿者,还有改革开放后逐渐出现的自由撰稿人。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副刊稿件来源于生活,体裁、内容都多种多样,专业作者无法全面大量供稿,副刊版面必须依靠业余作者支持才能实现多样性,副刊版面也会因为拥有大量来自基层的稿件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基层的通讯员熟悉本行业本单位的情况,有一定的业务水平和写作水平,由于经常投稿而了解某些报纸副刊的特定要求,也能与副刊编辑保持长期的联系,他们的稿件可以保证质量。这些通讯员是副刊比较理想的供稿者。

群众自发来稿可以分为读者来信类、征文类、初学写作类。副刊是报纸与广大读者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经常会有读者来信,或者诉说自己的困惑与感悟,或者描述一些自己在社会上的所见所闻,或者探讨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话题,或者针对某些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些内容都是读者所需要的,是副刊与广大读者沟通的桥梁。改革开放后,报业也在进行改革,报纸的门槛降低了,普通群众也开始参与到一些办报活动中来。例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华工商时报》文化版举办“城南旧事”征文活动,读者踊跃投稿,其中有工人、农民、小保姆、大学生、机关干部等,许多人在来稿时附信,不指望文章发表,重在参与。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市类报纸兴起后,大都开设了“街坊”“家长里短”“花季”“校园内外”等专栏专版,欢迎广大读者投稿。广大读者中的写作积极分子便成为这些副刊版块的忠实作者。副刊是初学写作者蹒跚学步的园地,虽然初习作者大都年轻,在知识阅历及写作技巧上都缺乏火候,但他们的稿件有时也能迸射出灵感的火花,这些闪光点经过编辑的修改润色后可以采用。

在业余作者中,还有一类比较特殊的自由撰稿人。《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给自由撰稿人的定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称呼给报刊写稿件为职业的人士为自由撰稿人。这些人在社会上和新闻界有一定的影响(有的人曾是新闻界的从业人员),对某一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有相当的写作水平,所写文章也会被报刊采用,他们往往向多家报刊投稿,有时也承担报刊专栏的撰写工作。但他们作品中的观点并不代表报纸的立场,文责自负。”[2]文化市场有一批自由撰稿者,他们不隶属于任何一家媒体,专门从事有关社会热点的追踪、分析、描写或社会纪实创作等,靠稿酬收入生活。这批自由撰稿人的出现与中国报刊业改革的背景相吻合。1996年以后,中国报刊业逐渐走向规模发展之路,报刊品种数量的增加必然会使报刊的竞争加剧,报社市场意识增强。报刊开始在内容上革新,以吸引更多读者。同时,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渴望从报纸上获取大量新鲜生动有益的信息,报纸原有的形式内容不足以吸引读者,于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着手正刊上的新闻改革,但一时难以取得突破。真正的突破出现在副刊上,报纸的扩版潮除了要扩展新闻报道的数量和品种外,更在于扩增副刊的数量。在这股扩版潮中,作为副刊品种之一的周末版,开始广受读者欢迎。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扩版潮、周末版热为这些自由撰稿人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因为报纸的副刊扩版、周末版的兴起都需要大量的优质稿件,专业作者、通讯员、群众自发来稿者都不能满足副刊的稿件需求,而自由撰稿人则能专门供应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社会热点扫描、情感写真、人世间悲欢离合故事等热门稿件。现在报纸副刊读者构成的层次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富,这就要求副刊提供很多口味不同的作品。目前副刊既有纯文学作品栏目,又有为广大市民提供表达机会的生活栏目(例如山东省《生活日报》的副刊《大家闲谈》《大家副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将新闻大特写、焦点评论等加入其中,副刊的外延得到大大扩展;副刊内容也开始变得多样,既有风花雪月的文章,又有针砭时弊的文字。副刊作为一个窗口,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多元化。

文学类作者。副刊的萌芽始于中国近代报纸,当时报人习惯将诗词作品放在新闻中间填空,以免开天窗,后来又把这类内容放在“报屁股”上调剂精神。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界开始出现一些随报附送的增页,这是副刊的雏形,其内容也大多是文艺作品。1921年10月12日,《北京晨报》将其专门刊登文艺作品的第七版改为单独的副刊版面,从此副刊开始独立亮相,随后许多大报也开始划出固定的版面来刊登文艺作品,自此副刊便打上了文艺的烙印。副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姓“文”,文学类作品占据副刊的主角地位,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等都在副刊上有一席之地,因而文学爱好者、成名作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等构成了文艺类作者的阵容。社会的发展赋予了副刊新的内容,当代副刊采用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杂文等文学形式来配合新闻版块进行宣传报道、舆论监督,以达到形象生动的传播效果。因而文学类作者在新时期副刊作者中依然占很大比重。

历史类作者。副刊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人物典故、古迹名胜、风俗人情等都是副刊可以登载的并用以吸引读者的重要内容。通晓历史并将某段历史用通俗语言写出来的作者也构成副刊作者的一支队伍。《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2004年3月9日)刊登了卢润祥的文章《传奇诗人鱼玄机》,用短短几百字勾勒出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创作才情,自成一篇历史小故事,读罢令人掩卷叹息。《保定日报》副刊素以文史特色见长,以2003年7月的副刊作品为例,其“文史窗”版中的《金庸先祖的一段公案》《李维钧与摊丁入亩》《保定文化与文学》,以及“百川”版中的《纪念孙毅将军》《壮美狼牙山》等,从各个角度将文人名士名胜古迹的传说与保定的人文历史联系起来,很吸引读者。《保定日报》副刊则以“古城旧事”“轶事考辨”“古城谈往”“文化钩沉”“文化屐旅”等特色栏目吸引了一批稳定多产的作者。这些作者或者对文学作品和文人墨客感兴趣,或者对历史事件有研究,或者对历史地理有心得,或者通晓文史典故,或者收集民间传说,他们的作品吸引了很多对文史地理知识感兴趣的读者。

艺术类作者。副刊内容也涉及艺术、书法篆刻、绘画作品,擅长书法、篆刻、绘画者或已经在这些方面成名成家的人都能成为副刊作者,画家余绍宋、漫画家丁聪都是副刊的大力支持者。

情趣类作者。副刊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读本,是让人们在休闲中陶冶情操的内容的载体,因而副刊也涉及虫鱼花草的养护、字画古玩的收藏、游山玩水、养生等,对这一类内容有经验的人也能成为副刊作者。

生活服务类作者。副刊要贴近群众的一个途径是开办生活服务类专版,例如烹调窍门、服装搭配、购物指南、旅游指导、医药咨询、新书推荐等内容,对这方面有研究者也能成为副刊作者。

娱乐类作者。为副刊提供谜语、对联、填字游戏、笑话、段子、奇闻逸事、漫画、脑筋急转弯等内容的人也是副刊作者。例如《信报》(2004年3月26日)的“文化段子”版中设了“生活原创栏目”,登了杨丽红创作的《秘诀》《讨债》《老花镜》三个笑话。《新民晚报》(2004年3月15日)推出“漫画世界”专版,有《新编“王海”》《编制》《熟人》等讽刺漫画。

都市类文体作者。在都市报时代,副刊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变化,热线倾诉版、街坊版、校园版等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平凡事,故事的主角或创作的主体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也成为副刊作者,这大大拓宽了副刊作者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