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五色土》北京晚报副刊:媒介转型的当代表现

《五色土》北京晚报副刊:媒介转型的当代表现

【摘要】:在厚重深沉、成熟大气的京派文化熏陶下,《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广博的文化胸怀,包括人物专版在内,各专版都注重写人,写社会中的人、自然中的人、文化中的人。此为杂文专栏,文章有《商业的嘉年华》《简约生活》《动物的尊严》《别让月饼变了“味儿”》等。

在厚重深沉、成熟大气的京派文化熏陶下,《北京晚报》的《五色土》副刊富有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广博的文化胸怀,包括人物专版在内,各专版都注重写人,写社会中的人、自然中的人、文化中的人。

关注文化前沿信息和图书出版信息。例如,《九月两套儿童经典登陆中国》《让世界知道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中国民间剪纸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该专版曾推荐过《中国书法名家研究》《成功教育启示录》《时装生活史》《红颜无尽——赛金花传奇》等书籍。

体裁多为诗歌,篇幅短小,一般四五十字,多为学生的习作,内容涉及健康体育、文明、科技等多方面,轻松活泼,充满童趣。例如《健康的眼睛是个宝》《乒乓球》《迎奥运儿童》《文明乘车歌》《电脑是个好老师》《我的祖国真美好》等。

刊登若干篇网友的文章,编辑会根据几篇文章的内容配制一副插图。

充满历史沧桑感和人文气息。例如《众里寻她千百度》,55年前,百万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过长江时,随军摄影记者邹建东拍下照片《我送亲人过大江》,时隔多年,邹老千方百计寻找照片上的那位大辫子的摇橹姑娘,演绎出一段喜重逢的感人故事。压题照片就是《我送亲人过大江》,同时还配有两幅找到摇橹姑娘姐妹的照片,时空交错,把过去和现在、此处和彼处连接起来,蕴含丰富的时空感。

讲述人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友情,提醒人类有保护自然的责任和义务。如《从新西兰的奇异鸟谈起》曾介绍新西兰特有的动物:奇异鸟、三眼楔齿蜥、帚尾袋貂;《群鹭飞舞的天堂》讲述了一位老人与群鹭之间的感人故事。

从2004年9月25日至9月30日连续刊登。从时间的角度看,将国庆节与名人诞辰联系起来,既为黄金周旅游提出新概念——文化游,同时介绍名人生平事迹,也有人文的厚重感。从空间的角度看,不仅介绍了名人故居,同时传播了北京浓厚的文化气息。例如《鲁迅,在你必经的路上》一文在鲁迅123周年诞辰之际介绍鲁迅博物馆;《铁石梅花忆思美人香草风流》一文通过介绍梅兰芳纪念馆来纪念这位大师诞生110周年;《纪念伟人教育来者——写在“郭沫若故居”开放16年之际》一文是为了纪念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发表60周年;《1949:宋庆龄进北京》唤起了人们对宋庆龄的景仰和对庄严的开国大典的回忆;《老舍参与“京味儿文学”》一文介绍了老舍纪念馆以及纪念老舍105周年诞辰系列活动。

借当前文化事件写人,人物多是演艺界人士,常采用记者访谈的样式。例如,2004年9月16日41版的《胡春桐:经典经得起岁月的磨砺》。根据小说《红旗谱》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登陆央视,成为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此前,围绕《林海雪原》《小兵张嘎》的改编一直存在争议,《红旗谱》重登银幕会不会引发有关“红色经典”改编的新一轮争论?结合此文化背景,记者向胡春桐提问,胡春桐的回答被归纳为三个方面——少年时代,《红旗谱》在我的灵魂中扎了根;拍摄一波三折,前后历时四载;改编“红色经典”不能改变颜色。在一问一答中,人物及其事件的轮廓都更加清晰了。

讲述文化热点中的艺术家,有人因故事而精彩的效果。2004年9月22日41版的《姜国芳:梦系紫禁城》一文介绍,9月29日至10月8日,《姜国芳“紫禁城系列”油画作品展》将在故宫的神武门城楼上举办,这是故宫建院以来为当代画家举办的第一次个人画展。

常设专栏有:

漫画连篇”包括咖喱岛系列、网生代系列、阿奔快跑系列、泰山爸爸系列、菲菲美眉系列、丫丫系列、咖啡豆系列、豌豆系列等,多是四格漫画。

“幽默吧”:单幅漫画。

“漫游世界”:由不同国家的漫画家创作,主题多样,多数是单幅漫画。

“笨贼一箩筐”:讲述几个笨贼的幽默故事,单幅漫画。

将连载的文章分为行走实录、历史小说、报告文学、纪实连载、人物纪事、海外实录、一分钟小说等类型,分类刊登。

此副刊专栏包括:天上的故事、两面针“牙齿·健康·生命”征文、文史哲、北京夜话、谈北京、散文、北京十里河灯城杯城市与灯光征文、人与人、艺术生活、一夕谈、人文视界、参花消渴茶杯·我与健康征文、孙郁笔记、沈鹏三馀吟、温榆斋随笔、民仁福翡翠世界、博雅杯·我与北大征文、都市生活、诗歌、笑林幽默、亲历北展征文、北京细节、一本书一个故事、老北京风情等,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天上的故事、文史哲、谈北京、艺术生活、一夕谈。

此专栏取材于飞机上乘客与乘客之间、乘客与空姐之间发生的小事,由乘客提供故事线索和感想,并由空姐结合职业知识回答问题。虽是小事,却反映出人间百态,特别是空姐的回答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现举一例,与您共赏。

乘客:有一次我坐飞机出差,见一青年将一手提行李箱往客舱过道上一放,对一瘦弱的空姐说:“哎,把它给我放好。”说罢,便一屁股坐在座位上。可怜的空姐晃晃悠悠地将行礼举过头顶,无奈臂力有限,幸好此时出现一位“见义勇为”之士,我当时便想,“上帝”办不到的事,这“天使”也无能为力呀。

国航空姐姚珍: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多,大部分男士还是很绅士的。我们很愿意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很多客人给予我们的无私关怀也常令我们心存感激。其实对人的关爱和善意与职业和身份无关,我相信那是人格的力量。

此专栏天文地理知识、自然社会资讯无所不包,如《康熙的写农文章》《牙的水土也会流失》《〈走西口〉与二人台》《宜春鼓楼:我国现存最早的地方天文台》。

介绍北京自然地理和人文掌故,具有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如《从东四十二条说起》《牛街一绝——扔掷子》《走进北京古战场——居庸关》《帝王庙前下马碑的传说》《耶律楚材与海淀》。

介绍艺术作品渊源以及艺术家的奇闻逸事,如《又是金秋送爽时——〈胡同古韵〉十年记》,又如《海豚海豹》讲述彦涵创作《海豚》和《海豹》两幅版画的经过。

此为杂文专栏,文章有《商业的嘉年华》《简约生活》《动物的尊严》《别让月饼变了“味儿”》等。

此为杂文专栏,文章有《“修”闲有罪》《意大利有没有民族唱法》《提速与提“素”》《先天论与后天论》等。

“孙郁笔记”:《藏书票的风景》《旧事难言》。

“沈鹏三馀吟”:《七三初度过五台山“清凉胜地”牌楼(四首)》《随中央电视台〈岁月如歌〉摄制组返里》。(www.chuimin.cn)

“温榆斋随笔”:刘心武专栏,文章有《长袖·短袖》《克服病态审美心理》等。

情感专线、成长、方法、档案四个专版组成。

专版中的常设专栏包括:

“情感专线”中的“萌姐支招”解答读者来信,语言幽默,充满京腔京韵。

“百姓圆梦”的口号是“我们一起,为普通人实现普通的愿望助一臂之力”。

“成长”专栏包括“家教手册”“亲情互动”“童年稚语”“家事写真”“亲情无限”。

“方法”专栏包括“请你支招”“情感悟语”“生活小窍门”“特别提醒”。

这些栏目中,“萌姐支招”最具语言特色,现举一例说明。2004年9月21日,“萌姐支招”栏目刊登了一位读者的来信《面对这样一个邻居》。

萌姐:

您好!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有一个不富有但很幸福的家庭:丈夫大学学历,孩子在校大学生,我高中学历,一家人都爱学习。丈夫爱看书,我爱看书,生个孩子也跟着学,爱看书。一家人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有益的营养。既然如此,哪来的烦呢?事情是从最近几天开始的。

前几天我们家门被急促的敲门声震得很响。忙开门,见是楼上那家自称很有钱的邻居。看她那渴望帮助、又无奈又有点忧伤的眼神,不免暗暗吃惊。这个平时嫌我们穷,说我们从来不知饭馆的菜什么味、高档时装店的时装什么样、豪华娱乐场所的灯光什么色的富邻居,今天怎么敲我们家的门?忙把她请进屋问缘由,她非常痛苦地说她那15岁的儿子偷了家里的钱和一个女孩私奔了,费了半天劲才把孩子找回来,可是怎么教育都听不进去。“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样教育孩子,让他成为一名大学生的?你们家孩子为什么那么听话、省心,又爱学习呀?”一连串的话倒让我不知如何回答。我的孩子从小穿的衣服就是捡亲戚剩的,从来没有怨言;家里做什么饭菜就吃什么,从来不挑食;朋友送来白纸给他做草稿纸,他不舍得用,而是用报纸的白边做草稿纸;他的毛衣裤是好几个颜色编织在一起的,他也不在乎,还说穿在身上很暖和;孩子从来没去过饭馆吃饭;自行车坏到实在不能骑了,就买一辆最便宜的;自行车每天都搬上楼,怕丢了。他的品德在学校里是优等的,学习成绩在年级里是数一数二的,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发给同学们作范文。上大学以后,班里女生向他示爱,被他婉转地回绝了。他告诉她们,也许研究生毕业时再谈此事,会考虑得成熟些。

我们的物质生活很简朴,但是精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我们舍得花钱;孩子要买书,就先紧着孩子买。一家人从博物馆里、从书本里学到很多的知识,学到了对人生有益的东西,其中就有怎样为人父为人母、怎样教育下一代的问题。

我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素质教育老师,父母是孩子的道德品质的模范。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无形中被孩子仔细观察和学习。

萌姐,现在,一个平时从不正眼看我们的邻居需要帮助,您说我该不该跟她讲怎样教育孩子?可不可以从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开始讲?

愚妹

萌姐支招:《从促膝谈心开始》

家里趁俩钱儿就找不着北的,眼下还不止一个连一个营。看来“知识就是力量”已经被一些人忘记了,而“金钱就是力量”却趁着乱乎劲儿粉墨登场。所以,方向感好的各位,虽然有着“长青指路”般的责任感和热心肠,却也不要操之过急。毕竟“环球同此凉热”是太远的目标。估计到得那天,也就是咱们所说的共产主义了。

不过倘若人家有了悟性,突然想“找北”了,咱们也不必太过吝啬。该嘘寒问暖的,就“嘘”就“问”;该传经送宝时,就“传”就“送”。只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没有突兀的感觉。再加上画龙点睛,切中要害,让爱心发挥到极致,说不定还能让对方感动得直呼口号。

其实,也不过是一场个把小时的促膝谈心而已。首先老老实实地当个听众,让人家把一肚子苦水和盘倒出,以减轻对心脏的压迫;然后诚诚恳恳地送上抚慰,让体温逐渐恢复到三十六度四。在少年宫学过几天水彩画的,不妨在空中描绘一道彩虹。虽说彩虹这东西几分钟后就会消逝,跟肥皂泡差不多,但毕竟可以使暗淡的眼神为之猛然一亮。

当然,说教是万万不可少的。尤其是那个经典句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更要适时引用。没听说郑州某动物园一只本是“淑女”的黑猩猩被不文明游客调教成“泼妇”的故事?问题就是那么严重。不过在运用自家例子作正面教材时,一定要注意语气的谦逊和措辞的平缓,不要太过渲染,以免由于反差过大导致对方产生悲观情绪甚至逆反心理。

邻居,邻居,比邻而居。茫茫人海中走到一起,该是多大的缘分。虽说不要求家家都像走亲戚似的热乎,但每天见面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简单的招呼“嗨!”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此时,友情正待从一杯热茶和一场交心开始复苏……

常设专栏有:

“说话”:围绕一个文化话题、社会话题、情感话题刊登多方看法,例如《针砭张艺谋》《家庭靠什么来维系》《什么样的婚姻适合你》《怎样旅游最开心》等。

“独白”:描述人生经历。曾刊登《从越战老兵到驻京记者》《李正熙的“竹盐”情结》《祁岳:“玩转”百姓旅游》《曹巨英的摇篮之歌》《八旬老人的绿色情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