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当代报纸副刊:提供文化类专刊与图书销售排行榜

当代报纸副刊:提供文化类专刊与图书销售排行榜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也越来越讲究质量和品位,住得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坦。例如《新民晚报》办有《读书乐》《文化生活》《文学角》等文化类专刊。2004年2月19日的《文化生活》专刊则设有“图书上周销售排行榜”,将排名、书名、社名列出,供读者购书、阅读时参考。

问答是报刊中最普通、最常用的联系编者与读者的形式。问的内容五花八门,有关于报纸内容的,有读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有关于感情上的困惑,有心理上的问题等。答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由编辑回答的、由其他读者回答的、由邀请的专家或权威人士解答的等。有问必答,答则必精,这样才能增进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

《今晚报》的专刊副刊,经常刊登问答形式的栏目。它的专刊《走近中医药》逢周六刊出,每周都有以医患问答形式出现的中医知识。如2003年12月6日刊登的《心肺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就是邀请著名中医师解答读者来信提问的。另一个《情感专刊》则开辟有《情感咨询》《心理答疑》等问答形式的栏目,帮助读者解决情感问题、调适心理、积极应对生活。

副刊是对正刊内容的延伸,它为读者提供理论、知识、文化享受和各种实用资讯。在媒体走向大众化的时代,在我们提倡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时代,报纸副刊的服务功能越来越强。副刊成为传播各类知识的课堂,帮助读者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副刊上刊登的小知识包罗万象,饮食家居理财、旅游等应有尽有。

例如,《新民晚报》的《食家庄》专版是一个专门介绍美食、厨艺的版面。2003年12月12日,该专版上就刊载了许多这方面的小知识,像《大白菜,厨房里的常备军》《用葱的讲究》等文章就是针对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日子提出的建议;《美味鸭颈自己做》等文章则旨在帮老百姓提高生活的质量。《北京晚报》副刊《新知》的《生活中来》专栏,专门刊登读者来稿,讲述读者生活中的“自家秘方”。如2003年12月15日的《生活中来》专栏刊登了《治脚气两方法》《猪血豆腐治便秘》《坐车得法可防晕》等读者来稿,实实在在且用处大。

现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电脑越来越普及,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紧随这一潮流,很多晚报副刊还开辟了网络知识的专版。《新民晚报》2003年12月9日第30版就是这样的版面。这一版上开设的《网络一招鲜》《网络课堂》等栏目,教给读者一些关于电脑的小窍门、小知识等。如《如何维护液晶显示器》《斩断伸向IE的黑手》等“小巧”的文章,对读者来说却很实用。

现在,人们都说“自己很忙,工作节奏很快,压力很大”,于是,健康便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热门话题。很多报纸副刊都注重传播健康知识,《今晚报》尤其重视,它有很多有关健康内容、分不同日期刊出的专版,如《养生园》《养生保健》等专刊。其中《健康氧吧》专版,每周一期,内容丰富,密切关注读者的健康生活。2003年10月3日的《健康氧吧》专版刊登了一些养生知识,如《白领忙中更需小憩》,还有健康常识《酸甜苦辣咸与健康》《食物也有鸳鸯配》等。该专版还举办了“中药故事征文”,连续刊登了像《“金不换”——土大黄》等获奖的文章。这些文章来自民间,取自群众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知识,通过《健康氧吧》专版传向四方,与更多的读者分享健康知识。

“衣、食、住、行”构成了老百姓的普通日子,离了哪样也不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也越来越讲究质量和品位,住得越来越宽敞、越来越舒坦。副刊中有关家居的内容大受欢迎。比如家庭装修市场在我国远未成熟,但却发展不错。其中,装饰装修材料、室内布置、灯光设计等门道很多。一般人由于知识欠缺,家装时很容易陷入迷茫,副刊在这方面大显身手,给读者提供指导。如2003年12月5日《今晚报》第41版刊登了《家居装修勿忘防螨》《怎样装修厨房》《冬季家装“三防”》等文章,指导读者科学地家装。

副刊上的“小知识”,一般都篇幅短小、通俗明了、切中实际、亲切耐读。

“新书推荐”栏目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早已出现。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知识爆炸”的年代,在这样一个崇尚知识的环境中,“终身学习”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学习有多种途径,书不可不读。工具类书、励志类书、专业类书、古典名著、原创小说……对于琳琅满目的图书,如果没有引导、没有选择,人们读书时也会陷入迷茫,于是,报纸副刊的“新书推荐”类栏目应运而生。“新书推荐”虽然仅仅是“推荐”,字数不多,但也可以像其他栏目一样做得生动活泼。

例如《新民晚报》办有《读书乐》《文化生活》《文学角》等文化类专刊。这些专刊都设有“新书推荐”类栏目,如2004年2月15日的《文学角》专刊刊登的文章《青少年畅销书〈爱的魔咒〉》《情感类畅销书“廊桥遗梦书系”》等都是在向读者推荐优秀图书。专刊还设有一个固定栏目《名家推荐》,每期推荐一本值得阅读或珍藏的书。这一期推荐的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2003年最具阅读价值中篇小说》。

2004年2月19日的《文化生活》专刊则设有“图书上周销售排行榜”,将排名、书名、社名列出,供读者购书、阅读时参考。同时,专刊上还刊登了《〈最新英语教材水平测试〉出齐》《中小学公共卫生教育读本最新出版》等文,各标题下配有该书的封面照片和百字简介。

编者从不同角度、不同阅读层次推荐给读者的新书构成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套餐。

丰富多彩的图书市场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种新书面市,“新书推荐”类栏目大有“做头”,做好的关键在于栏目策划要创新、编者要慧眼识珠。

时评是一种具有极强新闻性的评论形式,时代感强是它的主要特色。时评通常是针对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发表的短小精悍的评论,它常针砭时弊、引导舆论、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副刊刊登时评在我国报刊史上早已出现。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都曾常设时评栏目,为反映新思想、新知识,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团报纸《向导》《中国青年》等副刊上发表了大量时评,评论国内国际时事,激发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指引人们献身革命事业。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新思想、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时评作为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能够正确、及时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解疑释惑,反映舆论、引导舆论,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可以说,时评直接反映副刊的立场、观点、态度,是副刊的灵魂和旗帜。

文汇报》是一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大报,抗日战争时期,它坚持民族大义,坚持抗日宣传,猛烈抨击汉奸卖国活动。它的专副刊都办得颇有特色。其中创办于1938年2月11日的《世纪风》,由左翼作家柯灵任主编,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和进步文艺界的大力支持下,运用各种短小精悍的文艺样式,包括时评、杂文等,团结人民、打击敌人,逐渐成为强大的抗日文学堡垒

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大道上,《文汇报》副刊依然保持注重刊登时评的传统,传扬着指引舆论的精神。《文汇报》设有《时评点击》专版。这个专版经常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权威人士撰写评论,针对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中的焦点问题,及时展开评论。尤其是对那些有争议性的问题,更是迎难而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例如2003年8月4日《时评点击》专版上《文汇时评》栏目刊登的评论《建立需求导向型的教育体制》一文,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分析指出:“大学生不是劳动力市场上的困难群体”“大学生就业出现困难,原因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的设置是供给导向型的,许多专业培养的大学生并不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这就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市场主导型就业机制”“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首先通过劳动力市场的供求信号反映出来,进而教育部门按照这种信号进行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建立这样一种市场信号生成机制、传导机制和调整机制,需要有一个需求导向型的教育体制”。文章有理有据,论证缜密,具有新意。

《时评点击》专版上另一个栏目《媒体观点》则是“时评荟萃”,摘取《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南方日报》的精彩时评的精华部分以飨读者。

《新民晚报》设有《新民论坛》专版,融时评、短评、杂文于一版,其时评快人快语、指斥批评,痛快淋漓。

有些报纸的副刊虽没有专设时评专版,但有自己主打的时评专栏。例如《今晚报》的《肝胆篇》专栏,朴素精练,情理交融,自开办以来,力求思想内容的深刻而无哗众取宠的辞藻,或歌颂真、善、美,或鞭挞假、丑、恶,爱憎分明,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www.chuimin.cn)

《羊城晚报》副刊《晚会》上的《夜谈》专栏也是时评专栏,它的风格则是有理有节、娓娓道来,如灯下漫语,是非曲直,自有分明。

总之,副刊不仅要为读者提供娱乐、提供知识,还应该长点“刺”,带点“棱角”,议论说理,引导舆论。

谜语是最“不起眼”的一种作品形式了。说它“不起眼”,是因为它一出现,往往少则一个字,多也不超过两句话。它没有长篇大论,却“谜趣”无穷,它虽“不起眼”却种类繁多,有字谜、词语谜、成语谜、画谜、灯谜等,有涉及常用语、体育用语、医学用语、商业用语、教育用语、影视名、天文、地理、自然等的谜语。总之,谜语无所不包,人们知道的一切都可入谜。

一般副刊刊登谜语,不在同一版上或同一期上揭示谜底,这便大大增加了读者猜谜的兴致,他们冥思苦想、再三品味,小小的益智游戏牵绕着读者的心弦。《新民晚报》的副刊《夜光杯》每期都有《今宵灯谜》专栏,每日一谜。多年来,不知为多少读者增添了休闲的乐趣。《今晚报》的《今晚副刊》每期都设有《每晚一谜》栏目,除刊登常见的字谜之外,还经常载有画谜,其更加吸引读者。如2003年10月7日的《画谜》,一幅图画了两个人,一个人问另一个人:“请问现在是什么时间了?”请读者打一个商业名词。

谜语形式简单,所占版面不多,读者却很喜欢。中国人自古就有猜谜助兴的习俗。沿袭至今的元宵节观灯猜谜的喜庆添乐传统就是证明。谜面、谜底的设置都包含科学的、艺术的学问。办好这一“不起眼”的栏目也反映了副刊为读者服务、奉读者为上的可贵思想。

格言一般都是一些富含教育意义的语句。古今中外的格言涵盖爱国、修身、立志、进德、处世等内容,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无数脍炙人口的格言对我们为人处世,明达事理,增长知识,以及说话、写文章都是十分有益的。

报纸有传播新闻、娱乐、教育等作用,而副刊刊登格言是传播知识、教育读者的一种好方法。

格言往往就是一句话,单单刊登一句格言,常常会显得有些单薄。为此,《今晚报》副刊《今晚周刊》采用为格言配图的办法丰富格言的内涵。例如,2003年10月3日《今晚周刊》刊登了一句格言“善良是灵魂燃烧过的舍利——如火熄而炭犹暖,花谢而风仍香”。格言旁边有一幅色彩温馨的图画:一个人正在不辞辛劳地为一盏燃煤照明的路灯添煤,从而让人产生无限遐思。图画虽具体,却演绎了抽象的文字,让读者的感受更直接、更深刻。

有些时候,《今晚周刊》刊登格言时为避免单调,则配合同版的某篇文章的主题。例如,2003年10月10日,刊载的格言“辉煌的胜利最容易冲昏人的头脑”,就是配合《随风飘逝》一文的主题。

刊登一条格言显得单薄,一下子刊登多条格言就有气魄多了。2003年12月15日《今晚周刊》就特设《言论》专栏,将泰戈尔、甘地等名人的名言献给读者。

格言,就是一句话,但不可小瞧它的力量。也许,一个读者正是读了副刊上的一句格言,才有了心灵感触、顿悟了世理,重整旗鼓,积极处世的。

养花种草被认为是“闲人”做的事情。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使更多的人没有时间做个“闲人”。但是,恰是紧张的生活、生存的压力使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休闲。工作之余,侍弄些简单的花草既放松了心情,还可以赏心悦目、美化环境、颐养心境,因此养花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

野花易采,盆花难栽。栽花种草学问也大。人们工作之外,忙着“充电”学习,很少有人专门买书学习如何养花。看报纸时,一边休息娱乐,一边学学养花的方法,不失为一种“快乐学习”之法。

《新民晚报》专门设有《花鸟鱼虫》版,经常刊载花卉栽培的实用知识。例如,春天来了,2004年2月18日的《花鸟虫鱼》及时开辟了“早春开的什么花”专栏,向读者介绍报春的花,如仙客来、西洋鹃、梅花等,编辑分别介绍了它们的习性、如何栽培、当前市场价等信息,还精心挑选了漂亮的图片供读者参照欣赏。美不胜收的花向人们展示着温暖的春天气息。编辑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早春家花盆花导购》,以图表的形式将早春家花、盆花的名称、数量、价格列举出来,一览无余,读者可以以此做参照去市场购花。另一篇是《早春室内盆花的养护》,告诉读者如何细心呵护买来的花。

除了这些信息,平时《花鸟虫鱼》专版还设有“花卉门诊”等栏目,采取“个案诊疗”的方式教读者怎样养花,还会刊登类似《高楼花架危及安全》的文章,提醒读者在绿化、美化家庭的同时,应注意安全,维护社区环境和他人的利益。副刊刊登花卉栽培的知识,传播了知识,更传播了美。

穿着树叶遮羞避寒的亚当和夏娃,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现在人们的穿衣戴帽已经是一种时尚。时装包含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流行因素,如质地、色彩、设计、策划、摄影模特、品牌等。时装也不再仅指上衣和裤子,还有帽子、围巾、内衣、鞋、袜子、首饰、手表、拎包,凡是能穿戴在身上作为装饰的物品都可以归为时装。时装也不仅仅是女人的享受,它同样也是男人的追求。

时下,开设时装版面的报纸除专业类服装报以外,多是那些前卫、时尚的都市报、晚报、青年报等。时装版多以介绍国内外最新流行款式、发布近期流行动态、指导服饰搭配等为主要内容,且多为彩色印刷。

《新民晚报》生存在上海这样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时尚的话题必不可少,时装版是它吸引公众眼球的武器之一。《新民晚报》开设有《新民时尚》《女性世界》等专刊,主打时装的内容。

时装版只做到紧跟潮流还远远不够,它必须能洞察时尚信息、引领时尚潮流,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时装版。《新民晚报》副刊《新民时尚》就试图引领时尚,努力打造时尚。2003年12月12日,《新民时尚》刊登了《冬日暖“绒绒”》《迷你茄克太迷你》等文,分析了当时流行的服饰,及时告知读者当时的流行态势。《冬日暖“绒绒”》以敏锐的时尚目光告诉读者,大街上正在流行新颖别致、不落俗套、俏皮可爱的毛绒饰品。另三篇文章《今季时尚路径》《做有层次女人》《到太空过把瘾》则为试图引领时尚,指引时尚女性2003年冬季如何扮靓自己才能变身为潮流先锋。正如《今季时尚路径》中所说:“一场场国际时装发布会,一个个品牌秀,总是既让人艳羡又让人摸不着头脑,艳羡那些靓丽的模特、靓丽的服饰,却对现下时尚摸不着头脑:到底是前卫的?还是经典的?浪漫的?纯情的?或者是朋克的?波西米亚的?哪些是日常实用的?哪些只是T台演示的?”时尚也会让人眼花缭乱,迷失方向,于是需要有人来引领读者把握时尚。文章在理性分析这些时尚元素之后,为读者指点迷津:“原来,今年冬天也是有章可循的,不拘泥,不呆板,色泽稳中有动,款样单品自配,是不是?一看就知道了。”《做有层次女人》通过分析2003-2004年秋冬季时装发布会,告诉读者“今明两冬,具有层次感的衣服搭配法则正在流行”。怎样才能做个有层次的女人呢?文章从色彩、廓形、面料、细节等方面为读者全方位解析了一番。

除了文字,时装版最不可少的就是彩色图片,《新民时尚》图文并重,色彩鲜明的图片丝毫不亚于文字的表达能力。妩媚的模特、漂亮的服饰,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时尚的魅力,也更容易被时尚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