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建平的《当代报纸副刊研究》一书站在时代前沿,从“大文化”的视角对当代报纸副刊进行了学术考察,纵览我国当代报纸“万象”,从“全球化”与“大文化”的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出发对我国当代报纸副刊进行“定位”与学术“考察”,从而大致完成了副刊研究的学术理论构建。......
2023-11-09
正刊每天通过新闻记录社会现实,反映时代发展。副刊也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副刊的大量作品都是真实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副刊关注现实,就要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改革的实际,弘扬时代主旋律,揭示新时期的时代内涵。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冲击着传统的观念、意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激烈交融。副刊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反映改革开放的实际状况和要求,以及现阶段市场经济改革的实践,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策划、组稿。正刊报道党和国家的各类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大活动,报道经济建设的突出成就和进展以及典型人物和集体,副刊则要努力拓宽反映现实的作品领域,抓住社会中出现的新气象、新问题,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改革成果,充分深入到火热的现实工作、生活中去,聚焦社会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人、新事,反映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引起人们的思考和醒悟。2004年10月18日《文汇报》副刊《笔会》刊登了一篇文章《千案法官》,讲述的是上海市劳动模范——法官徐玉弟靠业余时间学习,如今竟手执两个法律专业大学本科文凭。他在改革开放后有机会当上了法官,至2004年已审了千余件案件。虽然办案条件艰苦,还要深入群众调查案情,但他仍乐于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他说:“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这就是自己最大的安慰和幸福,至于自己在工作中多付出一些汗水,多牺牲一些个人的休息时间,这又算得了什么?”这样一个百姓身边的人物,是现实中可敬、可学的典范。副刊刊载他的故事,让他的精神广为人知,并激励人们向他学习,从而发挥副刊干预现实的作用。
副刊的现实内容还表现在把握读者脉搏,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上。正刊要去关注“大事情”“大情感”,把握“大方向”,处理“大问题”。而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洪流中,普通人的情感需要引导、抒发和宣泄,普通人生活中的小问题也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副刊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记录读者身边的人,描述读者身边的事,从柴米油盐酱醋茶折射百姓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从对社会和人生的关注中,浓缩人间真情,揭示人生哲理。因为反映现实,所以能得到读者的认同和共鸣。因此,副刊要善于捕捉当代人真实复杂的心态,真实地反映人生、人性的丰富多彩,迅速揭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从中提炼出新时期人们新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讴歌新生活、新精神。(www.chuimin.cn)
《新民晚报》的副刊《国家艺术杂志》2004年9月6日专辟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8幅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著名摄影家的摄影作品。其中,王福春的两张《火车上的中国人》,一张拍的是1995年盛夏,武汉至长沙的火车上,车外温度39摄氏度,车内温度40摄氏度,热得人躺在座席背上;另外一张照片反映的是武汉至南京的火车上,一个小女孩光着膀子,满身汗泥,站着睡着了。解海龙的两张《希望》,一张拍摄的是1987年4月广西融水县安太乡寨怀村小学里无奈之下背着孩子授课的戴红英老师,还有一张拍摄的是1991年9月陕西佳县贺家岩小学里在户外上课的孩子。整版照片反映的都是中国人当时的真实生存状态。而令人印象深刻的《希望》则让人对戴红英老师心生敬佩,被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和师生坚持上课的精神感动。
报刊总要反映现实,正刊和副刊用两种不同的话语方式来表达人们对现实的关注。20世纪时著名的副刊编辑张恨水先生就说,报纸反映客观世界,有很多办法,很多讲究,“正论有正论的现法,闲谈也有闲谈的现法。有道是:‘观今宜鉴古。’又道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正不妨下以一粟之微,上推宇宙之大。也不妨读上古之禹贡,探今日之河流”[2]。
有关当代报纸副刊及其媒介转型的文章
田建平的《当代报纸副刊研究》一书站在时代前沿,从“大文化”的视角对当代报纸副刊进行了学术考察,纵览我国当代报纸“万象”,从“全球化”与“大文化”的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出发对我国当代报纸副刊进行“定位”与学术“考察”,从而大致完成了副刊研究的学术理论构建。......
2023-11-09
2)局部与整体真实的反映、浅层与深层真实的反映新闻报道首先要“真”,不仅要剔除那些虽有新鲜、重要、显著、有宣传价值等要素,但却不够真实的报道,而且要求不被表面、局部现象所惑,不满足于表象、局部和浅层的真实,还要努力追求真相、整体和深层的真实,包括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反两面和多侧面的真实,事物的内在联系、相互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等等。新鲜的要求又衍生出“快”的要求。......
2023-11-18
保持文化性是副刊所承继的历史使命,也是副刊在文化传播中所体现的内在本质。我国传统报纸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重视创办和办好主要以文学和文化内容为基础的独立副刊,副刊的内涵和外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区别一张报纸品位的高低要看副刊的文化质量。从总体上来说,副刊的文化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反映新时期的社会文化特色和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
2023-11-09
编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编辑工作的甘苦,编辑工作的神圣使命,编辑工作对从业者的外在规范与内在制约等诸问题,构成对编辑工作角色定位的杠杆。副刊编辑的角色既有着编辑行业的共性,又带着副刊编辑的个性。副刊这种名“副”实不“副”的特性决定了副刊编辑角色的特殊性。其次,副刊编辑要善于组稿,对作者的情况了然于心。......
2023-11-09
尽管外报在中国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时不可避免地带有侵略、奴役、教化的印痕,但我们却无法否认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普及科学知识。新中国刚一成立,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就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科普的重要地位。科普工作不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工作,也是大众传媒的主要任务之一。它的专刊《超薄阅读·封面故事》以向读者推荐优秀杂志的形式连续介绍了相当多的科普作品。......
2023-11-09
副刊与正刊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办报理念是一份报纸创办及发展过程中的宏观指导思想。对正刊、专副刊全彩印的报纸来说,专副刊在色彩运用上也要与其他版面保持相互联系。内在逻辑可以体现在正刊和副刊内容上的相互配合,前后呼应,总体写作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内在逻辑是联系正刊、副刊这“一家人”的亲情纽带。副刊与广告占据同一版面的现象时常出现。......
2023-11-09
报纸的副刊最早称为“附刊”,是相对于正刊而言的,它和新闻、评论、广告被视为构成报纸的“四要素”。我国报纸副刊的开端是1897年上海的《字林沪报》率先创办文艺附刊《消闲报》,此后很多报纸纷纷效仿,创办类似的版面。笔者综合考察目前的副刊研究成果,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比较突出。......
2023-11-09
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是副刊生存的根本,我们应该继承中国报纸副刊的优良传统,淘汰副刊中的文化糟粕。其次,报纸副刊要丰富多彩、博采众长,适应人民生活。历史上有很多报纸的副刊都是报纸的重要部分,对传播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比如中国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后人的启发等都充分体现了报纸副刊的权威性。......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