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副刊时政内容对报纸形象的重要性

副刊时政内容对报纸形象的重要性

【摘要】:刊载时政内容是副刊的“份内”工作。副刊要配合新闻版的宣传报道,时政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副刊与新闻版配合,共同反映报纸的整体精神。《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品牌栏目《灯花》,就是用杂文评说时政内容的典范。副刊时政内容也应比新闻版更富于文采和趣味。

刊载时政内容是副刊的“份内”工作。副刊应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时事政治,随时跟踪了解时政的最新状况,把握时代的主脉,立于时代的前沿,关注时代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并运用“副刊语言”进行及时的反映。副刊对“时政”的表现和反映有独特的方式,具有鲜明的人文理性及文化色彩,是一种科学与人文的观照与知解。其形式表现为丰富的体裁及现实“副刊语言”形式。它深入到文化的意识层面,更多地针对现实时政进行文化解读或文化批评。副刊不“副”,副刊的编辑工作同样要在报纸的办报方针指导下进行,要服从报纸的整体精神,主要内容要配合整张报纸的报道计划,不能游离于报纸整体之外。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建设大潮中,副刊和其他版面一样,担负着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责任。因为正刊要照顾的面比较广,如报道国际国内政治要闻、各地经济活动、法制建设情况、百姓生活、社会新闻等,而且新闻版要从宏观方面选择重大问题展开报道和宣传,无法抓得很细,所以副刊便要“披挂上阵”,从更深入、更细致的方面运用“副刊语言”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时政内容。

副刊要配合新闻版的宣传报道,时政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副刊与新闻版配合,共同反映报纸的整体精神。副刊与新闻版的配合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贯彻报纸的根本宗旨,配合新闻版报道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副刊不是从正面直接地宣传这些内容,而是以其为指导思想,使其渗透到副刊灵活多样的体裁及题材中去。《文汇报》有一个专刊名为《论苑》,专门刊载理论文章。2004年10月11日《论苑》做了一期《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专版,发表了一组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教授、博士撰写的笔谈文章,有《强调忧患意识就要强化执政意识》《要学会在高度开放的环境下执政》等。这组文章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主题,论述阐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加强党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基本能力建设,强化执政意识、自觉执政理性等方面的新观点,以与广大读者交流。第二,配合新闻版对重大政治事件进行报道。第三,配合新闻版对新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这也是体现副刊新闻性的最重要一点。《文汇报》有一个《每周讲演》专版,每周精选著名教授在学术研讨会、大学讲坛等场合中的精彩讲演,让读者“一饱耳福”。讲演的主题经常与时事紧密相连。如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以来,民族间的冲突不断,战争频起,恐怖事件大有蔓延之势,针对这一问题,2004年10月24日《每周讲演》的主题是“‘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这是汤一介教授在“北京论坛”上的讲演。演讲者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汤一介教授说,最基本的发生冲突和战争的原因不是由文化引起的,而是由政治和经济引起的。在不少不同文化之间,现在并没有因为文明(文化)的不同而引起冲突。“文明的冲突”论并不能正确说明当前世界形势,更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而“文明的共存”才应是人类社会的出路,是人类社会必须实现的目标。这样观点鲜明、内容精彩的讲演放在正刊不太合适,但在副刊上就非常吸引读者,并且恰当地配合了新闻版对国际时政的报道。第四,配合当前的宣传重点配发时政内容。如2004年我国接连发生多起学术腐败、学术失范和学风不正的事件,引起社会舆论极大关注。2004年7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此,《文汇报》邀请了上海学术界的部分专家学者,就这一规范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的精辟言论刊登在2004年10月7日的《学林》专版上,此举起到了解读政策、引导舆论的作用。第五,配合时令、节日、纪念日,发表时政文章。这类配合发表的时政内容最为常见。如2004年8月22日是中国伟大的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百年诞辰,各个报纸副刊几乎都在8、9月间集中刊出了一批优秀的诗歌、散文、图片等,表现人民对邓小平的尊敬、爱戴与怀念,表达人民对党和国家强国富民政策的拥护和支持、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副刊既然是“新闻纸”的一部分,就必然具备“新闻纸”的属性——新闻性和时效性。这不仅表现在副刊要传播新知识、倡导新文艺、发扬新观念,而且表现在副刊的整个宣传中心要随着党和政府各个时期工作重点的不同而变化、随着报纸宣传中心的转移而转移,与时代的步伐保持一致。这也决定了时政内容是副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杂文、文史小品等就是副刊评论时政、针砭时弊的最轻便、快捷的形式。《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的品牌栏目《灯花》,就是用杂文评说时政内容的典范。(www.chuimin.cn)

副刊刊载时政内容时,不能机械地配合新闻版的报道。不是说新闻版有什么时政新闻,副刊就要配合刊登。否则,副刊便成了新闻版的“注解版”,失去了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副刊表现出的自己的新闻性和时效性,必须符合副刊的特性、副刊所属报纸的性质和读者的阅读需求。新闻版“硬”,副刊版“软”。新闻版可以通过报道新闻、宣传政策,直接指导实际工作。副刊则应充分利用其“软”属性,能动地配合新闻版,积极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应选择适于副刊刊载的体裁,如杂文就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时政的形式,是读者乐于接受的副刊体裁之一。另外图片也是很好的一种表现时政内容的形式,如刊登大量的图片——视觉新闻,从“软”新闻角度解说时政内容,效果同样出色。比如2004年7月1日,《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刊登了一幅照片《人们给女红军塑像披上红绸》,反映了人们颂扬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的情感

副刊时政内容也应比新闻版更富于文采和趣味。新闻版的时政新闻追求简洁、朴素和强烈的新闻性。副刊的时政文章则因其“文化味”,如文字或生动活泼、风趣隽永,或尖锐泼辣、幽默俏皮,使读者了解时政的同时还能获得文化的享受。比如,《文汇报》副刊《笔会》上流沙河、王蒙等著名作家结合时政写的文章,可以说是集新闻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带给读者的是高品位的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