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文化性是副刊所承继的历史使命,也是副刊在文化传播中所体现的内在本质。我国传统报纸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重视创办和办好主要以文学和文化内容为基础的独立副刊,副刊的内涵和外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区别一张报纸品位的高低要看副刊的文化质量。从总体上来说,副刊的文化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反映新时期的社会文化特色和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
2023-11-09
报纸的副刊最早称为“附刊”,是相对于正刊而言的,它和新闻、评论、广告被视为构成报纸的“四要素”。我国报纸副刊的开端是1897年上海的《字林沪报》率先创办文艺附刊《消闲报》,此后很多报纸纷纷效仿,创办类似的版面。1925年,《北京晨报》的《晨报附镌》改名为《晨报副刊》,“副刊”这一名称被广泛运用至今。
在副刊诞生的120多年时间里,副刊的定位、内容和地位都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发展着,研究者对于副刊的关注也越来越深入,其间学界和业界在对副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上出现了分歧,焦点在对于副刊“文艺性”的认识上。一种观点认为副刊就是文艺性的,应该将非文艺性的专门版面称为“专刊”,副刊和专刊是并列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副刊是指报纸新闻、评论、广告之外的一切版面,专刊是副刊的一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副刊是新闻版面的补充和延伸,新闻性是它的第一个本质属性。
学界给“副刊”下的定义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报纸上刊登非新闻类体裁内容的专版。通常定期出版并有固定刊名。有综合性副刊、专题性副刊和专业性副刊三类(甘惜分:《新闻学大词典》);
副刊是报纸上文艺色彩较浓、用文学体裁反映社会、能给读者提供美的享受的固定版面,定期出版,一般有刊名(郑兴东、陈仁风、蔡雯:《报纸编辑学教程》);(www.chuimin.cn)
副刊是报纸的具有相对独立编辑形态,并富于整体文化和色彩的固定版面、栏目和随报发行的附刊(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
所谓报纸副刊,就是以大众传媒之一的报纸为其载体,符合报纸本身的基本属性,与报纸新闻、广告相区别,独立传播文学、艺术、技术及其他相关文化、知识(或传播“大文化”)的一切报纸作品及其版面语言(田建平:《当代报纸副刊研究》);
“副刊”是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一种报纸版面,它的出现与发展有着民族特色和具体的时代特征,很难用一个单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时期的报纸副刊(魏剑美、骆一歌:《中国报纸副刊史》)。
这些定义是新时期研究副刊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本书考察副刊研究专著和对副刊研究较深入的博士学位论文(考虑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和深入程度,重点考察博士学位论文,当然也有很多硕士学位论文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研究了不同的报纸副刊,但由于篇幅所限未能统计和分析),综合分析21世纪(2000年以后)以来中国报纸副刊研究的基本情况。查阅中国知网发现,自2000年来,与“副刊”研究相关的博士论文有20余篇;查阅国家图书馆资源发现,自2000年来,与“副刊”研究相关的著作有近140余部,除去副刊作品集类的书籍,研究性的作品有30余部(列表见附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冯并的《中国文艺副刊史》、田建平的《当代报纸副刊研究》、李秀云的《大公报专刊研究》、耿春亮的《晨报副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8-1926)》等著作和论文,这些著作或论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维度或梳理了副刊的发展历史,或展现了副刊的时代特色及意义。笔者综合考察目前的副刊研究成果,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比较突出。
有关当代报纸副刊及其媒介转型的文章
保持文化性是副刊所承继的历史使命,也是副刊在文化传播中所体现的内在本质。我国传统报纸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重视创办和办好主要以文学和文化内容为基础的独立副刊,副刊的内涵和外延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不断发展和变化。因此,区别一张报纸品位的高低要看副刊的文化质量。从总体上来说,副刊的文化性突出地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反映新时期的社会文化特色和体现本地的文化特色。......
2023-11-09
编辑工作的内涵与外延,编辑工作的甘苦,编辑工作的神圣使命,编辑工作对从业者的外在规范与内在制约等诸问题,构成对编辑工作角色定位的杠杆。副刊编辑的角色既有着编辑行业的共性,又带着副刊编辑的个性。副刊这种名“副”实不“副”的特性决定了副刊编辑角色的特殊性。其次,副刊编辑要善于组稿,对作者的情况了然于心。......
2023-11-09
副刊与正刊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办报理念是一份报纸创办及发展过程中的宏观指导思想。对正刊、专副刊全彩印的报纸来说,专副刊在色彩运用上也要与其他版面保持相互联系。内在逻辑可以体现在正刊和副刊内容上的相互配合,前后呼应,总体写作风格的一致性等方面,内在逻辑是联系正刊、副刊这“一家人”的亲情纽带。副刊与广告占据同一版面的现象时常出现。......
2023-11-09
传承与创新的统一是副刊生存的根本,我们应该继承中国报纸副刊的优良传统,淘汰副刊中的文化糟粕。其次,报纸副刊要丰富多彩、博采众长,适应人民生活。历史上有很多报纸的副刊都是报纸的重要部分,对传播思想起了巨大的作用,比如中国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它们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对后人的启发等都充分体现了报纸副刊的权威性。......
2023-11-09
长期以来,研究界对副刊的认识就存有诸多明显的不正确之处。在当代我国报纸副刊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的情况下,对于报纸副刊的认识与研究依然存在着一些近乎常识性错误的不正确看法。下面结合我国当代报纸副刊实际,就一些有代表性的关键问题、基本问题、现实问题,初步提出简要的看法,以为澄清。这一顽固观念几乎体现在关于“新闻”及“副刊”的一切方面。副刊受期刊的影响。......
2023-11-09
田建平的《当代报纸副刊研究》一书站在时代前沿,从“大文化”的视角对当代报纸副刊进行了学术考察,纵览我国当代报纸“万象”,从“全球化”与“大文化”的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出发对我国当代报纸副刊进行“定位”与学术“考察”,从而大致完成了副刊研究的学术理论构建。......
2023-11-09
作为传播主体,副刊区别于新闻的主要特征是,副刊主要刊载告知信息和娱乐信息。因此,现代报纸副刊的总体趋势是实用性、娱乐性不断增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内容生活化,形式感性化,脱离政治的宏大叙事,回归世俗的社会生活,是副刊作为转型期的大众传媒面向普通受众的策略之一。......
2023-11-09
在中国报业史中,一份有影响的大型新闻报纸,一般也会创办若干有影响的副刊。中国报纸出现于近代,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当代报纸的副刊是指报纸上除了新闻、评论、广告以外的内容和形式。办好副刊需要有一个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办报理念,办报理念决定着报纸副刊的定位、主要读者对象等。......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