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副刊文化本位理念:当代报纸副刊的媒介转型

副刊文化本位理念:当代报纸副刊的媒介转型

【摘要】:中国当代报纸副刊所要体现的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大文化”。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文化,人类未来可能创造的文化,均在副刊表达的视野之内。副刊不仅表达“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传播与创造“文化”。中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历史表明,副刊一直走的是“文化本位”的道路。副刊的文化本位理念,造就了副刊的文化品质、文化品格、文化品位及文化境界。从这一意义上讲,副刊也可以被认为是“大文化”的一种文化工具。

副刊的本质是文化。中国当代报纸副刊所要体现的是“全球一体化”背景下的“大文化”。副刊必然是以“文化”为其本质特征的,副刊的“本位”是文化。

新闻表达的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事件)”,而副刊表达的却是“文化”。人类迄今为止的一切文化,人类未来可能创造的文化,均在副刊表达的视野之内。副刊不仅表达“文化”,而且更重要的是传播与创造“文化”。新闻文化作为文化语系中的一支,当然也在副刊表达、创新的视野之内。

中国报纸副刊的发展历史表明,副刊一直走的是“文化本位”的道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对中国新文化的开辟、建设之功自不必多说,即从鲁迅先生与副刊的关系这一角度来考察,也足见副刊的“文化本位”之途。

“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时期里,鲁迅发表作品的日报有10余种,从副刊角度讲,达17种之多,包括《北京大学月刊》的《歌谣周刊》,《国民公报》的《新文艺栏》,《时事新报》的《学灯》,《晨报》的《晨报副镌》及《晨报副刊》、《晨报》的《文学旬刊》,《京报》的《京报副刊》《民众文学周刊》《文学周刊》《妇女周刊》《莽原周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北京《民国日报》的副刊,《国民新报》的副刊,《世界日报》的《世界日报副刊》,《豫报》的副刊以及在绍兴居住时期的《越铎日报副刊》。此外,鲁迅还曾在《国风日报》附出的《狂飙周刊》发表一首译诗《我独自行走》。这其中,由鲁迅亲自支持创办的有《晨报副镌》《京报副刊》,由鲁迅先生亲自编辑的有《莽原周刊》和《国民新报副刊乙刊》。”[1]

“从鲁迅的一些主要作品看,约有将近一半发表在各报的副刊上,如《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的一些篇章,或发表于《晨报副镌》,或发表于《莽原周刊》。《热风》的后14篇发表于《晨报副镌》;《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中的文章,除了《语丝》周刊上发表的,都是晨副、京副、莽原、《国民新报》副刊、《世界日报》副刊上的作品。1933年后出版的《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也都是发表在《申报·自由谈》及《中华日报·动向》上的文艺杂文。《集外集》里收录的一些则是在《语丝》《新青年》《京报副刊》上发表的作品。”[2]

鲁迅仅在《晨报副镌》上发表的作品就有50余篇,包括著名的《阿Q正传》,在《京报副刊》上也发表了40多篇文章。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郭沫若《女神》的大部分诗作是在《学灯》上发表的,其《浮士德》译稿也在《学灯》上刊登了一部分;又如李大钊在副刊上发表了多篇介绍、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等。

副刊的文化本位理念,造就了副刊的文化品质、文化品格、文化品位及文化境界。

总之,副刊是表现、继承、积累、创新、传播文化的载体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简言之,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文化”。“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作‘大文化’。”从文化结构上来讲,“大文化”一般包括四种文化类型:(一)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物态文化层;(二)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制度文化层;(三)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式构成的行为文化层;(四)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氤氲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要之,举凡人类社会的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均是文化。[3]

报纸副刊主要是以一切文化为其渊源,适时地对其所能表现之文化进行诠释,不断地进行建设性的文化建构与解构。在此过程中,自然也就形成了报纸的副刊文化。副刊文化作为一种具体的文化现象,其主要特征就是对人类“大文化”进行一种适时(或现实)性的以“现实”为其主要媒介装置的文化互动。从这一意义上讲,副刊也可以被认为是“大文化”的一种文化工具。这一工具对“大文化”进行选择、加工、组合、表现、重塑等种种具体工作。

现代社会处于一个崇尚文化的“大文化”时代,一切事物都可以同文化挂起钩来,都可以从文化层面上得到诠释。诸如时尚文化、流行文化、通俗文化、家居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体育文化、风俗文化,乃至酒文化、烟文化,还有所谓的“屁文化”[4]等。所有这些文化,均可以在副刊上大显身手,一展“芳容”,并且形成百花争艳、璀璨夺目、花团锦簇的局面,令受众目不暇接。(www.chuimin.cn)

假定春秋时代就有报纸,那么,孔子肯定也会办报的。当然,他肯定也会办副刊。

现在,不少报纸都办有专门的文化副刊,如《南方周末》的《文化》副刊、《环球时报》的《文化》副刊等,办得非常好,很有品位。

[个案分析]

文汇报》的《笔会》《每周讲演》《学林》《论苑》专版,都是极具文化品位的副刊。

《文汇》的《笔会》(2004年6月2日)。登有书简、人物研究(人物记)、新书摘、辨正等。作品如:《〈长恨歌〉:从小说到舞台》、《不苟且的身体管理学》(鲁迅先生的身体)、《旧上海的慈善事业》、《“南瓜壶”照片》、《此联不是瞿秋白所作》。这些作品分别具有文化、文物史学、工艺美学、考证等价值。

《文汇》的《笔会》(2004年6月4日)。登有序、书话、散文、杂文、新书摘、壶艺。作品如:《小序二篇》(邵燕祥)、《消逝了的豪宴》(陈平原)、《钟和表》(肖复兴)、《谁说了算》(葛剑雄)、《雀提壶》(施小马)、《永难忘却的春晖中学》(张清平)。作者多是著名作家、学者、文化界名人

《文汇》的《每周讲演》(2004年5月30日)。每期登一篇学术讲演稿,极具前沿性。本期登的是著名科学史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之《外星文明与时间旅行》(在华东师范大学的讲演,节选)。该稿有8个小标题,包括:UFO:外星文明的使者德雷克公式及其估算值、伪科学抑或现代神话;星际航行和“戴森球”;智慧外星人会不会和我们联络;相对论与时空旅行;沟通外星文明的途径:虫洞、多世界;SETI:天文学界和民间的探索计划;对待外星文明探索活动的不同态度。

《文汇》的《学林》(2004年6月13日)。专版,登有《罗马帝国早期的造型艺术与皇帝权威》《给〈梦溪笔谈〉的评价泼点冷水》2篇学术文章,并且各配有相应的文物图片。

《文汇》的《论苑》(2004年6月14日)。专版,登有《中国经验及其普世意义——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世界中国学研究的转折》《中国学:历史与现状》《文明融合是必然之路》4篇专题学术文章。

《南方周末》的《文化》副刊(2004年6月17日)。25~32版,设有“世界遗产在中国”“批评”“电视”“往事”“阅读”“写作”“文学”等专版。内容与题材涉及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艾美奖与美国电视、张之洞之“中体西用”、书评、佛理、诗歌、文化散文、年画保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