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8-4有无分享过抖音视频用户在使用时长上的差异通过调查,71.54%的抖音用户将自身定位为“观看者”,24.62%的抖音用户参与到了抖音的创作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表8-5不同性别抖音用户在身份选择上的差异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约70%的用户有过观看抖音作品的分享行为。评论已经成为短视频用户重要的使用行为,在一些视频中甚至成为补充视频内容的重要元素。......
2023-11-09
通过问卷调查,获知抖音平台方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身边同学在用、其他新媒体的宣传和活动推广(图8-5)。由此可见,抖音虽然是新兴的短视频平台,但是其作为社交媒体的属性依然十分突出,现实社交关系和网络联系的强关系成为主要的获知渠道,朋辈的影响效应十分明显。从心理学来看,引发人类社会行为最强烈的动力之一就是“不被孤立”,个人会因为害怕孤立而改变自己的行动。当周边同学关于某一未知话题的评论逐渐增多、谈及话题的频率不断提高时,自然会激发对这一未知话题获取的动力。高校大学生特殊的学习氛围和住宿结构导致信息传播速度快,到达率高,同时基于亲密的现实人际关系,所处的生活环境基本相似,信息的有效传播程度高,因此抖音平台得以在大学生群体间快速传播。
图8-5 抖音短视频平台获知情况统计图
在使用抖音原因的问卷中,“打发时间”“内容精彩喜欢看”和“能获取新知识”成为排在前三位的理由,在问卷分析中发现,“打发时间”选项统计的百分比为70.77%,“内容精彩喜欢看”选项为59.23%,这两大理由成为多数抖音用户的选择动机(图8-6)。
图8-6 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需求统计图
在进一步就抖音内容的调查中,觉得“轻松减压”的比例为90%,“信息更新快”的占46.15%,“在视频中找到认同感”的占25.38%,“好友互动性强”的占12.31%。可见轻松娱乐是抖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较为一致的使用体验(图8-7)。
图8-7 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体验统计图(www.chuimin.cn)
在“使用与满足”这个理论视域下,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行为逻辑:抖音用户的使用需要较为轻松,在本书的前一部分介绍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从这个理论框架分析,抖音用户的需求层次更加偏向于精神层面,在空闲时间希望通过感兴趣的视频内容达到轻松减压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是独立的使用,通过视频所营造的“拟态环境”达到情感和身份的认同。在视频内容的接受上以下3类视频更易受用户的偏爱:
1.网红类视频
抖音前期招募了一定数量的网红用户,进行统一培训和视频内容制作。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内容试水,这些对视频剪辑抱有较大的兴趣,对音乐也有一定的追求,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曝光来扩大自己名气的素人逐渐受到用户欢迎。其所生产的内容普遍具有轻松化的特点,在短时间内能够使用户快速捕捉到视频的笑点,较为容易地完成收看过程。这部分视频一般是经过流量池筛选过后二次传播的视频。
2.浏览型视频
这类视频大多是首页推荐的视频,用户往往是通过其他社交平台而吸引到抖音平台上的。一部分用户,尤其是刚刚进入平台的用户,不会马上上手进行视频的发布和制作,也没有特定的喜好,只是喜欢在抖音这些视频上浏览,他们被称为窥屏者。抖音短视频作品大部分是“原创性”(这里指通过手机拍摄上传)的,观看者是视频收看的主要消费人群,同时也是这个平台的分享者,他们在视频平台上寻找自己喜欢的一些视频,借以打发时间,在碎片化的空闲时间里也得到一定的心理满足,还可以以此分享给朋友来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这部分视频往往是在流量池第一轮筛选中表现较为出色的视频。
3.较为固定类型的视频
这类视频是基于用户感兴趣的视频或者是对自己喜欢的明星所发布的视频而较有目的的收看行为,这类视频往往由用户搜索和被精准推荐而来。基于兴趣与喜好的视频往往更容易收获用户的好感,给用户带来满足的使用体验。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现代社会人们对智能手机和网络的依赖无疑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无法想象,如果现在的年轻人一天没有网络或者是没有手机的话,他们将以何种更加舒适的方式生活?所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观看,或者在繁重工作之余获得轻松愉快安慰的需要。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表达情感、巩固社交关系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成为社会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就如同生物个体生存需要空气、水等基础生存物质一样,手机也成为社会个体进行接触的“介质”或者是“链条”。如果这种介质或链条出现了断裂或缺位,将会对整个现代社会的运行节奏和生产效率产生重大的迟滞影响。
有关数据时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和抖音平台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的文章
表8-4有无分享过抖音视频用户在使用时长上的差异通过调查,71.54%的抖音用户将自身定位为“观看者”,24.62%的抖音用户参与到了抖音的创作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表8-5不同性别抖音用户在身份选择上的差异在使用抖音的过程中,约70%的用户有过观看抖音作品的分享行为。评论已经成为短视频用户重要的使用行为,在一些视频中甚至成为补充视频内容的重要元素。......
2023-11-09
受众的接受行为研究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传播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用户不熟悉的信息,受众往往采取怀疑、验证、接受、传播的态度。这与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模式相同,微信公众平台用户的使用习惯、发送次数等接受行为,从整体上形成一个使用体验,同时为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运营提供了一个参考意见,并加以改进。......
2023-11-09
核心功能的查询占到了用户信息发送数量的近一半。表4-4“河北大学青年”互动活动相关数据统计表以上截取了单日发送人数较多的三个样本日,这三日开展的活动线上用户与线下用户行为均具有高度契合度。为此掌握重要的时间节点,及时准确地进行消息推送,及时发声显得尤为必要。因此,线上线下的互动能够进一步激发用户的使用,促进接受行为的发生。......
2023-11-09
从初期的秒拍、美拍、小咖秀、微视,再到二更、梨视频以及目前炙手可热的抖音和快手,短视频作为视听兼备的具有较高维度的媒介文本形式,具有篇幅小、碎片化和去中心化的特点,依靠丰富的内容创作和强大的信息承载能力,迅速吸引了广大年轻用户。图7-3移动短视频的归属和布局情况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抖音不同于其他短视频平台的特征。......
2023-11-09
微信公众平台能够被高校大学生迅速认可和接受离不开其有效的推广手段。目前研究他们的接受行为,对于今后探寻微信公众平台的改变力量,进行下一步的传播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较受高校大学生欢迎的媒介平台,更是能够从宏观上将分散化的特征加以集束或集中表征,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2023-11-09
图3-22平台用户使用微信时间分布图我们对用户的使用时间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图3-23。图3-23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近一半的同学使用微信的时间在10分钟之内,大家对微信平台的使用仍在逐渐熟悉的过程中,碎片化的使用现象更加明显。图3-24每天使用微信浏览公众账号信息的时间同时我们还选取了全年每月第一周、第三周,共24个样本周的周报表,其中图文页阅读人数较高的天数,排在前三位的是:周六、周五、周三。......
2023-11-09
以上从图文消息的生产过程对影响图文消息阅读行为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探析,即在图文消息的生产过程中,要重视标题的写作,力求简练;应避免大量文字和图文的堆砌,语言轻松活泼;信息来源要根植于所在高校,重视原创性;在每天固定的活跃时间段推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鼓励用户的分享行为。......
2023-11-09
针对微信公众平台与满足用户需求的关系,业界多运用“使用与满足”和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的理论框架,结合用户使用心理进行研究。“使用与满足”同样适用于其他新媒体研究,人们可通过快捷、方便的新媒体满足自己的需求。文章指出微信公众平台对受众选择行为影响的最终目的是让受众产生使用行为,当需求被明确意识到,且成为维持行为发生与完成的动力时,就成为动机,需求和动机是影响受众选择行为的两大因素。......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