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揭示高校用户在数据时代的抖音接受需求

研究揭示高校用户在数据时代的抖音接受需求

【摘要】:图8-6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需求统计图在进一步就抖音内容的调查中,觉得“轻松减压”的比例为90%,“信息更新快”的占46.15%,“在视频中找到认同感”的占25.38%,“好友互动性强”的占12.31%。可见轻松娱乐是抖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较为一致的使用体验。所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观看,或者在繁重工作之余获得轻松愉快安慰的需要。

通过问卷调查,获知抖音平台方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身边同学在用、其他新媒体的宣传和活动推广(图8-5)。由此可见,抖音虽然是新兴的短视频平台,但是其作为社交媒体的属性依然十分突出,现实社交关系和网络联系的强关系成为主要的获知渠道,朋辈的影响效应十分明显。从心理学来看,引发人类社会行为最强烈的动力之一就是“不被孤立”,个人会因为害怕孤立而改变自己的行动。当周边同学关于某一未知话题的评论逐渐增多、谈及话题的频率不断提高时,自然会激发对这一未知话题获取的动力。高校大学生特殊的学习氛围和住宿结构导致信息传播速度快,到达率高,同时基于亲密的现实人际关系,所处的生活环境基本相似,信息的有效传播程度高,因此抖音平台得以在大学生群体间快速传播。

图8-5 抖音短视频平台获知情况统计图

在使用抖音原因的问卷中,“打发时间”“内容精彩喜欢看”和“能获取新知识”成为排在前三位的理由,在问卷分析中发现,“打发时间”选项统计的百分比为70.77%,“内容精彩喜欢看”选项为59.23%,这两大理由成为多数抖音用户的选择动机(图8-6)。

图8-6 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需求统计图

在进一步就抖音内容的调查中,觉得“轻松减压”的比例为90%,“信息更新快”的占46.15%,“在视频中找到认同感”的占25.38%,“好友互动性强”的占12.31%。可见轻松娱乐是抖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较为一致的使用体验(图8-7)。

图8-7 抖音短视频平台使用体验统计图(www.chuimin.cn)

在“使用与满足”这个理论视域下,我们可以构建这样的行为逻辑:抖音用户的使用需要较为轻松,在本书的前一部分介绍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从这个理论框架分析,抖音用户的需求层次更加偏向于精神层面,在空闲时间希望通过感兴趣的视频内容达到轻松减压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是独立的使用,通过视频所营造的“拟态环境”达到情感和身份的认同。在视频内容的接受上以下3类视频更易受用户的偏爱:

1.网红类视频

抖音前期招募了一定数量的网红用户,进行统一培训和视频内容制作。经过前期的市场调研和内容试水,这些对视频剪辑抱有较大的兴趣,对音乐也有一定的追求,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曝光来扩大自己名气的素人逐渐受到用户欢迎。其所生产的内容普遍具有轻松化的特点,在短时间内能够使用户快速捕捉到视频的笑点,较为容易地完成收看过程。这部分视频一般是经过流量池筛选过后二次传播的视频。

2.浏览型视频

这类视频大多是首页推荐的视频,用户往往是通过其他社交平台而吸引到抖音平台上的。一部分用户,尤其是刚刚进入平台的用户,不会马上上手进行视频的发布和制作,也没有特定的喜好,只是喜欢在抖音这些视频上浏览,他们被称为窥屏者。抖音短视频作品大部分是“原创性”(这里指通过手机拍摄上传)的,观看者是视频收看的主要消费人群,同时也是这个平台的分享者,他们在视频平台上寻找自己喜欢的一些视频,借以打发时间,在碎片化的空闲时间里也得到一定的心理满足,还可以以此分享给朋友来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这部分视频往往是在流量池第一轮筛选中表现较为出色的视频。

3.较为固定类型的视频

这类视频是基于用户感兴趣的视频或者是对自己喜欢的明星所发布的视频而较有目的的收看行为,这类视频往往由用户搜索和被精准推荐而来。基于兴趣与喜好的视频往往更容易收获用户的好感,给用户带来满足的使用体验。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现代社会人们对智能手机和网络的依赖无疑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经典的传播学理论。无法想象,如果现在的年轻人一天没有网络或者是没有手机的话,他们将以何种更加舒适的方式生活?所以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观看,或者在繁重工作之余获得轻松愉快安慰的需要。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表达情感、巩固社交关系等不可缺少的“工具”,成为社会个体间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就如同生物个体生存需要空气、水等基础生存物质一样,手机也成为社会个体进行接触的“介质”或者是“链条”。如果这种介质或链条出现了断裂或缺位,将会对整个现代社会的运行节奏和生产效率产生重大的迟滞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