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高校体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摘要】:文化遗产给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发展的土壤和精神动力。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和保护。文化的延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线,是代代相传的基础。历史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流失成正比,教育的保护应该是多条主线,不仅仅是局限在学校教育。

(一)我国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

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甚至可以从民族体育的发展的轨迹,看出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冲突、融合的痕迹。但是随着西方体育文化的不断强盛,世界上的民族体育活动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如何处理好西方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以及民族传统的体育的保护和发展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1.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

无论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先进的现代文明都是人类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延续、智慧的张扬、情感的联结,也是扩展时代思想、提升社会格调、培植公众修养的有利途径。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就表现为人类各族群和各社会特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未来的世界和平只能建立在文明体系多元并立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在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只有在东西方各国和各大文明体系独立自主和平等对话的前提下实现的一致性,才是真正符合人道的一致性。

保护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各民族的普遍要求。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的:“尊重文化多样性,宽容、对话及合作是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最佳保障之一”。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际社会便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0世纪90年代起,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联合国的重要议事日程,成为世界各国政要和学术界的共识。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我们要珍视过去,立足现在,思考未来,我们不可只顾及眼前的得失,局部的利害,而全不顾全盘局势。文化遗产给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发展的土壤和精神动力。

(二)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措施(www.chuimin.cn)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犹如乱石中的金子,在疯长的荒草和堆弃的瓦砾中散发着历史的光芒,如果精心收拾,依然会整理出精神文化的瑰宝,如散于梳理,又会埋没于匆忙的岁月。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我们应该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针是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诚然,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文化的三大层次,而精神文化属于文化深层次,常被人们认为是文化的核心层次。核心精神的变化常常会引起多重的反应,会波及人们的生活很多的领域。因此,如何继承和保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1.重点加强区域性保护为主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域分布特征来看,不同的地区其文化遗产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非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历史积淀的结果,与本地区的民俗、习惯、风俗、信仰有很大关系。地区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我们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的一点是对地区文化的认同,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对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进行继承和保护。

2.文化延承是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根本

中国自古口传心授的文化由于广泛公之于世而如今造成了文化的大面积的缺失。文化延承的主线在于青少年,为什么发达的地区没有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大多数的文化遗产保留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落后偏远的地区,原因之一是这些地方受到的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较少。世界非物质体育文化的繁荣,最基本的还是继承和发扬光大。文化的延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线,是代代相传的基础。我们期待着有更多的人去走向民间、走向田野去整理失落太久的文明,那将是最大的文化延承。

3.建立法制体系保护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只有个别单项条例和地方性条例,尽管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但我们还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法律制度,从法律和制度的角度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4.加强国民教育,形成自觉保护意识

通过向公众,尤其是向青年进行宣传和传播信息的教育计划;有关社区和群体的具体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等途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教育是产生文化认同的动力。历史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与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流失成正比,教育的保护应该是多条主线,不仅仅是局限在学校教育。这种教育要面向全社会,形成大家共同的认识意识,因为体育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再造性和民族特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