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多元化入手,立足于现实建设,着眼于长远发展,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寓乐、美、学、文于一切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之中。高校体育文化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突出的德育功能,提高了校园人热爱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使高校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学校组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营造的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意识,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价值观念、风格特点、传统习惯和规章制度等在内的有机整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从多元化入手,立足于现实建设,着眼于长远发展,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寓乐、美、学、文于一切健康有益的社会活动之中。用现代体育思想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健全的组织文化构建凝聚群体意志和力量的团队精神,这对组织成员的创造力、凝聚力、组织效率的提高及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和积极作用。

(一)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不可分割的整体及校园文化的特点

1.校园文化的整体性特点

就体育文化而言,它不是对单一的文化活动的展开和描述,而是以深邃的大学传统为底蕴、先进的大学精神为理想,通过校风、学风等校园精神层面而弥漫在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群体文化。在高校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传播中,从精神理念的设计到具体部门的实施,都需要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群体协调。

2.校园文化的实践性特点

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理想,又是一个实践过程。不管是从学校层面、管理层面、教师教育层面还是学生层面,都存在继承、发扬、修正、完善的过程,也称为一个系统工程。体育文化的凝聚和形成同样需要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与实践活动来实践、传播、运用、灌输与推广。

3.校园文化的主体性特点

校园文化的主体是指与客体对象相对应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承担着、执行者和受益者,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全部的校园人。课堂教学、学术论坛、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媒介宣传引导、各类竞赛活动等,都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得以充分发挥,共同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二)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育运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需要。作为文化现象,体育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高校体育具有教育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育德于乐

具有思想性、学习性的体育活动是校园文化中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能在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培养人、教育人、改造人,从而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每一个校园人;也加速校园人在政治素质、价值取向、知识技能、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社会化进程,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心理需要,有效抑制与大学生要求不相符合的思想和行为。高校体育文化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突出的德育功能,提高了校园人热爱美、鉴赏美和表达美的能力,使高校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校园文化。

2.高校体育具有凝聚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寓教于乐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必须引导青年学生努力拼搏、刻苦成才,发挥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体育活动中的竞技运动正好突显了为集体拼搏的竞争精神,是沟通感情的“桥梁”,是增进友谊的“纽带”,是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法宝”。实践证明,高校体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激发人们产生认同感、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宿感,合成巨大的内聚力,将个体目标整合为学校的总体目标。(www.chuimin.cn)

3.高校体育具有激励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励志于乐

开展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能够强有力地调动校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形成学校活力。校园文化工作离开了体育工作就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在抓好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要注重以有效的体育活动相配合,鼓舞斗志,培养集体荣誉感。

4.高校体育具有传播导向效能,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获智于乐

学生在运动场中最容易传递真情实感,最容易赢得同场竞技者的喜爱和尊重,也最容易得到战友般的信任,并在“是对手更是朋友”的轻松氛围中建立新友谊。在运动中,校园人学到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如何实现合作,如何把握适度忍让和情感表达,“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表明高校体育具有传播导向效能。高校体育活动能陶冶、感染、规范学生,为个体行为提供价值参考,使个体自觉地把组织目标视为自己的行为目标。

(三)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应该采取的措施

1.要树立科学的校园体育文化观

校园体育文化观是个人或社会对体育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或看法,可以说,校园体育文化观念的方向决定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体育文化的参与者应具备如下的校园体育文化观: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应成为学校师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师生生活中不能缺少体育,娱乐中离不开体育,健美中更需要体育,体育是竞争、完善个性、体现人的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强身健体、缓解学习疲劳和工作压力的重要手段。

2.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关键。教育目标、培养模式、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各方面在深层次上无不受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支配和指导。要用新的思维、新的标准、新的目标去组建新的大学体育教育体系,塑造新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强调技能与文化的自然渗透与融合,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另一方面,要把当前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3.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制度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的包括学校颁布实施的涉及体育教学管理、运动竞赛管理、体育社团管理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的同时,要积极采纳学生的建议,使校园体育文化制度能够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更大程度上激起学生共同参与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兴趣。

4.加强课余体育俱乐部和运动队建设

课余体育俱乐部是广大学生自愿参与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而组建的体育娱乐组织。成功的俱乐部及有特色的运动队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会对师生员工产生巨大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