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军”也作为军队的通称。可见孔子之世,能如此者,亦实难其人。子路好胜心极强,见孔子赞颜渊,心有不足,自负其勇,乃以“子行三军则谁与”为问,意谓孔子若统帅大军,必与勇健者同行,则此人非己莫属矣。然孔子讥子路之好勇,乃暴虎冯河之类,徒作无谓牺牲而于事无补,并云他若行三军,当与“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惧则敬,敬则谨,谨则成。畏则怯,怯则退,退则败也。......
2023-11-09
子在陈曰①:“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②,斐然成章③,不知所以裁之④。”
【注】 ①陈:春秋时诸侯国名。②吾党之小子:指其门人。狂简:志大而疏略于事。③斐(fěi)然成章:形容成就可观。斐然,五色相杂有文采貌。成章,一段乐曲结束为成章,引申为有一定成就。④裁:裁度之使归于正。
【按】
《孟子·尽心下》云,孔子周游列国,不能行其道,欲传其道于后世,想到门人之在鲁者,仍怀进取之心,不改其初,故欲归而传道于彼,遂有“归与”之叹。朱熹化用孟子此意,释孔子在陈“归与”之叹,则有所未详。(www.chuimin.cn)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后孔子又辗转至陈。鲁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矣。季桓子病将卒,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康子代立,欲召孔子用之,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并云必召冉求。时冉求与孔子同在陈,鲁遂使使召冉求。冉求应召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又云:“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弟子子贡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
孔子在陈,第一次叹归,则如孟子所言,而第二次叹归,又有所不同。“吾党之小子”,指冉求等人,他们志向高远,道德学问才能,俱已可观,自然已可出仕,然办事则难免疏略。孔子若在陈,则不知用何法修正他们,救其疏略偏颇,故叹之云云。孔子终身未忘情于政治。先是从政,半途而废,继而周游列国,冀有所遇而不得,遂思归以传道于弟子,让弟子行其道而实现其政治理想,继又知鲁召冉求为官,孔子又不甘于仅传道而已,而是欲当从政弟子的政治顾问,虽不在行政之位而具行政之实。知师之深,莫若高足。子贡闻弦歌而知雅意,故诫冉求云云。此后又过了五六年,孔子才回到鲁国。“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可是,孔子仍有影响鲁国政治的力量,其门人在鲁为官者不一,他们常就政事向孔子请教,故事实上孔子归鲁后确实行“裁之”之事。
有关论语教读的文章
“三军”也作为军队的通称。可见孔子之世,能如此者,亦实难其人。子路好胜心极强,见孔子赞颜渊,心有不足,自负其勇,乃以“子行三军则谁与”为问,意谓孔子若统帅大军,必与勇健者同行,则此人非己莫属矣。然孔子讥子路之好勇,乃暴虎冯河之类,徒作无谓牺牲而于事无补,并云他若行三军,当与“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惧则敬,敬则谨,谨则成。畏则怯,怯则退,退则败也。......
2023-11-09
子路、冉有、公西华,乃孔门高弟,皆能称贤人者,然孔子不以仁轻许之,何也?子路至于仁,盖日月至焉者,或在或亡,不能必其有无。颜回、子路如此,冉有、公西赤可知矣。孔子对孟武伯语,突出诸弟子才能之所长,寓建议对方合理使用诸弟子之意,盖用人用其长也。......
2023-11-09
《论语》共二十篇,乃孔子弟子及后学所编。《论语》记录孔子的思想言行,也有不少是孔子弟子的思想言行,主要是记言,且大部分是三言两语,甚至只有一句话,因此,人们称之为“语录体散文”。《论语》又以多格言著称。《隋书·经籍志》将《论语》列入《经类》。宋时《九经》中有《论语》。故《论语集注》影响之大,《论语》的其他注释、讲解本,都无法与之相比。......
2023-11-09
二程后来虽然终身都不甚推崇濂溪,但他们的学问思想和精神修养不得不说确实受到了濂溪的影响。伊川与弟子之间更有“程门立雪”的佳话。这不但表明了弟子们事师的恭敬,也表明了伊川平日的严厉。此文的另一特点则在于表明了其学问的现实关切,也即“修身成圣”的问题。......
2023-11-20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奴隶制的家天下时代,奴隶与奴隶主尖锐对立。孔子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替老百姓说话。孔子的学生大多从政,孔子就勉励学生们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孔子认为人道政为大,政者正也。这件事也说明了孔子竭力推行他的政治主张,而诸侯没有一个听他的根本原因。这当然是孔子十分高兴的事。......
2023-11-16
孔子因护卫国君有功,更加得到鲁定公的信任。夹谷会议后,齐国大夫黎钮认为孔子留在鲁国对齐国不利,就劝齐景公选80名歌女送给鲁定公。他周游列国14年,先后到过卫、曹、宋、郑、陈、楚等国,希望有机会推行他的政治主张。鲁国的国君了解到孔子的政绩,也升他做了大司寇,并代行国相的职务,参与治理国政。在孔子参与治理围政仅三个月,鲁国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商人们不再哄抬物价,全国百姓各守礼法,社会秩序安定。......
2023-08-30
此言管仲所用家臣和部下甚多。在门口场外所筑之墙,其作用是使大门内的活动免受过往行人的干扰。时人不解“管仲之器小哉”之意,故疑管仲俭,俭者,器小而不足以享洪福也。可事实又恰恰相反,管仲极为奢侈。人臣不当如此奢侈,故人又以管仲是否知礼为问,而管仲又确实极不知礼。孔子以后,曾西、孟子、荀子、董仲舒、刘向一直到朱熹等儒者,也皆非管仲,其源明显出自孔子。观《宪问》等赞扬管仲可知。......
2023-11-09
一说“坚固”,亦可通。扬雄《法言·修身》对此也有论述。我国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正面的文臣儒将形象,其气度大多庄重、端严、沉毅,极少滑稽者,其主要原因正是儒家的“尚重”。人们认为,滑稽非大臣之体,庄重、端严、沉毅,才是大臣风范。现代人应当既庄重、端严、沉毅,又不失幽默感。不重于外,必不坚于内,所学得不到巩固,自然不能坚固。人即为圣贤,亦不免有过。......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