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论语教读》:孔子影响鲁国政治,重视高远志向和道德学问

《论语教读》:孔子影响鲁国政治,重视高远志向和道德学问

【摘要】:成章,一段乐曲结束为成章,引申为有一定成就。后孔子又辗转至陈。鲁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矣。时冉求与孔子同在陈,鲁遂使使召冉求。“吾党之小子”,指冉求等人,他们志向高远,道德学问才能,俱已可观,自然已可出仕,然办事则难免疏略。孔子终身未忘情于政治。可是,孔子仍有影响鲁国政治的力量,其门人在鲁为官者不一,他们常就政事向孔子请教,故事实上孔子归鲁后确实行“裁之”之事。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注】 ①陈:春秋时诸侯国名。②吾党之小子:指其门人。狂简:志大而疏略于事。③斐(fěi)然成章:形容成就可观。斐然,五色相杂有文采貌。成章,一段乐曲结束为成章,引申为有一定成就。④裁:裁度之使归于正。

【按】

孟子·尽心下》云,孔子周游列国,不能行其道,欲传其道于后世,想到门人之在鲁者,仍怀进取之心,不改其初,故欲归而传道于彼,遂有“归与”之叹。朱熹化用孟子此意,释孔子在陈“归与”之叹,则有所未详。(www.chuimin.cn)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后孔子又辗转至陈。鲁哀公三年,孔子年六十矣。季桓子病将卒,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康子代立,欲召孔子用之,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并云必召冉求。时冉求与孔子同在陈,鲁遂使使召冉求。冉求应召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又云:“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弟子子贡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

孔子在陈,第一次叹归,则如孟子所言,而第二次叹归,又有所不同。“吾党之小子”,指冉求等人,他们志向高远道德学问才能,俱已可观,自然已可出仕,然办事则难免疏略。孔子若在陈,则不知用何法修正他们,救其疏略偏颇,故叹之云云。孔子终身未忘情于政治。先是从政,半途而废,继而周游列国,冀有所遇而不得,遂思归以传道于弟子,让弟子行其道而实现其政治理想,继又知鲁召冉求为官,孔子又不甘于仅传道而已,而是欲当从政弟子的政治顾问,虽不在行政之位而具行政之实。知师之深,莫若高足。子贡闻弦歌而知雅意,故诫冉求云云。此后又过了五六年,孔子才回到鲁国。“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可是,孔子仍有影响鲁国政治的力量,其门人在鲁为官者不一,他们常就政事向孔子请教,故事实上孔子归鲁后确实行“裁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