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①,虽在缧之中②,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③。子谓南容④,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 ①公冶长:姓公冶,字子长,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一云名苌,字子芝。妻(qì):以女子嫁之以为妻。②缧(léixiè):捆犯人的绳索,引申为牢狱。③子:此指女儿。④南容:南宫括,字子容,孔子弟子。
【按】(www.chuimin.cn)
据说公冶长以通鸟语获罪入狱,见明田艺蘅《留青日札》、皇侃《论语义疏》引《论释》,小说《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和许多民间故事亦敷衍其事。此事颇异,出小说家之言,当非事实。公冶长究以何获罪入狱,今已难明。朱熹云:“夫有罪无罪,在我而已,岂以自外至者为荣辱哉!”自孔子观之,公冶长虽在缧之中而不妨妻之以己女也。
“邦有道不废”,亦即“邦有道则仕”,施展其才能建功立业,不废其才能不用。“邦无道,免于刑戮”,亦即“邦无道则隐”,以全其身并藏其才能,等待明时。如此明于进退,进可以建功立业兼善天下,退可全身远害独善其身。窃以为,邦有道,固应出仕建功立业,否则即是杜牧之所云“清时有味是无能”者也,然无道之世,尤须定乱之才,若抱高才大能者皆隐,则世久无道而乱未有穷期也。谢安石不出,如天下苍生何!盖儒家长于教化,短于定乱,故其进退之选择如是。
有关论语教读的文章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人们对外在的渴望和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对心灵的关注。过度重视那些物质的、有形的财富,反而会造成心灵的贫穷。当人类对心灵失去关注,就意味着人类对自身失去了关注。......
2023-12-06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宽恕的朋友;博学多闻的朋友。这三种朋友有益处。古注里把三种损友的特征与《论语·公冶长》里孔子讲的话对应了起来。令色就是善柔,面色好像很慈祥、很和蔼,实际上是装出来的,内心没有宽恕。那么,这一章孔子是教我们交友之道,他归纳总结了三种益友和三种损友,并告诫我们要交益友。......
2023-08-27
此言管仲所用家臣和部下甚多。在门口场外所筑之墙,其作用是使大门内的活动免受过往行人的干扰。时人不解“管仲之器小哉”之意,故疑管仲俭,俭者,器小而不足以享洪福也。可事实又恰恰相反,管仲极为奢侈。人臣不当如此奢侈,故人又以管仲是否知礼为问,而管仲又确实极不知礼。孔子以后,曾西、孟子、荀子、董仲舒、刘向一直到朱熹等儒者,也皆非管仲,其源明显出自孔子。观《宪问》等赞扬管仲可知。......
2023-11-09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触犯了曹操,他急于显示自己的有用之处,结果反被用处所害,这就是不懂得“无用之用”道理的教训。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依据“有无相生”和“无用之用”的理论,提出君主应实行无为而治的说法。无为,有的时候恰恰是大为,无用,也可能是大用。......
2023-12-06
动物与动物之间严格遵守了自然平衡法则,比如,肉食动物会随着草食动物的繁盛而繁盛,当抑制了草食动物的扩张,不仅保护了大草原,而且草食动物得到了压制,肉食动物的数量必定随之减少,这就是动物世界生生不息的和谐平衡法则。所以,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必将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正因为大自然遵守了平衡的法则,万物才能自在地生存和发展,各个物种间才能相克而相生。......
2023-12-06
道得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如果你不能舍弃虚妄,就不可能把身心从那个看似精彩,实际上荒凉的浮躁世界中脱离出来。要做到舍弃虚妄,远离浮躁就要从以下亮点入手:无是无非。讲的正是放弃名利浮夸,追求自然朴素的道理。只有人们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虚妄,什么是真实,才能够让身心从俗世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只有那些甘于舍弃虚妄,守护心灵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洗尽铅华之后的自由和安逸,找到身心的栖息之地。......
2023-12-06
一说“坚固”,亦可通。扬雄《法言·修身》对此也有论述。我国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正面的文臣儒将形象,其气度大多庄重、端严、沉毅,极少滑稽者,其主要原因正是儒家的“尚重”。人们认为,滑稽非大臣之体,庄重、端严、沉毅,才是大臣风范。现代人应当既庄重、端严、沉毅,又不失幽默感。不重于外,必不坚于内,所学得不到巩固,自然不能坚固。人即为圣贤,亦不免有过。......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