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劳动教育:最崇高的辛勤劳动

劳动教育:最崇高的辛勤劳动

【摘要】:辛勤劳动,是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基本前提。辛勤劳动,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劳动态度和生命状态。辛勤劳动,既有“辛”也有“勤”。新时代,辛勤劳动含有勤学和勤劳两方面的内容。勤劳,强调的是脚踏实地、奋发干事。回溯历史,任何一点进步、任何一次成功都是由人民的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不畏艰辛、不辞辛苦,越需要苦干笃行。

辛勤劳动,是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基本前提。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辛勤劳动,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有的劳动态度和生命状态。

辛勤劳动,既有“辛”也有“勤”。新时代,辛勤劳动含有勤学和勤劳两方面的内容。勤学,强调的是锐意进取、勤勉为人。“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一名劳动者要想有所作为,就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立足岗位,向师傅、向同事、向书本、向实践,学文化、学科学、学技能、学各方面知识,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增长新本领,不断更新自我,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时俱进。勤劳,强调的是脚踏实地、奋发干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美好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回溯历史,任何一点进步、任何一次成功都是由人民的艰苦奋斗、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越是美好的未来,越需要我们不畏艰辛、不辞辛苦,越需要苦干笃行。

红旗渠的故事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林县(今河南林州)。林县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从1436年到1949年,林州出现较大旱灾104次,大旱绝收38次,人人相食5次;新中国成立初年,林州全县550个行政村中需要翻山越岭、远道取水的就有307个。历史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缺水的问题仍如同悬在林县人头上的一把刀。年轻的县委书记杨贵被推上历史舞台。面对林县因极端缺水而贫困交加的艰难境况,杨贵决心率领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打一场改变世世代代受干旱缺水熬煎的翻身仗。“宁愿苦干、绝不苦熬”,被逼急了的林县人下定决心凿开太行引水进家门。

红旗渠

1960年的正月十五,林州人鼓足了“逆天”的勇气,在轰隆隆的开山炮响中迎接新的春天。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片地可立,林州人腰系缆绳,飞荡峡谷开山炸石;物资短缺,农民自带工具干粮,自制炸药石灰。凿穿青年洞,撬开“老虎嘴”,截留浊漳河,强攻红石崭,为引一渠清水,林州人攻克下一个个天险,81人为此献出生命。10年苦战,林州人削平1250个山头,钻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座,终于修通1500公里长的生命长渠,引来“救命水”。

青年洞是红旗渠上的咽喉工程,也是总干渠上最大的隧洞之一。长616米,宽6.3米。1960年2月,当总干渠修到狼牙山“小鬼脸”上时,遇到一边高山挡道,一边悬崖峭壁,崖下深处是漳河,除了开山凿洞,别无办法。红旗渠工程指挥部当即决定,组织一支青年突击队来征服这个天险。300多名青年,经过17个月的英勇奋战,终于凿通了这个岩石隧洞。(www.chuimin.cn)

青年洞

当红旗渠上马的时候,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以杨贵为首的林县县委一班人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重重困难,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误解、指责,甚至丢官罢职的严峻考验。不少人说,在这崇山峻岭中修渠,简直是异想天开。有人甚至对杨贵说,这个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对此,杨贵没有退缩,他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挖山开渠不止。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杨贵和县委一班人不但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做出了一个又一个改变林县历史的重大决策,而且“干”字当头,身先士卒,在工地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克时艰,真正同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难能可贵的是,县委一班人带领林县人修渠10年,动用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但从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情况,也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一丝一毫的钱粮物资。

修渠就要施工放炮,为了不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和生产,降低工程危险隐患,要尽量远离村庄,绕开耕地,所以,在太行山腰修渠是最佳选择。这样高的要求,这么重大的事情,谁能保证不出差错,谁敢担当?这时,林县来了一个黄河水利学校毕业的中专生吴祖太,这副重担压在了他的肩上。刚刚走出校门的吴祖太,带着测量小组,马上投入到了测量工作。70多公里距离,对于平原地区的直线距离来说,算不上多长。可是要知道,这里却是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绝壁上测量呀!一山比一山高,一沟比一沟深,有些地方甚至还是人类第一次涉足。水平仪不够用,吴祖太就做了一种叫“水鸭子”的简易水平仪来代替。所谓“水鸭子”,实际就是在一个洗脸盆中盛上半盆水,再在盆里放上一个空碗浮在水面上,空碗上放上一根直棍,通过棍子两端的两点和要测定的点共三个点连成一条线,来测定水平是否准确。有时水平仪在悬崖上找不到合适的支点,吴祖太就让人用绳子把他吊在悬崖边,让水平仪的两个支点放在自己的肩膀上来测出渠线。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测量人员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关,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红旗渠的设计蓝图

除险队长任羊成

在修建红旗渠的人群当中,一支专门负责除险的队伍组成了。共产党员任羊成担任除险队长。他们每人身上系着几十斤重的绳索,手上拿着特制的铁钩,像荡秋千一样在悬崖上荡来荡去,除去险石。如果稍有闪失,身体与崖壁撞击,后果将不堪设想。除下来的石块又往往是顺着手中的铁钩往头上走,所以,一不留神,很容易砸着他们自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工友们跟他开玩笑说:“羊成啊,你这是在老虎嘴里拔牙啊!”一次除险时,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掉下来,正好打到他的嘴上,当时只觉得眼前一黑,昏了过去。一会儿清醒后,嘴里却鲜血直流。他张了张嘴,却不会说话了,原来是石块砸在他的嘴上,三颗门牙横在嘴里,卡住了舌头。在进行凌空除险作业时,喊不出话来就无法跟上面拉绳子的人配合。他们之间互相是看不见的,只能顺着绳子喊,靠绳子传递声音。“呜……”的一声是放绳子,再喊就是停,喊不出来就无法施工。任羊成情急之下,就拿起腰间随身携带的一把钳子,将三颗牙硬生生地连根拔了下来,不顾鲜血直流,在悬崖上又连续作业长达6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