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模板是经过医学专家预先配置的模型组合,点击一个模板子菜单缩略图进入相应的子模板,调用相应的模型。③注意先启动的手柄为右手操控手柄,后启动的手柄为左手操控手柄。当模型图标显示为灰色时,表示当前模型组为关闭状态。模型组包括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心血管模型、神经模型、淋巴模型、内脏模型。......
2023-11-09
【实验目的】
(1)掌握:聚酰胺薄膜层析技术的原理;制备聚酰胺薄膜层析技术分离6种氨基酸的操作和方法(包括点样、展层和定性);绘制DNS氨基酸层析图。
(2)熟悉:DNS氨基酸的制备;此薄膜层析方法的流动相和固定相各起的作用。
【实验原理】
聚酰胺薄膜层析是一类较特殊的吸附分配层析。混合物随流动相通过聚酰胺薄膜时,由于被分离的物质与聚酰胺薄膜上的酰胺基团形成氢键,各种物质形成氢键能力的强弱不同,决定了吸附力的差异。吸附力强,展层速度较慢;吸附力弱,展层速度较快。同时,展层溶剂与被分离物质在聚酰胺粒子表面竞争形成氢键,选择适当的展层溶剂,使被分离物质在溶剂与聚酰胺薄膜表面之间的分配系数产生最大差异。一般来讲,易溶于展层剂的所受到的动力作用大,展层速度快;反之速度就慢。通过各物质的吸附力和分配系数不同的原理,使得被分离的物质在聚酰胺薄膜层析中得到分离。
分离物质在聚酰胺薄膜上移动速率用Rf值表示:
Rf=原点(点样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二甲氨基萘磺酰氯(1 dimethylaminonaphthalene5sulfonylchloride,简称DNSCl)可与氨基酸的游离氨基结合成DNS氨基酸,反应过程如下:
形成的DNS氨基酸在紫外线照射下发出强烈的黄色荧光。因此,可用荧光检测DNS氨基酸的存在。此反应的灵敏度高,10-9~10-10g氨基酸即可检出,比茚三酮的反应灵敏度高10倍以上。
聚酰胺是一类化学纤维原料。本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己二酸与己二胺合成的锦纶66,这类高分子物质中含有大量酰胺基团,故称为聚酰胺。这些酰胺基团上的氨基可与氨基酸中的羰基形成氢键,而酰胺基团的羰基又可与氨基酸中的羟基或酚羟基形成氢键。
由于有些氨基酸的结构很相似(如甘氨酸与丙氨酸、谷氨酸与天冬氨酸),如果只采用一种溶剂系统进行单向层析,仍难达到完全分离的目的。这时,可选择用另一种溶剂系统进行第二向层析,这样可使在第一相中不能分清的DNS 氨基酸得到分离。这种层析方法成为双向层析。
【实验器材】
(1)紫外灯、温箱、电吹风、毛细玻璃管和滴管、小试管、层析缸。
(2)聚酰胺薄膜(4cm×4cm)。
(3)环形针、铅笔、直尺。
(4)p H试纸(p H1~14)。
(5)混合氨基酸溶液:称取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及亮氨酸各5mg,天冬氨酸20mg,丝氨酸、谷氨酸各40mg,赖氨酸50mg、溶于10ml0.2mol/LNa HCO3溶液中。
(6)0.2mol/LNa HCO3溶液,用去离子水配制,并用Na OH调至p H9.8。
(7)DNSCl丙酮液:用丙酮(AR)溶解DNS Cl,配成2.5mg/ml溶液,密闭置冰箱中保存。
(8)展层剂:①苯∶冰醋酸9∶1(V/V)。②甲酸∶水1.5∶100(V/V)。
(9)其他试剂:1mol/LHCl,1mol/LNa OH,水饱和的乙酸乙酯。(www.chuimin.cn)
【实验内容和方法】
1.DNS氨基酸的制备 取一支小试管,加入混合氨基酸5滴,然后加DNS Cl丙酮液4滴摇匀,用软木塞封口,放入40℃温箱中保温30min。取出后,用电吹风的热风吹出丙酮,再用1mol/LHCl酸化至p H2~3(用p H试纸,注意用最小体积),如果酸化过分,p H<2~3,可用1mol/LNa OH校回。再加水饱和的乙酸乙酯6~7滴摇匀,待分层,上层乙酸乙酯溶液含DNS氨基酸,呈黄绿色荧光。
2.混合DNS氨基酸的双向层析
(1)点样:取一张4cm×4cm聚酰胺薄膜,用铅笔轻轻地在右下角距两边1cm处画点作为原点(图2-1-31左),用毛细玻璃管在原点处点上混合DNS氨基酸样品,点样的直径控制在2~3mm。
(2)层析:以苯冰醋酸溶剂系统为第一相层析,将点好样品的薄膜固定在被扳成“八”字形的环形针内,放入苯冰醋酸展层剂中展层(图2-13-1右)。展层剂前缘达薄膜顶端2mm处即可停止。
图2-13-1 聚酰胺薄膜的点样和层析支架
(3)第一相层析:用电吹风的冷风吹干膜片,在紫外灯下观察一下层析情况。
(4)第二相层析:调转90°与第一相垂直,将环形针固定放入甲酸水展层剂中,进行第二相层析。
(5)观察:用电吹风的冷、热风交替吹干,在紫外灯下观察结果,并用铅笔轻轻描出荧光位置。对照图2-1-3 2中DNS 氨基酸单向层析的Rf值来确定各荧光点分别是哪个氨基酸。
图2-13-2 DNS氨基酸单向层析图谱
【注意事项】
(1)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不要污染聚酰胺薄膜。
(2)点样时注意取上层乙酸乙酯层,不要将毛细玻璃管伸到下层水相。严格控制点样位置及点样直径。
(3)层析时勿将原点浸入溶剂系统,层析薄膜在层析缸内须保持直立状态。
(4)展层后须用电吹风将薄膜吹干,轻轻地用铅笔描色斑,以免损坏薄膜表面。
【想一想】
(1)本实验分离混合氨基酸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中流动相和固定相分别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
(2)本实验操作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3)由标准DNS氨基酸单向层析图谱可见,丝氨酸的Rf值在甲酸 水溶剂系统中远较苯冰醋酸溶剂系统中大,为什么?
(4)本方法能否用于分离核苷及核苷酸,为什么?
有关正常人体学实验指导(供非临床类医学相关本科专业使用)的文章
子模板是经过医学专家预先配置的模型组合,点击一个模板子菜单缩略图进入相应的子模板,调用相应的模型。③注意先启动的手柄为右手操控手柄,后启动的手柄为左手操控手柄。当模型图标显示为灰色时,表示当前模型组为关闭状态。模型组包括骨骼模型、肌肉模型、心血管模型、神经模型、淋巴模型、内脏模型。......
2023-11-09
通过对人体骨架、分离骨标本和模型的观察,掌握全身主要骨性标志的结构与功能。人体完整骨骼标本。2)坐骨:坐骨结节、坐骨大切迹、坐骨小切迹。试述骨的分类和构造。上、下肢骨的分布,组成,名称和排列位置。......
2023-11-09
心表面的冠状沟、前室间沟及后室间沟因被血管及脂肪充填,故不甚明显。2)静脉:主要有心大、中、小静脉,3条静脉均汇入冠状沟后部的冠状窦,后者开口于右心房。辨认纤维性心包及浆膜性心包,区分浆膜性心包的脏层和壁层,注意观察心包腔的形成。通过观察心脏的模型,简要回答心脏的结构、出口和入口、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心脏的功能。......
2023-11-09
学会观察人体旋转后眼球震颤的方法,并了解出现眼球震颤的原因。通过前庭迷路反射,反射性调节机体各部肌肉的肌紧张,从而使机体保持姿势平衡。生理性(前庭性)眼震颤是在正常人躯体或头部进行旋转运动时表现的眼球的特殊运动。其主要由三个半规管发出的神经冲动引起。眼震颤方向与哪个方向的半规管受刺激有关。病理性眼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小脑和脑干病变等。休息10min后顺时针方向同法旋转和观察眼球震颤。......
2023-11-09
正常人体学是研究构成人体正常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变化规律。正常人体学实验课程的开设是正常人体学教学任务和本科医学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适合这些专业的正常人体学实验课程的编制原则和内容设置将体现“做学合一、理实一体”的教学理念。......
2023-11-09
学会体表浅动脉压迫止血的部位和方法。人体动脉模型、学生相互实验。3)止血区域:一侧颞、头顶部。2)止血方法:颈总动脉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处,将该动脉压向第6颈椎横突。3)止血区域:一侧头面部。将肱动脉向内压向肱骨可达到止血目的。3)止血区域:前臂及手。3.下肢动脉指压止血股动脉1)解剖要点:分布于下肢。2)止血方法:股动脉用双手或止血带加垫,用力将该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动脉搏动处压向深面即可。......
2023-11-09
学会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加深理解血型分型的依据及临床意义。根据被检血和抗A或抗B标准血清是否存在凝集反应来判断被检血型的类型,要判断是否凝集可参照图2-3-3。在血型检测的表格内填写血型结果分析。图2-3-2 ABO血型检查结果判断图2-3-3 凝集原和凝集素的凝集现象a:发生凝集反应;b:没有发生凝集反应表2-3-1 血型检测结果记录表肉眼无法鉴别凝集现象时,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
2023-11-09
主要观察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肩胛提肌、竖脊肌及胸腰筋膜等。观察腹直肌鞘的组成、腹股沟管的构成。股四头肌起端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和股中间肌,依次观察4个头的附着位置。膈的位置、外形、结构特点和功能。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2023-1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