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智能传播技术助推短视频新闻

智能传播技术助推短视频新闻

【摘要】:在“央视新闻”抖音号2019年上半年发布的706条视频中,其实也不乏智能化短视频创新案例的身影(见表2)。那么,笔者将从以下三大关键词来阐述智能传播技术能够带给短视频新闻的重要影响及延伸意义。其一,是人工智能在短视频新闻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在“央视新闻”抖音号2019年上半年发布的706条视频中,其实也不乏智能化短视频创新案例的身影(见表2)。

表2 “央视新闻”抖音号智能化短视频创新案例

而5G时代的来临带来的信息传输的高速率、高容量、低时延和低能耗,意味着视频语言将取代文字语言成为社会交流的主要表达形式。[13]与此同时,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新闻生产的结合将为短视频新闻这一未来新闻“窗口”带来更为丰富的打开方式。那么,笔者将从以下三大关键词来阐述智能传播技术能够带给短视频新闻的重要影响及延伸意义。

1.数据

在数字化生活成为日常的今天,数据在智媒时代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那么,于短视频新闻而言,数据又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数据将影响短视频新闻的选题内容和剪辑方式。对于抖音这类以推荐流算法进行视频分发的平台,挖掘分析后台用户点赞、评论、转发等操作行为的相关数据是优化内容的重要一环。解读观众想要通过短视频获取什么样的新闻、以怎样的逻辑方式阅读新闻,能够帮助主流媒体及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新闻内容推送形式、剪辑方式、逻辑安排做出调整。

其次,数据新闻将是未来短视频新闻展现社会问题的臂膀。以数据为支撑能够帮助公众从更直观的视角理解新闻信息,而动态可视化技术将为受众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和阅读感受。[14]当前主流媒体已推出众多数据新闻动画长视频,可视化的动态数据呈现也常常获得观众好评。由于其议题大多是社会热点,又与民众生活及切身利益相关,往往具有传播效率高、内容解释力强、观众关注力高等特点。这类冲击力强、表现形式灵活且内容实用的短视频形式在新媒体环境中无疑是如鱼得水。结合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发布的新闻类型大多为社会新闻,增加快节奏、可视化观感较佳的数据新闻,将一改主流媒体原本严肃刻板的政策解读,让时政、社会热点动起来或许是未来短视频新闻创新值得尝试的方向。

最后,完成数据的抓取与保存才是短视频新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随着5G赋能后视频传输速率加快,短视频社交媒介越来越容易诱发舆情事件、爆发舆情问题,成为舆情的首发战场。针对这一移动舆情新态势,实时抓取主流媒体抖音号后台中的舆情数据,防患于未然,对事件后续进展也应进行及时的跟踪报道,以更有说服力的短视频回击被歪曲的事实,平息突发险情,化解舆情危机。[15]在智媒时代,合理正确地运用短视频媒介处置舆情危机、应对传播风险或将成为未来新闻媒体的主流选择。另外,要保证短视频新闻在被下载之后不被恶意剪辑、歪曲传播,同时防范平台中数据处理不当、用户隐私安全难以保障等问题,实现平台区块链存证技术常态化,将能更有效地落实信息溯源,管理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新闻内容版权、真实性以及付费的便捷性,解决新闻业后真相的问题。(www.chuimin.cn)

2.交流

当短视频新闻被投放到抖音平台上时,其社交功能就将这些新闻直接放置到了一个公共的交流讨论空间,用户能够通过评论功能直接与视频内容产生互动。与此同时,基于用户社会关系进行内容生产、传播、交换和消费的社交媒体以及社群的快速发展也成为当下传媒业的常态。随着智能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移动终端的强大功能让用户逐渐占领了文化生产主动权,重视社交与体验也越来越成为平台媒体长久发展、保持用户黏性的良策。那么,智能传播技术将如何通过短视频新闻来深化主流媒体与用户的交流呢?

其一,利用平台社交功能,聚合新闻兴趣社群。除了日常的评论互动外,打造同好新闻社群将给予受众充分的归属感和互动感,同样也能帮助主流媒体聚合一支民间的新闻观察队伍,通过线上互动、线下培训的形式,激活全民短视频生态圈,为新闻生产提供更广阔的信息渠道。另外,平台社交功能也同样包括“抖音”当中的合拍功能。随着受众碎片化信息接受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由“合拍”所形成双屏新闻互动或将成为可能。而除了双屏当中原新闻占去的一边画面,另外一个合拍新闻画面的呈现形式可能是新闻事件的后续调查,也可能是同类新闻事件的对比画面,又或者新闻细节的评论解说等,实现短视频新闻的内容聚合。除了同屏互动,采用互动话题、开启挑战赛等方式邀请网民参与讨论,并带着话题共同加入短视频的创作也能够拉近主流媒体与观众的距离。如“央视新闻”抖音号推出的《生僻字》旋律版心肺复苏“口诀心法”就可以增强全民唱响活动的互动性。在推广热点话题的同时,也激发了网民文化参与的热情,深化了他们对热点问题的个人理解,也丰富了新闻的互动呈现形式。

其二,交互短视频新闻亦值得期待。随着交互电影、交互HTML5(H5)、交互网页等新型呈现形式逐渐进入观众视野,交互短视频或将成为未来用户参与、体验、反思的视频内容的新途径。而这一形式在国外已有先例,即“新闻游戏”,是力求应用新闻学原则去开发游戏的媒体功能,通常基于真实事件和问题,为玩家提供基于真实世界资源的虚拟体验。[16]如2013年,比利时程序员斯梅思在斯诺登事件持续发酵之际上线运行的《斯诺登3D版》。这一交互形式或许有别于主流媒体以往推出的传统新闻,但这种基于交互体验的新闻业与游戏业的碰撞也将给智媒时代内容与技术和谐共生带来新的启发。而反观国内主流媒体的表现,其中《人民日报》在8月1日推出的建军节交互作品“测测你的军人潜质”颇受网友好评。界面中设置了包括问答、游戏、语音互动等环节,使用户从“看新闻”转变为“玩新闻”,也使原本传统固定的热点话题变得生动新奇起来。

3.具身

传播技术的发展,突出并加剧了技术的具身性趋势。技术深入地嵌进具身关系中,全方位地渗透在人的身体经验中。[17]而我们所说的人工智能也不应是脱离具身的技术乌托邦,而应是嵌入在具身行动中的实践应用。正如谢菲尔(R.Pfeifer)和斯凯耶尔(C.Scheier)所说:“智能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运算法则的形式。它需要身体的示例和肉体的介入。”[18]当前的移动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技术制造了身体与技术的耦合,也能够为观众营造出“在场”的真实感受。那么,当短视频新闻作为一种具身化体验时如何重塑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呢?

其一,是人工智能在短视频新闻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人工智能作为能够刻画人类智能的具身化实践,其媒体化应用主要表现为AI主播与机器人新闻写作。然而,尽管机器生产具备生产效率高、技术差错少、生产成本低等特点,但在视频编创方面,人力创作仍远胜于机器运算。目前人工智能能够实现的视频剪辑功能主要依赖于智能产生系统的数据库。当短视频被上传到数据库后,系统会将其先拆成最低的元素,包括声音、图片、文字等。当需要生成一个新的短视频时,只需要输入视频、音频、文字等信息,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就可以从库里拿一些图片、文字、声音,自动生成所需视频。[19]基于机器已经具备的实时高效、细节完整、规模推广、快速迭代等优势,短视频新闻要实现未来智能化的视频编创,更需要辅以人工的整理分析、新闻素养、创意润色和人文情感。因此人机协同对于短视频新闻智能化来说是重要一课。建立短视频新闻素材库,提升素材提取和组合的效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全面、准确地编创出短视频粗成品,再由记者负责对这些视频进行必要的确认、润色和后续跟进。

其二,是通过生物性身体与技术互嵌的形式,整合肉体与技术的双重逻辑,使短视频新闻成为一种“在场”体验。具体应用主要体现为“沉浸式”的短视频新闻。通过在新闻报道中对新闻事实的全景采集与录制,加上后期技术编辑后呈现为VR、AR形式,使用户能够“重返”新闻场景,实现虚拟在场,帮助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走进新闻现场,见证新闻事实。除此之外,使用AR和VR技术能够增加用户与界面之间的交互性,实现视觉、听觉上多维度、多感官的刺激,带给观众最接近于新闻事实的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