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分析前,对因问卷匿名填写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共同方法偏差,在程序控制的基础上,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进行检验。2)新上海人社会信任、社会融入、社会责任认同的状况由表5可知,社会信任、社会融入的均值均高于3。由此可见,新上海人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人的信任度远高于没有相关关系的人,两者相差45%。假设2获得初步验证。再次,社会信任与新上海人的媒介使用行为以及社会责任认同呈显著正相关。......
2023-11-08
短视频的“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和无缝对接[3]”,但并没有绝对的时长标准。本文所提及的短视频新闻,主要是指利用智能手机终端观看的、时长在1分钟以内的新闻资讯类视频。而国内目前短视频发展状况按机构类型划分大致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短视频机构发展状况
主流媒体的移动短视频参与主要集中在内容类机构和平台类机构中。根据中国新闻史学会在2019年1月发布的《媒体抖音元年:2018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抖音上经过认证的媒体账号超过1 340个,累计发布短视频超过15万条,累计播放次数超过775.6亿,累计获赞次数超过26.3亿。[4]相较于媒体自身执行新闻生产的内容类客户端来说,平台媒体化的发展趋势让越来越多的媒体都入驻了同一平台类机构中,加之平台原有的庞大用户基数和日活量,使得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主流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新兴渠道。而在技术赋能的时代,作为广电媒体抖音号中影响力较大的“央视新闻”发布的短视频新闻有何新特点呢?这些视频与智能传播技术的结合又有哪些突破口和可能性呢?
1.情感:内容与技术的平衡点
首先,从短视频内容上来看,笔者对706条样本进行分类,参考相关学者提出的网络新闻分类标准,本文将样本划分为七大类新闻,分别是时政新闻、国际新闻、社会新闻、军事科技新闻、财经新闻、体育新闻、文娱新闻,[5]如图1所示。类型划分过程中可能会有视频内容属于交叉类别,也有如纪录片片段、人物访谈、综艺节目片段等无法划分在以上七种新闻分类中的视频。可以看出“社会新闻”类短视频发布量较大,且其点赞量超百万的视频个数也领先于其他种类视频。这类短视频内容主要包括市井百姓、军旅生活的感人故事、拍客提供的网络视频、交通事故现场的监控画面、执法记录仪拍摄的画面等。
图1 2019年1—7月“央视新闻”抖音号短视频新闻内容分布及用户关注度统计图
图2 2019年1—7月“央视新闻”抖音号短视频新闻的价值特性与及用户关注度统计图
其次,结合新闻价值能引起社会公众共同兴趣的五要素(时新性、显著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来看(如图2所示),以人情味、正能量内容为主的趣味性视频具有最佳的传播效果。国外学者乔纳·佰杰(Jonah Berger)等人就曾对在《纽约时报》上刊登的文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较为强烈的情绪体验能够促进观众的分享行为,激发正面情绪的文章比激发负面情绪的文章更容易被传播。[6]这种正能量暖视频通过对观众情绪的唤起与共鸣,提升了观众在信息获取时的“共情”体验,并自发点赞、评论、转发使得短视频内容被更多人关注和热议。
由此可见,进军短视频领域后的主流媒体正逐渐跳脱出以往的宏大叙事,更加重视个体话语表达和平民叙事视角。[7]从新闻事件背后的人物故事到新闻现场人性展现的瞬间,在拍摄技术、传输技术、互动技术不断提升的智媒时代,主流媒体在短视频新闻的内容选择上更侧重于寻求主题表达的同时达到与受众的情感共鸣,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感受到新闻的力度和温度。而这也就证明了新闻编辑在人工智能时代仍然是新闻生产的灵魂。那么,怎样将技术优势融入情感表达中,对于平衡技术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来说至关重要。
2.竖视频:拍摄的解放
从呈现形式来看,作为广电媒体抖音号,“央视新闻”抖音号中的短视频新闻大多是对电视新闻播出内容的重新剪辑。从大屏搬运至小屏后,除了视频长短、剪辑方式的明显变化之外,从电视媒体播出的横视频变为移动终端呈现的竖视频,新闻的表现形式、字幕配乐等方面均形成了其自身特色。
据统计,“央视新闻”的706支短视频样本中92%均为竖视频。首先,竖视频在表现人物表情动作时更具优势。通过词频统计,我们能够发现,706条视频样本中,出现词频权重较高的词语大多是人物标签,包括“消防员”“海军”“老人”“外卖小哥”“民警”“司机”等。对于人物采访报道来说,竖视频能够有效地将受众的视线聚焦于受访者的姿态表情,充分展现细节,突出人物的倾诉感和交流感,也让人物故事变得更有感染力。对于原本严肃刻板的政务报道、思想引领来说,不仅使领导人、外交部发言人的一举一动充满了亲和力,更让观众看到了许多会议幕后的小故事,如“央视新闻”在7月26日推出的一条内容为“握着老英雄张富清的双手,习近平说:‘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祝愿张富清老人健康长寿”的视频,就获得网友纷纷点赞和暖心祝福。另外,画面当中接地气的大号字幕能在解说视频画面的同时弥补横屏变竖屏时产生的黑色画面遮幅,再配以海量抖音流行曲库中的音响效果,在传递主流思想舆论的同时更直观地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认同。(www.chuimin.cn)
而竖视频的呈现形式也意味着直接利用手机拍摄创作影片成为可能,这也就解放了传统新闻摄像的诸多技术限制。只需一部具备拍摄功能的手机即可随时随地进行现场拍摄、编辑和上传。如,“央视新闻”在6月29日发布的G20大阪峰会新闻中心实景的视频就是央视记者通过第一视角用手机拍摄呈现的。这支视频不仅在画面构图上展现了更丰富的纵向空间上的现场信息,也以接地气的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了G20峰会幕后的故事。
与此同时,主流媒体发布竖视频新闻也让草根“拍客们”用手机记录下的新闻现场成为直接可用的视频素材。如“央视新闻”7月3日发布的由网友手机记录下的“辽宁开原龙卷风”新闻现场、6月11日发布的桂林导游强制游客消费的现场情况等。开放包容的平台使摄制技术获得了解放,也相对简化了后期的剪辑流程,在帮助主流媒体及时还原新闻现场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一支善于记录生活点滴的拍客队伍。
3.时长限制:作为“窗口”的短视频新闻
为统计视频时长,笔者将“央视新闻”抖音号中的短视频新闻分为以下五档:0~15秒长的微视频、16~30秒长的短视频、31~45秒长的中视频、46~60秒长的中长视频、60秒以上的较长视频。经过量化分析,706支视频样本中(见图3),时长为46~60秒的视频数量最多,但用户点赞量较高的视频主要集中在时长为16~30秒的新闻。可见,将长视频内容经由剪辑制作成短视频时,在时长控制方面仍有诸多挑战。而用户的短视频消费习惯仍集中在较为碎片化、即时化、快餐化的阶段。那么,分开来看这一时间段内每个月用户喜爱收看的新闻短视频时长是否有发生变化呢?
如图4所示,2019年1—3月,用户点赞量超过100万次的视频时长主要集中于31~45秒的较长视频新闻上,而3月之后,视频时长在16~30秒的新闻受用户喜爱程度大大提升,且这一趋势得到保持。同时,这一时长新闻的受欢迎程度也远超出其他时长的新闻。
图3 2019年1—7月“央视新闻”抖音号用户关注度与新闻视频长短关系分析图
图4 2019年1—6月“央视新闻”抖音号每月点赞超过100万次的视频时长段分布变化图
随着时长为16~30秒的视频越来越受欢迎,“央视新闻”所发布的视频平均时长也逐渐缩短(见图5)。虽然“央视新闻”抖音号每月发布的视频总量有所下降,但每月的平均点赞量却不断上升。可以看出,越来越多观众开始认可抖音平台当中的主流媒体。而尽可能控制剪辑时长,或将长新闻分段、分类推送将是短视频新闻下一步的努力方向。
图5 2019年1—6月“央视新闻”抖音号每月发表视频个数、平均点赞量及视频平均时长变化趋势统计图
从时长趋短这一特点来看,短视频新闻仍将面临信息碎片化带来的挑战。然而,移动终端信息获取的便捷、细节化镜头语言带来的现场感和亲切感,都让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延伸性热点话题和新闻更适宜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发布。如“央视新闻”于7月2日发布的一条标题为“好险!就算你‘功夫’了得,下回也不会这么走运了”的视频当中,其评论区第一条就是事故后续定责跟进:“7月1日,福建省三明市,谢某驾驶摩托车行驶到一个路口时,闯红灯与一辆小型客车碰撞。事故造成谢某轻微受伤,交警部门认定谢某负全部责任。”获得网友一致好评。可见,短视频新闻虽短,却能开门见山地将事件现场直接呈现给观众,同时平台型机构又为新闻后续跟进和观众互动提供了有效途径。
然而,由于受限于视频时长,一些专业性、复杂性话题或是深度报道就难以完整地通过短视频新闻来呈现,这就使得短视频新闻在未来将更多以信息“窗口”的形式存在,而非独立的视频新闻门类。其中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四大类,即新闻现场、新闻短评、主题新闻预告导览和长新闻要点的重新分类整合。通过短视频新闻这一“窗口”,观众能够在快速了解新闻事实、“抵达”新闻现场、感知社会热点后,由这一“窗口”链接到不同“目的地”——平面新闻、长视频新闻、新闻现场直播,进一步全面了解自己关心的热点话题。
在数据分析前,对因问卷匿名填写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共同方法偏差,在程序控制的基础上,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进行检验。2)新上海人社会信任、社会融入、社会责任认同的状况由表5可知,社会信任、社会融入的均值均高于3。由此可见,新上海人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人的信任度远高于没有相关关系的人,两者相差45%。假设2获得初步验证。再次,社会信任与新上海人的媒介使用行为以及社会责任认同呈显著正相关。......
2023-11-08
从垄断性平台向泛合伙人制的生态型平台转变,是融媒App发展的未来方向。融媒App与广电报的强烈互补,正使得日常应用场景得以革新。App 3.0版本的融媒体阶段[3],自制版权是App的核心竞争资源,现基本形成“一体两翼、双核驱动”的全媒体发展格局。宽带革命下,未来App发力的趋势与优势愈加明显。App数据大集成的优势,实现了电视大屏与手机小屏同屏共振。......
2023-11-08
做强本土资讯,建立“融媒+直播”内容生产App运作模式,搭建新闻生产集中管理架构。App对广电节目、各媒体精品内容、突发事件信息及时发布。网络投票是App常见营销手段。2017年暑假,利用县域学生家庭的人身财产安全教育为策划点,与教育局联合推出家庭暑期安全教育App打卡活动。创新性地设立App上可直接兑现积分的“云豆子”,把乡镇、部门人员餐饮补贴、工会福利纳入虚拟货币体系。......
2023-11-08
对比一下慕课、在线付费课程等“课程产品”形态,高校课堂教学在许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见表1)。表1三种“课程产品”形式对比(续表)2)课程更新缓慢,评价方式落后新闻传播行业实践发展异常迅速,使得课程改革跟不上实践发展的步伐,不可避免会出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
2023-11-08
利用算法治理假新闻,如果以社交平台为中心,可以分为内外两种算法治理。内部算法治理是指利用社交平台内部算法的优化,减少假新闻的扩散概率和程度,涉及社交平台推荐算法的“元治理”;外部算法治理是利用社交平台之外的算法对社交平台中的假新闻进行预测、识别。10个网站的假新闻占了调查样本比重的六成,50个网站的假新闻占了近九成。......
2023-11-08
首先,应完善VR新闻报道的规范和制度建设,如针对不同题材的新闻报道以内容分级的方式呈现,或许可以作为当下解决此类问题的首选之策。最后,VR新闻作品的呈现与直播都可统称为“临场化新闻”。未来的新闻信息传播是能够实现对新闻内容全面、深度创新性挖掘,并借助多样化人工智能技术搭建“智媒”新闻业务平台的有效传播。......
2023-10-20
[4]这一定义强调的是一种与社会网络相关的结构性社会资本。这一定义确定了社会临场感的三个层面的内涵,即共在意识、心理参与和行为契合度。[17]3.社交网络使用与社会资本研究社交网络的发展与使用给社会资本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在虚拟空间中,通过互联网的连接,使得原本互相不认识的个体产生联系,建立关系,也能得到社会支持、社会认同,建构出了网络社会资本。......
2023-11-08
受限于篇幅,下文更多以新华社媒体大脑为例进行智媒化的相关探讨。图2媒体大脑MAGIC,智能化自动生成视频2.构建从UGC到MGC、IGC的虚实结合生产模式媒体大脑可通过摄像头、传感器、语音识别等方式获取素材,再经图像处理、深度学习等智能技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形成新闻稿件,构建MGC的智能新闻生产模式。......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