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标志方面,2013 年在小雁塔遗产核心区、缓冲区四周埋设了遗产界桩,2014 年申遗成功后院内设置世界文化遗产标识。2018 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小雁塔北门前方、原西安市人民政府所立的青石保护标志碑一侧,新立汉白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保护标志碑。5 月,国家文物局给陕西省文物局复函,原则同意小雁塔保护规划。......
2023-11-08
小雁塔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过程中,遗产地管理规划、系统化监测和预防性保护、科研合作是较为重要的举措。
(一)《小雁塔管理规划(2012 ~2018)》
2012 年年底,为配合小雁塔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受西安市文物局、西安博物院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路网小雁塔管理规划(2012 ~2018)》(简称《小雁塔管理规划(2012 ~2018)》),划定了小雁塔的遗产区和缓冲区(图一四),同时由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该规划的子规划《小雁塔缓冲区建设高度控制专项规划(2012 ~2018)》(简称《小雁塔控高规划(2012 ~2018)》)。
根据《小雁塔管理规划》,小雁塔的遗产区四至为:东、西两侧以小雁塔塔基外围外扩36米为界,北以白衣阁以北43 米为界,南以荐福寺南山门向南外扩58 米为界,遗产区面积3.97 公顷。
小雁塔的缓冲区四至为:东以文艺路道路中心线为界,西以含光路道路中心线为界,北以体育馆南路道路中心线及向东延长线为界,南以南二环道路中心线为界,缓冲区面积345.82 公顷。
《小雁塔管理规划(2012 ~2018)》是第一个依据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和相关国际文件而编制的小雁塔文化遗产管理的专项规划,旨在加强和规范对遗产点的保护、管理,协调与其相关的各项规划,建立一个长期、系统、有效的管理体系。
图一四 小雁塔遗产区与缓冲区图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路网小雁塔管理规划(2012 ~2018)》)
(二)监测管理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15)》指出:“监测是随着世界遗产保护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遗产保护方式,它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实现对文化遗产最早和最低限度的干预,最大程度地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这一时期逐步建立了以对小雁塔进行系统化和预防性保护为目标的监测管理体系。
2000 年,西安市文物局注意到小雁塔有轻微的倾斜,遂与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合作,开展“小雁塔定期变形监测”,自此建立了对小雁塔的变形监测制度。
2013 年,西安博物院开发建成了小雁塔遗产监测预警管理平台,开展对小雁塔的本体监测(倾斜、沉降、巡查)、环境监测、保护监测(防雷、安全监控、消防)、旅游监测(日入园和登塔游客量、游客行为、展示设施)以及管理工作监测(管理资源、工程、规划、宣传推广、学术活动),形成遗产监测管理体系,小雁塔监测管理工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通过对小雁塔遗产区的各种巡视检查及同其他专业机构合作监测,获得各种反映遗产本体保存现状的数据;
二是根据监测数据,对遗产本体的保护状况进行决策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优化管理方案和制定工作计划;
三是在出现遗产本体病害、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状况时快速启动预警机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因信息滞后而造成遗产损坏的进一步扩大。(www.chuimin.cn)
这一时期对小雁塔本体监测的主要情况如下:
2017 年4 月,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交的《西安小雁塔变形观测技术报告书》中变形观测及数据分析显示,“2000 年9 月至2017 年3 月观测期间,塔基及塔底各观测点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均较小,无异常沉降情况。小雁塔倾斜量为116 毫米,倾斜主导方向向西;2000年10 月至2017 年3 月的倾斜变化量为16 毫米,塔处于稳定状态”。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8.0 级地震,次日各方文物建筑专家现场观察小雁塔,塔状态稳定,无裂缝、坠砖等情况。2017 年8 月8 日四川九寨沟7.0 级地震后查看,小雁塔状态良好。
2017 年4 月,小雁塔塔身外檐西侧偏南部位一块唐代方砖因风化脱落,经陕西省文化遗产院现场运用无人机检测、分析,确定了檐砖脱落的准确位置、成因,进行了初步的风险评估。此后暂停游客登塔参观,开始安排小雁塔继1965 年整修后的首次全面检修。
2014 年小雁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遗产地的游客量明显提高,每年均保持在100 万以上。为避免游客承载量过大,设立了小雁塔游客量的瞬时和单日上限规定。
(三)科研合作
科研是各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推动力。小雁塔的文物(遗产)保护涉及文物、考古、建筑、地质等多个学科行业,与小雁塔保护有关的科研项目不仅需要管理机构西安博物院开展自主承担的项目,更需要利用社会资源与相关学科行业的专业机构开展合作科研项目。这一时期的主要合作有:
2011 年,在西安召开由西安博物院、西安城市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国际古遗址理事会西安保护中心(IICC-X)联合举办的“小雁塔抗震与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涵盖小雁塔减灾防灾体系研究、小雁塔抗震能力、小雁塔地区环境地质问题、古塔纠偏和小雁塔塔基考古等内容。
2013 年,配合申遗工作,在陕西省文物局等的指导下,利用原荐福寺大殿布置了申遗专题陈列 “丝路明珠小雁塔”,并编写出版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丛书·小雁塔》。
2016 年起,西安博物院参与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社良教授科研团队开展的“小雁塔砖石古塔灾变保护研究项目”。该课题第一阶段,在现场测量数据的基础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抗震实验室通过对小雁塔1 ∶10 模型的振动试验,对1965 年修缮后的小雁塔结构地震响应规律进行研究。该项目第一阶段已结项。后续开展的第二阶段工作目标是,准确获得小雁塔原有砌筑灰浆的组成成分与性能,以及原有砌筑青砖的成分性能。通过对塔体灰浆、填土、砖体的微量取样,化验、鉴定其成分,制作出模拟砌筑灰浆和青砖试件,找出适合小雁塔修复的加固材料,提出真正适合小雁塔可实施的灾变保护方法。
2016 ~2019 年间,在1965 年小雁塔整修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研究项目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组织编撰《1965 年西安小雁塔整修工程报告》。该项目是2015 年11 月陕西省文物局批复立项、西安博物院承担的国保单位专项科研项目。该项目开展数年,投入大量专业人员,在特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专家的参与支持下,成果已经形成,即将出版。
2019 年,西安博物院与西安市地震局、西安市地震监测中心合作,开始在小雁塔遗产保护区开展地震预警系统的终端台站相关建设与研究。小雁塔终端台站建成后,一方面可以利用预警终端站的通讯优势,在地震发生后取得数分钟的应急处理时间,另一方面共享地震系统的数据,为相关的小雁塔保护科研项目提供一手数据。
除了科研项目,与相关学科行业的专业机构科研合作已深入小雁塔保护的诸多方面。小雁塔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中,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古迹遗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开展合作;小雁塔古建筑养护修缮中,与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古建设计研究所)、西安市古代建筑工程公司、陕西省白蚁防治中心开展合作;小雁塔变形监测中,与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开展合作;遗产管理方面,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都给予多方指导。
有关1965年西安小雁塔整修工程报告的文章
文物保护标志方面,2013 年在小雁塔遗产核心区、缓冲区四周埋设了遗产界桩,2014 年申遗成功后院内设置世界文化遗产标识。2018 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小雁塔北门前方、原西安市人民政府所立的青石保护标志碑一侧,新立汉白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保护标志碑。5 月,国家文物局给陕西省文物局复函,原则同意小雁塔保护规划。......
2023-11-08
1961 年3 月4 日,国务院发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其中第四条规定:“文化部应当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分批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4,属于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11]由此开始了小雁塔修缮和保护工作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时期。......
2023-11-08
1961 年小雁塔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的维修又提上日程。在草拟方案时,遵照古建筑修缮原则,在保护建筑的原来形制、原来结构、原来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方面都特别注意。文化部特别指定由中国古代建筑的泰斗梁思成先生拍板定案。小雁塔的加固维修严格遵照了古建修复原则,成功地使历经一千三百多年风雨剥蚀、多次地震损坏后岌岌可危的千年古塔继续巍然屹立,且“老当益壮”,特别是能......
2023-11-08
2014 年慈氏阁修缮工程是小雁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最大的一次古建修缮工程。这一时期对小雁塔遗产区环境进行了两次较大的环境整治,改善和提升了小雁塔周边的面貌。这次整合使得清代荐福寺范围的大部分及其西侧的唐代朱雀大街遗迹划入小雁塔的开放景区,遗产周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023-11-08
荐福寺是奉敕以英王府改建,所需资费和人力皆由官府供给支持。但是二十多年后的景龙年间,另辟荐福寺浮图院修建荐福寺塔用的则是宫人募集之钱。又据政和六年《大荐福寺重修塔记》碑载,“实景龙中宫人率钱造立”。其中,宫人规模庞大且身份复杂,主要由宫官、女师、乳母、宫尼女冠、掖庭、教坊宫人等构成。荐福寺塔实际上是景龙年间利用宫人募捐之钱建造。在此背景下,宫人率钱营塔祈福,荐福寺成为不二首选。......
2023-11-08
荐福寺占据着整个开化坊的南半部。关于开化坊荐福寺的组成,文献中有一些记载。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寺院由诸多不同的院落构成,每个院落又建有殿堂、廊庑等建筑,一些建筑上还绘制有壁画。可知荐福寺内有净土院、菩提院、律院、西南院等院落,还有武则天亲书的飞白体寺额和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张璪和毕宏绘制的壁画。可知寺内有中宗敕立的翻经院,此即义净荐福寺译场。......
2023-11-08
近年的研究推测,唐代荐福寺浮图院内部是以荐福寺塔为中心的塔院式布局,北门应是荐福寺塔塔院的主门,在塔院的四周可能有回廊(图八)。[51]这些同时期长安城内其他寺塔布局相关记载和考古发现,也是判断唐代荐福寺塔院布局的重要参考。图八唐代荐福寺浮图院推测复原平面图从环境面貌来看,小雁塔的地势优越,基台宽阔,塔身高大,塔院周环,是规模宏伟的唐代长安城中一处重要景观建筑。......
2023-11-08
据北宋《长安志》“大荐福寺”原注:文明元年,高宗崩后百日,立为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5]又据《唐会要》卷四八记载:文明元年三月十二日,敕为高宗立为献福寺。二月,太后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皇帝,即唐睿宗,改元文明。据文献记载,荐福寺为“高宗崩后百日”所立,而有学者认为“超过了百日”。......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