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宗巡幸荐福寺四次,唐诗纪事记载与奉和诗

中宗巡幸荐福寺四次,唐诗纪事记载与奉和诗

【摘要】:唐中宗时期,荐福寺名僧荟萃,群贤毕至,实为京师长安的重要佛寺。荐福寺经再营饰后焕然一新,中宗皇帝屡次前来巡幸。若加上《宋高僧传》神龙二年西园问道的记载,则中宗巡幸荐福寺有四次之多。据《唐诗纪事》卷九记载,景龙二年十二月六日,中宗巡幸荐福寺,百僚作诗奉和,郑愔“旧邸三乘辟”先成,宋之问“驾象法王归”后进。目前存世的荐福寺奉和应制诗共七首。例如赵彦昭《奉和幸大荐福寺》诗题下有注:“寺乃中宗旧宅。”

神龙元年(705)正月,武则天洛阳传位于李显,中宗复即帝位。次年中宗还驾长安,其后对荐福寺“大加营饰”[10]。唐中宗时期,荐福寺名僧荟萃,群贤毕至,实为京师长安的重要佛寺。

神龙二年(706)中宗返回长安后,召道亮等人在荐福寺西园问道。据《宋高僧传》记载:

(神龙)二年,诏于西园问道,朝廷钦贵。大都督李孝逸、工部尚书张锡、国子监周业、崔融、秘书监贺知章、睦州刺史康诜,同心慕仰,请问禅心,多结师资,或传香火。[11]

这里的“西园”应是指《长安志》卷七所载萧瑀的“西园”,即李显做英王时的宅邸,也就是当时的荐福寺。

荐福寺经再营饰后焕然一新,中宗皇帝屡次前来巡幸。大概因为荐福寺的原址曾是中宗的潜龙旧宅,感情颇深,即位之后至少去了三次。[12]综合《旧唐书·中宗纪》和《唐诗纪事》等文献记载,三次的时间分别是:神龙三年(707)四月庚寅、景龙二年(708)十二月六日、景龙三年(709)正月癸酉。若加上《宋高僧传》神龙二年西园问道的记载,则中宗巡幸荐福寺有四次之多。

据《唐诗纪事》卷九记载,景龙二年十二月六日,中宗巡幸荐福寺,百僚作诗奉和,郑愔“旧邸三乘辟”先成,宋之问“驾象法王归”后进。目前存世的荐福寺奉和应制诗共七首。《文苑英华》卷一七八收录了李峤、赵彦昭、宋之问、郑愔、刘宪、李乂等六人的《奉和幸大荐福寺》诗各一首,后附的宋之问《奉和同前应制》也是一首奉和荐福寺应制诗。(www.chuimin.cn)

这些应制诗句形象地描绘了荐福寺的盛况,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该寺与唐中宗的关系。例如赵彦昭《奉和幸大荐福寺》诗题下有注:“寺乃中宗旧宅。”诗云:

宝地龙飞后,金身佛现时。千花开国界,万善累皇基。

北阙承行幸,西园属住持。天衣拂旧石,王舍起新祠。

刹凤迎雕辇,幡虹驻彩旗。同沾小雨润,窃仰大风诗。[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