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 年3 月4 日,国务院发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其中第四条规定:“文化部应当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分批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4,属于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11]由此开始了小雁塔修缮和保护工作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时期。......
2023-11-08
奠定了现代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基础的《威尼斯宣言》提出:“将文化遗产真实地、完整地传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同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真谛——原真性,做了最透彻的诠释。所谓原真性,就是“它是真的,而非假的;它是原本的,而非复制的;它是忠实的,而非虚伪的”。如此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是由遗产的不可取代、不可再生的特点决定的,因而又确定了文物保护中对文物“最少干预”的原则。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明确规定:“原真性是检验世界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原则。”对此,在国际上也达成了普遍共识。我国在长期保护文化遗产的实践中,在1961 年颁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了对古建筑“在进行修缮保养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恢复原状或者保存现状的原则”;在2002 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规定了在文物保护中“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都是与国际文物保护理论一脉相承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特征实际的。
唐大荐福寺塔——小雁塔,历经了千余年的风雨剥蚀,特别是多次地震灾害的破坏,塔刹无存,塔身南北由顶至二层形成通体裂缝,檐角残破,岌岌可危。在1956 年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次年就有维修小雁塔的动议。1961 年小雁塔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的维修又提上日程。1962 年,陕西省名胜古迹整修委员会组织了对小雁塔的实测。1963 年,由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小雁塔塔基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局部发掘,并开始制定加固维修方案。其间,西安建筑界的先贤,诸如西北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华国英、洪青,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教授林宣,西安市建筑设计院总工刘如璇等诸位先生都参与指导。在草拟方案时,遵照古建筑修缮原则,在保护建筑的原来形制、原来结构、原来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方面都特别注意。在草拟了《唐荐福寺小雁塔加固整修方案》(草案)后,依法上报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审批,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对《小雁塔加固维修方案》的审批十分慎重,延请当时在京的著名古代建筑专家,诸如刘致平、杜先洲、祁英涛、罗哲文先生等,对方案进行评审。文化部特别指定由中国古代建筑的泰斗梁思成先生拍板定案。梁先生指出,小雁塔维修一定要“保持现状,加固维修,整旧如旧”。专家们对小雁塔加固维修的一致意见是“维持现状,加固塔身结构,外貌形状基本保持现状不变”,同时也对小雁塔内部结构的加固、外形的整修,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施工技术都有很具体的指导意见。专家们一致告诫小雁塔的加固维修,只能“整旧如旧”。梁思成先生归结性地指出,小雁塔的加固维修“只能老当益壮,不能返老还童”。
1964 年7 月,西安市人民政府指示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严格遵照文化部审批的《唐荐福寺小雁塔加固整修方案》组织施工。
塔基座的维修
当时的小雁塔基座为一高3 米许、东西20.5 米、南北19.1 米、青砖砌的方形塔基座。基座南北两面有砖砌台阶,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确认,此基座为后代不断缩建后的遗留。考古钻探时发现唐代基座残迹,故在维修时按唐代原基座的范围延长22.28 米,恢复重建了方形砖砌基座。在清理塔内地坪时,发现了砖砌的、有前后两室的拱券顶结构地宫,清理了其内民国时期堆积的垃圾,修复了被盗洞破坏的拱券顶部,保持了地宫的原有形态。
塔身的维修
小雁塔因遭受多次地震的破坏,从塔的南北各层拱券上方形成自顶至二层的上下贯通的裂缝。十三层以上严重受损,成为一堆可移动的砖块堆积。由于千余年的风雨剥蚀,塔檐角的挑木严重糟朽,塔檐砌砖松动以致时有坠落。塔身虽残损如此,但未见倾斜现象,也未发现水平方向的位移。
首先,采取弥合裂缝,修复各层拱券,加固塔身。采取将裂缝松动部分清除,重新砌实,对各层的拱券破坏部位仍按原状重新砌起,切实恢复拱券的原状。对露明部分采用拆下的唐砖以取得色泽的一致,弥补了塔身裂缝,复原补砌了各层拱券,恢复了小雁塔塔身的原来面貌。
其次,为保持塔身整体性,增强刚度,在塔的第二、五、九和第十四层分别制作了混凝土楼板和内箍。方案原来规定是每层外部都加外箍,但在施工中发现外檐上部的砌砖大都保存完好,如做隐形外箍势必拆除大量外层盖砖。若改暗箍为明箍,把外箍位置提高,设在檐砖以上,就避免了对塔身原构的拆除,且减少了外箍的数量,最后决定只在第二、五、七、九和第十一层增设。(www.chuimin.cn)
再次,对塔檐、塔角的修复处理。檐角挑木经过防腐处理,对塔檐进行补修加固。对塔檐的修复,因有最充分的根据,可按现状修补整齐、恢复原状。但考虑到塔顶残缺的现状,修复整齐的塔檐、塔角与残缺的顶部必然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犹如西装笔挺而头戴瓜皮小帽一样,因而采取了保持塔檐、塔角残破的外轮廓线,以取得与塔顶残缺现状的调和统一,达到观瞻上的和谐。
塔顶的处理
小雁塔塔顶毁没于明代地震,维修时塔顶是一堆松动的砖块堆积。由于损毁程度不同,故塔顶四面残留的高度也不一致。在清理乱砖堆积时发现了残存的第十四、十五层塔身,在进行了摄影、实测、绘图后,复原加固了残存的第十四、十五层塔身。如将当时残存的低处按高处砌齐,也是有充分根据的,但是这样会导致塔顶四角完全一样的高度,显然与保持塔身、塔檐残破的外轮廓线不相一致,故还是按其高低不一的现状加固恢复。
小雁塔塔顶毁没已三四百年,而明正统十四年(1449)番僧勺思吉礼部劄付碑所刻寺塔全图上,虽然刻有地震破坏前的小雁塔形象,塔刹清晰可见,但此石碑民国以后即没于地下,1980 年才重新出土,故当时塔刹的恢复是没有确切资料依据的。当时也参照修造年代相近的现存唐代砖塔的塔刹,模拟了几个塔刹模型,仍觉欠妥。整修中若补建一个塔刹,势必与三四百年来人们心目中的小雁塔相去甚远,最终还是决定保持小雁塔塔顶残缺的现状。
小雁塔加固维修工程于1964 年7 月开工,因施工的需要而搭建了满堂架,把塔围得严严实实,至1965 年10 月竣工拆除架杆后,人们疑惑:“小雁塔修了一年多,咋跟没修一个样?”殊不知,这才是对小雁塔加固维修工程最真实、最生动、最充分的肯定!
小雁塔的加固维修严格遵照了古建修复原则,成功地使历经一千三百多年风雨剥蚀、多次地震损坏后岌岌可危的千年古塔继续巍然屹立,且“老当益壮”,特别是能让世人依旧领略到这座千年古塔的古朴沧桑、优雅爽飒,这不能不使我这样一位多年从事文物保护的工作者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赞叹!对于记录和总结此次工程的本报告正式出版,也不能不发出由衷的祝贺!
韩保全
2020 年8 月
有关1965年西安小雁塔整修工程报告的文章
1961 年3 月4 日,国务院发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其中第四条规定:“文化部应当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保护单位,分批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日,小雁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4,属于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类,[11]由此开始了小雁塔修缮和保护工作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时期。......
2023-11-08
1961 年小雁塔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雁塔的维修又提上日程。在草拟方案时,遵照古建筑修缮原则,在保护建筑的原来形制、原来结构、原来建筑材料和工艺技术方面都特别注意。文化部特别指定由中国古代建筑的泰斗梁思成先生拍板定案。小雁塔的加固维修严格遵照了古建修复原则,成功地使历经一千三百多年风雨剥蚀、多次地震损坏后岌岌可危的千年古塔继续巍然屹立,且“老当益壮”,特别是能......
2023-11-08
2014 年慈氏阁修缮工程是小雁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最大的一次古建修缮工程。这一时期对小雁塔遗产区环境进行了两次较大的环境整治,改善和提升了小雁塔周边的面貌。这次整合使得清代荐福寺范围的大部分及其西侧的唐代朱雀大街遗迹划入小雁塔的开放景区,遗产周边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2023-11-08
荐福寺是奉敕以英王府改建,所需资费和人力皆由官府供给支持。但是二十多年后的景龙年间,另辟荐福寺浮图院修建荐福寺塔用的则是宫人募集之钱。又据政和六年《大荐福寺重修塔记》碑载,“实景龙中宫人率钱造立”。其中,宫人规模庞大且身份复杂,主要由宫官、女师、乳母、宫尼女冠、掖庭、教坊宫人等构成。荐福寺塔实际上是景龙年间利用宫人募捐之钱建造。在此背景下,宫人率钱营塔祈福,荐福寺成为不二首选。......
2023-11-08
荐福寺占据着整个开化坊的南半部。关于开化坊荐福寺的组成,文献中有一些记载。惭将多误曲,今日献周郎。寺院由诸多不同的院落构成,每个院落又建有殿堂、廊庑等建筑,一些建筑上还绘制有壁画。可知荐福寺内有净土院、菩提院、律院、西南院等院落,还有武则天亲书的飞白体寺额和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张璪和毕宏绘制的壁画。可知寺内有中宗敕立的翻经院,此即义净荐福寺译场。......
2023-11-08
小雁塔建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过程中,遗产地管理规划、系统化监测和预防性保护、科研合作是较为重要的举措。2014 年小雁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遗产地的游客量明显提高,每年均保持在100 万以上。(三)科研合作科研是各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推动力。......
2023-11-08
近年的研究推测,唐代荐福寺浮图院内部是以荐福寺塔为中心的塔院式布局,北门应是荐福寺塔塔院的主门,在塔院的四周可能有回廊(图八)。[51]这些同时期长安城内其他寺塔布局相关记载和考古发现,也是判断唐代荐福寺塔院布局的重要参考。图八唐代荐福寺浮图院推测复原平面图从环境面貌来看,小雁塔的地势优越,基台宽阔,塔身高大,塔院周环,是规模宏伟的唐代长安城中一处重要景观建筑。......
2023-11-08
据北宋《长安志》“大荐福寺”原注:文明元年,高宗崩后百日,立为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5]又据《唐会要》卷四八记载:文明元年三月十二日,敕为高宗立为献福寺。二月,太后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皇帝,即唐睿宗,改元文明。据文献记载,荐福寺为“高宗崩后百日”所立,而有学者认为“超过了百日”。......
2023-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