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联姻,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旅游业竞争的利器。天等的历史文化是一座富矿,我们的任务,就是挖掘它、开发它,使它成为我们在旅游业竞争中的利器,大放异彩。文化与旅游联姻,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天等旅游面临着重要机遇。愿天等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2023-11-08
上一章我们说到,十一月十九日下午,徐霞客他们辗转来到了镇远州治。
进远全景,左边是巴发屯和九峰山
镇远州,今天等县域最古老的土州之一。它的得名,并不像一些书里胡诌的那样,是因为“离镇结远”。实际上,镇远庆祝它的800岁生日的时候,给镇结起名的人还没出生呢。
据相关资料介绍,镇远这个地方,唐朝时为羁縻古林县,宋皇祐年间,山东青州人赵昂升随狄青南下征侬智高,之后和黄世威一样,因立功而授世袭土司。黄世威授向武知州,赵昂升则授镇远知州。这是有文字记载的镇远成为地名的开始。近千年来,镇远和结安、龙英都属于左江流域政权的太平府(路)管辖。一直到民国年间的1916年,镇远才和佶伦、结安、都结合并为镇结县。至于它成为进结公社的一部分,到1984年又从进结镇分出来设乡,并把笔画多的“镇”字改成与官话同音的“进”字,已经是后来的事了。
徐霞客来到这里时,州里当政的是第十任知州赵人伟。和向武、龙英、都康、上映等土州迁徙州治不同,镇远州治一直就在今进远街。进远街不大,就是窄窄的一长条。紧靠着进远街的,是另一个自然屯,叫巴发。巴发挨着的那座大山,是当地有名的九峰山。这九峰山,气势磅礴,一座山上九峰罗列,直指苍天。苍苍郁郁之中掩映着一座神庙,据说十分灵验。夏日登山,蔽日浓荫之下凉风习习,说不尽的清爽惬意;登顶后,斑驳的田畴,错落的村寨,蜿蜒的溪流,蛛网般的大小道路,以及一座接一座起伏不断的大山,尽收眼底。
九峰山所处的山脉,就像一条长龙绵延几十里,九峰山就是那个昂扬的龙头,尾巴则在上映那边。也许是龙头真能起到庇护的作用。九峰山下的那个小小的巴发村,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民国时期,这里有两个姓农的年轻人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来后都做了官。学而优则仕,那时读书做官不怎么奇怪,但真正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官,还是不多的,一旦出现肯定就扬名后代了。比如那时很有名的镇结私立宝田初级中学,就是由两位留学生中的一位叫农树芬的年轻人于1941年开办的。他当时任广西省参议会副议长、镇结县国大代表。因他父亲农成常别号为“宝田”,所以学校就取名为宝田初中。校址先在镇结,后在镇远。农树芬办学,全是自己掏的钱。校董会,邀请本县及邻近各县的社会名流十余人组成;首任校长请县长兼任,后几任也都是当时各地的饱学之士。这所学校吸收了来自镇结、龙茗、养利、平果、向都、隆安等地的学生,在当时公立中学很少的情况下,它为各地青年提供了宝贵的升学读书的机会,所以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另一位叫农成模的年轻人,曾在扶绥做过县长,后来也是热心于办教育,担任过镇结向都联立国民中学(今进远中学)校长。
进远中学后山上的“邕管重光”
要说镇远人重视文化,坊间还流传有一段佳话。那就是今进远中学后山石壁上所刻的“邕管重光”四个字的故事。
那是1939年11月,日本兵占领了南宁。随后,省立南宁女子中学二百多名师生,在校长卢永铨的带领下,历经艰苦跋涉后,迁校到镇远。镇远人对师生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尽力给予支持:住宿,分散到进远街和巴发村群众家里去住;吃的,就在住户家里煮;校舍缺乏,就先在镇向国中操场上课,后来镇向国中校舍修建好了,就让给女中使用。镇远人就是这样,尊崇文化,并以极大的热情来接待外来文化人。1940年底,日寇退出南宁。不久后,在镇远上课一年多的南宁女中师生告别当地百姓,返回南宁。离开镇远前,校长卢永铨题了“邕管重光”四个刚劲有力的正楷字,请了石匠刻在镇向国中后面的山崖上。
进远中学门楼
“邕管重光”是什么意思?邕管,是唐代行政区域名。开元二十一年(733),岭南地区置岭南五府经略使。“五府”指广管、桂管、容管、邕管、交管(安南)。《资治通鉴》第二百五十卷:“岭南旧分五管,广、桂、邕、容、安南,皆录岭南度使。”现广西所辖地域分属桂管、容管、邕管三个政区管辖,简称“三管”。其中邕管辖横、田、严、山、峦、罗、潘、龚、象、藤、岩等14州,及归顺、思恩、思同、思明、万形、万承、上思波、员、功饶、左、思诚、椳、侯、归诚、谈、思琅、万德、鱼易、归乐、青、得、七源等26个羁縻州。设经略使一员,驻邕州(今南宁),掌管军政事务。后来虽然不设“管”这个行政区域了,但人们还是习惯性地把以南宁为中心的这片区域叫作“邕管”。“重光”,即光复,收回失去的领土。所以,“邕管重光”这四个字,意思很简单明白,就是:“邕管”这个地方收复了。南宁女子中学师生在背井离乡一年多后,听到日本人退出南宁的消息时,按捺不住心里的那份喜悦,高呼:南宁收复了!卢永铨校长题的这四个字,体现的就是这种心情。当然,喜悦的不仅是女中的师生,也包括和他们朝夕相处的镇远老百姓。
当然,徐霞客来到镇远时,这些事都还没有发生。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怎样尽早赶到鸡足山。而且,两个月前,他与好友静闻和尚在南宁分别时,静闻就已经卧床不起,现在情况如何呢?这些,他都时刻牵挂在心。哪怕是这样行程匆匆,他每到一个地方,总要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了解风土人情。他在当晚的游记里,除了记下现任州官名字之外,还记下了这样的文字:“州宅西南向。其地(属太平府,)在太平府东北二百里。西北为向武界,东北为佶伦界,东为结安界,西南为全茗界。州前流甚细,南入山峡,据土人言,乃东北至佶伦,北入右江者。由此言之,则两江界脊西自镇安、都康,经天灯墟,东经全茗、永康、罗阳诸地而抵合江镇。昨所过石房村东南之脊,乃北走分支,其南下之水,尚非入左江者也。”一一核对和纠正原来的看法和志书记载的差错,足见其严谨和认真。
二十日,徐霞客他们还是一大早就起了床,发现下雨了。不过幸好雨不大,午饭后,脚夫到了,雨也停了,他们便出发。从这里向东转入山峡,半里后,沿南面山崖的山嘴转向北,沿山脚走半里,前面是这一天行程中的第一个隘门,在如今的巴美屯东边十多米处。一道宽一米半、高两米的石墙,横亘在两山之间,靠左边开了一个大门,可容人马通过。出了隘门,继续沿北面山麓前行一里后转向东,这里是政州村巴岭屯,一道几百米的石墙把村子围住,墙高两米半,厚一米半,十分雄壮,共有三个隘门。徐霞客他们从靠东山的那个隘门出来,向东拐过一个小峡谷,登山而上。翻过这道山梁下到谷底,这里东西两列山,夹着长长的平垌。山上深树密藤,一条小溪在田野中时隐时现。(www.chuimin.cn)
我们有必要来介绍一下徐霞客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
先说下山后进入的这个村子。土名“更浑”,政府叫训政屯,现在属于政州村。这个村子,是远近闻名的铁匠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打铁,人们生产生活所使用的铁具,在这里都能制造出来,而且质量特好。村里懂打铁技术的人多了,就渐渐走出去以此营生。在周边各地乃至云南、贵州,到处都可以找到政州铁匠的招牌。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前面介绍到的岩造石匠一样,政州铁匠的生意如今也日渐萧条了。
继续往前走,沿右边田间小路翻过两座山,有一个村子叫吝仁。村子里有一件一定会使徐霞客大感兴趣的东西——惜字塔,不过可惜它也是徐霞客离开之后才出现的。
我们知道,塔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它的作用,一是镇,二是敬。水旁之塔镇水怪,山中之塔镇山妖。敬文曲星为文塔,敬武状元为武塔,敬贤者为贤塔,敬孝者为孝塔。惜字塔,敬的则是文字、文化。惜字塔也叫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台湾多称圣迹亭,四川称字库、文风塔或文峰塔,客家地区称敬字亭(吝仁屯就有人叫“敬字塔”)。惜字塔是专门用于烧毁写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弃的纸张,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焚化以示尊敬。这其中还有个“火化成蝶”的美丽传说:当每一个字被焚成片片纸灰时,便会化作翩翩蝴蝶,飞到天上去,告知仓颉,后代世人很感激他发明了文字,人们没有乱用字,没有辜负他造字的原意。《二刻拍案》卷一开篇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相传宋时,王曾的父亲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即便是落在粪秽中的,他也要设法取出来,用水洗净,或投之长流水中,或等烘晒干了,再用火焚烧。如此行之多年,收拾了千千万万的字纸。那天,他老婆快生产了,忽然梦到孔圣人前来吩咐道:“汝家爱惜字纸,阴功甚大。我已奏过上帝,遣弟子曾参来生汝家,使汝家富贵非常。”梦后他们一家果然诞下一子,因有感于梦中之事,就起名叫王曾。王曾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要知道宋朝一代中三元的,只有宋庠、冯京和王曾三人。所以人们都说,这王曾是惜字纸积来的福啊。
据史料称,惜字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相当普及。宋代,国家对文人的倚重达到一个巅峰,于是人们修建了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到元明清时,惜字塔已相当普及,通常建造于场镇街口上、书院寺庙内、道路桥梁旁,有些大户人家也在自家院内建塔。
吝仁惜字塔
镇远吝仁屯的惜字塔,就建在村口。这座塔高约4米,两层,第一层为空心,用红砖砌出“十”字形空格,手可从空格伸进去,却摸不到底;第二层为实心,四面各嵌入一块磨得平整的青石板,上面刻着四个楷体字——“敬惜字纸”。塔顶上还立着一个葫芦。相传这个塔建于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当时吝仁屯有个叫陶方瑞的人,从小聪明好学,发奋读书,并考取了秀才,后来做了官。为了教化家乡晚辈形成勤学向上的良好风气,陶方瑞在村头建起了这个惜字塔,意在激励学童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贡献社会。惜字塔显然是文化发达地区的产物,在天等这种边陲僻壤中,目前发现的仅此一座。在崇左,我所见到的,除了吝仁惜字塔,也只有龙州小连城中相传苏元春焚烧文件的那座。由此可见,进远重视文化,的确是得风气之先。徐霞客作为文化人,如果在这片粤西境地得知有惜字塔存在,他肯定会专门造访的。
翻过这个山冈就到进结
只可惜为了赶路,徐霞客他们一心前行。涉过小溪,走过山根,又在弯弯曲曲的田埂中走过平旷的田野,经过一个山坳,来到一个“满是水草泥沼”的峡谷中。这里,是后来的洞宁农场,属于佶伦州的土地。接着,他们向东在山坞中行进,越过一个小石脊,然后下山。前面,是平坦的田野,散居的村落,一条小溪自西南山峡中流出,与自南面流下的大溪汇合,然后往北边流去。北面远方,土山连绵而开阔——佶伦到了。于是他们经过溪流东岸,来到一个“大村落”——佶伦州治,住在了驿站客馆中。
这一大半天,徐霞客走了二十里路。
有关跟着徐霞客游天等的文章
文旅联姻,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因此,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内涵,已经成为旅游业竞争的利器。天等的历史文化是一座富矿,我们的任务,就是挖掘它、开发它,使它成为我们在旅游业竞争中的利器,大放异彩。文化与旅游联姻,是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天等旅游面临着重要机遇。愿天等的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2023-11-08
徐霞客22岁开始出游,直至54岁时身患重病,当时正在云南,不得已而返乡养病,第二年病故。事实上,据《徐霞客游记》记载,1638年徐霞客便到过阿迷境内,其中说到“自省至临安,皆南行;自临安抵石屏州,皆西北;自临安抵阿迷,皆东北;自阿迷抵弥勒,皆北行”,从路线中可见徐霞客曾到达开远境。......
2023-11-08
叙利亚和黎巴嫩:游走的文明2007年从香港城市大学退休后,我应清华大学邀请,为本科学生上一门通识课程,定名为“游走于文明之间”。本文要谈的叙利亚和黎巴嫩,正是上面所说的两种文明游走的范例。地中海东岸的古老聚落地中海东岸,即叙利亚和黎巴嫩西部地区,是人类最早聚居的村落所在。......
2024-01-22
《徐霞客游记》中约有2万字与天等县有关,原文记叙了徐霞客从明崇祯十年十月二十三日至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天等的31天游览历程。天等的山之雄、水之美、人之淳,让徐霞客离开天等之后仍念念不忘。根据《徐霞客游记》整理出的徐霞客游天等线路二十二日……政立死,其妻为下雷之妹,政谨私通之,欲以为内援,而诸土州俱不服。后其弟署州事,其地犹半踞于莫彝,岁入征利不休。未几,身死无后,应归顺继嗣,而田州以同姓争之。......
2023-11-08
旅行家徐霞客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徐霞客当时向陈先生介绍了自己的一生游历经过。徐霞客被誉为“千古奇人”,其《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书”。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真仙岩这座融县著名洞穴,是徐霞客自桂林探测溶洞以来所见洞穴景象中色态最为明洁的一个。据《徐霞客游记》记载,我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地区,主要起自湖南南部祁阳一带,至云南东部罗平,包括湘、粤、黔、滇4省部分区域。......
2023-12-02
霞客传人李寄李寄,字介立,号昆仑山樵、萍客、白眼狂生、三因居士等,清初学者,徐霞客之子。他整理父亲的游记稿本,为《徐霞客游记》的传世作出了贡献。李寄童年时乡人就称其“性素颖异,少负奇才”。虽然生活艰难,李寄却不肯阿附权贵。寒冬腊月,友人曹志云特制衣袍赠送给李寄,被他谢绝。祖星岳仍抱有借此打动李寄应试做官、为清廷效力的想法。人们据此称他有“乃父风”。......
2023-12-02
恩典与救赎当我读完《追风筝的人》时,心情是复杂的,既被它轻风细雨般的叙述所打动,同时也被其中的“谄媚”所困惑。父亲在世时并没有完成灵魂的救赎,而现在,“我”开始走上了救赎之路。我承认,我对塔利班的原教旨主义充满厌恶,我认为,宗教一旦走向偏执便与罪恶不远了,而塔利班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但仅仅如此并不能说明塔利班的信徒们就是罪恶的化身,他们就是十恶不赦的“杀人魔头”。......
2024-01-20
《堂·吉诃德》:梦想的旅行与幻灭大战风车的骑士——塞万提斯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狄更斯、福楼拜、托尔斯泰等作家尊为现代小说之父。1583年,于潦倒中开始写作,到1605年《堂·吉诃德》获得成功,历时22年。1605年1月出版了《堂·吉诃德》第一卷,深受欢迎,当年再版六次,被译介到国外。《堂·吉诃德》发表后,骑士小说真的销声匿迹了。《堂·吉诃德》写西班牙拉·曼却地方一个穷绅士的荒唐故事。......
2024-1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