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徐霞客游天等:走马观花四乡

徐霞客游天等:走马观花四乡

【摘要】:十一月十八日,天朗气清。这天上午,徐霞客准备妥帖后,离开住了16天的向武州治,在与前来相送的周文韬等人“订后期而别”后,向镇远州方向出发。向都山歌,是目前天等六种山歌中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而且往往是四人对唱,百人围观,听者摩肩接踵,歌者如痴如醉。有人统计过,每年霜降节九天下来,对歌者不下一千对次。宁干,地处向武东南,土司时期一直为向武州辖地。1950年划归都康乡,1958年置乡级机构至今。

十一月十八日,天朗气清。这天上午,徐霞客准备妥帖后,离开住了16天的向武州治,在与前来相送的周文韬等人“订后期而别”后,向镇远州方向出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对向武这个“朋友”说再见,徐霞客此时此刻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向武有什么是让他留恋的呢?尽管徐霞客在游记里没写到,但我想他作为一个喜欢写诗的人,此刻在他脑际萦绕的,应该是那史诗一般的向武山歌

我们之前介绍过福新“垌柳”的山歌,而向都人唱山歌的热情不亚于福新人。向都把山歌叫作“西”,也就是“诗”的意思。他们嗜诗如命。有一句山歌这样唱:“楼米漏西郭真苦,许同炒漏比兔墩。”(咱不会山歌真正苦啊,让人家把我们唱来唱去就像炒花生一样)可见,不会山歌在这儿是让人抬不起头的事。因此,在向都,几乎是人人唱山歌,处处有山歌。“凡事以歌可代言”。向都山歌,是目前天等六种山歌中流行范围最广的一种。本县向都、上映、把荷、宁干、东平等乡镇,大新县的下雷,靖西县的湖润,德保县的龙光,都唱这种山歌。它七言四句为一首,押尾韵,一首一个韵,腰韵则不太拘束。向都山歌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即兴对唱,在霜降节这个歌圩上的对唱是最为精彩的。每年数以万计熙熙攘攘的来客,有很大一部分是冲着向都山歌来的。霜降节序幕一拉开,小镇就沉浸在歌海里。街头巷尾,山根树下,乃至堂屋餐桌,山歌无处不在。而且往往是四人对唱,百人围观,听者摩肩接踵,歌者如痴如醉。有人统计过,每年霜降节九天下来,对歌者不下一千对次。徐霞客来到向都时,已经过了霜降节,他自然没有感受到“歌海”的那种热烈氛围,但相信他这些天来,肯定听过那优美的山歌对唱。或许,他已经把这事写进他的诗行中了呢。

更爷古围墙

穿过州衙前,徐霞客他们向东转南,经过现在的岩前屯,进入山里,不久来到了一个砌有石墙关隘的村子,这个村子,现在叫更爷,徐霞客记作“峺腋”。

这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庄,敞开的山口,连着两边山崖有里外两道围墙,外墙是石头垒的,里墙是泥土砌的,想来当年都是用来防贼盗的。如今断墙尚存,它静静地立在那儿,满墙的蕨草藤蔓,蒙络摇缀,向人展示着历史的沧桑。离开更爷,几里路后经过现在定明村的下邓(徐霞客记作“邓村”),穿行在山岭田畴间,期间换了一回脚夫,吃了午餐,过了晌午才进入今宁干乡台利村案台屯(徐霞客记作“咹村”)。从案台爬了一道坡,然后取道今永乐村坡谷、布莫、那乐的田间小路,最后住宿于今宁干村的洞干屯。

徐霞客那天来到今宁干乡域内,天色已晚。来到永乐村时,已经是举着火把前行。从永乐到洞干的几里路中,他伴随着悦耳的音乐声前行——“时闻水声潺潺,不可睹也。”尽管经历了在高山峻岭中前行的艰辛,尽管现在四周漆黑靠火把照明前行,但徐霞客心中仍然是很高兴的,因为他感觉到,他现在行走的这片土地,肯定是一片鱼米之乡。

从案台往永乐

的确,从永乐村往下的这片宁干土地,是今天等域内一片得天独厚的沃土。宁干,地处向武东南,土司时期一直为向武州辖地。1950年划归都康乡,1958年置乡级机构至今。宁干的中部有宁干村、永乐村和龙盛村,几百年前就得益于那条常年流淌的宁干河,徐霞客那天晚上听到的潺潺流水,就是宁干河水滋润农田发出的美妙音乐。而如今,宁干河上游的两个水库——那利水库和伏曼水库更是使这片土地锦上添花。

那利水库位于台利村,建成于1958年。这是一个分叉型丘陵水库,弯频叉多,水带狭长,是一个绝好的休闲去处。它有幽清的水面,幽雅的村落,幽美的山林,幽静的地域,幽奇的传说,集“清、雅、幽、美、静、奇”于一身。这里有引人入胜的“那利六景”:赞颂忠贞爱情催人泪下的“情狮回眸”,使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的“枫燃碧湖”,令少男少女浮想联翩跃跃欲试的“幽谷问仙”,有求必应的“双庙赐福”,宣扬积德行善知恩图报的“金龟负鱼”,以及把休闲饮食和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的烧烤区“对酒品联”。观麟、落雁、望虹、踏波、飞云、醉绿、饮风、读雨八个木亭,配上八副绘声绘色韵味十足的对联,给游客以无限的遐想和高雅的享受。这里有茂密的树林,春暖夏凉,一年四季鸟语花香;这里有不受现代工业污染洁净宽阔的水面,是野鸭、白天鹅的乐园。这里离县城只有不到半个小时车程,年轻人喜欢骑自行车出游。湖光山色,加上掩映于绿树丛中青砖红瓦的小村庄,一切美不胜收。

与那利水库相隔不到十里,就是伏曼水库。伏曼水库地处宁干乡永乐村。坦荡平湖中,山绕着水,水抱着山。晴天几抹白云,天蓝水碧;雨天满湖岚雾,如梦似幻。来到这里的更多是垂钓之人,所以常常显得恬静而安详。偶尔掠过一两只水鸟,很快就像传说中的精灵一样,在远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洞干屯中古榕,也只有一百多岁

田野是一首歌,徐霞客他们住宿的洞干屯,也充满了诗意。现在有些年轻人会问,为什么徐霞客不住现在的宁干乡政府所在地宁干街,而是跑到洞干这个比宁干街要远的小村子来住下?原来,以前的洞干屯远非宁干街所能比,人家可是大名鼎鼎的“州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县城啊。据志书记载,向武旧城起初在江城圩(今田东县江城镇江城圩),宋皇祐年间(1049—1054)建。元延祐年间(1314—1320)移治于洞干村。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再迁州治于今向都中和街。徐霞客他们到来的时候,离州治从这里迁往向都,也只是短短20年时间。宁干这边的“招待所”之类的设施,应该还留在“老县城”。因此,徐霞客他们举着火把直奔洞干投宿,是丝毫不奇怪的。

300多年过去,如今在洞干村已经找不到当年“县城”的痕迹,除了村中还有一条“小街道”外,它和周边的村落已没有什么两样了。不过,屯内新屋错落,村道平展;村外阡陌交通,河道蜿蜒,鸭欢鹅闲,岸柳成荫,加上满垌翠绿的禾稻,一派生机勃勃,当年的“向武州治”恐怕也没有这般生气呢。(www.chuimin.cn)

徐霞客在这里还提到两个地方,一个是都康州,一个是“天灯墟”。都康州,在宁干南边,现在已经是都康乡了。都康乡和宁干乡山水相连,不仅水利条件比较好,风景也很优美,其中“都康田园摄影作品曾经上过著名地理杂志封面,是当今不少游客出行的心仪之选。

都康州和向武州一样古老,有不少动人的故事传说。可惜徐霞客要匆匆奔赴云南,来不及多看一眼了。天灯墟,当时叫添等圩——徐霞客都是按当地人的话音“翻译”地名的,在宁干乡东南面,当年属于龙英州,如今是天等县城。徐霞客在游记里两次提到它,可见这个圩镇300多年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添等圩,并不像后来有些人说的,是什么“石头矗立的地方”,而是整个天等县少有的一块大平地。从都康、宁干方向蜿蜒而来的两条溪流,滋润着这方圆20平方公里的田畴。没能到添等圩,我们同样为徐霞客感到遗憾。这个地处龙英州边界上的圩镇,有不少值得徐霞客着墨的地方。比如清幽的营山,窈窕俊雅的丽川河,神仙居所一般的龙蟠山,小巧玲珑的街中小石林,等等,都足以使人陶醉。

行走在丽川河畔

而徐霞客特别提到的作为龙英州分界的“营怀洞”,应该是指今天等镇和都康乡交界的清音洞(又叫穿窿岩)吧。这个洞里有哪些东西吸引着徐霞客?游记中没说,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我们现在能知道的是,这个岩洞里有不少古代的石刻,包括“劈破乾坤”这样端庄而灵秀的榜书。但这些石刻,多是徐霞客以后的清代人留下的。莫非,这洞里还有历史更久远的文物?土司时期天等地域先后存在的10个州,随着历史的变化,变成今天的天等县。古老的“天灯墟”已经成为今天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恐怕是当年包括徐霞客在内的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

离天等县城6公里的都康田园风光

洞干一宿,徐霞客不知做了哪些甜美的梦。十九日那天他起得很早,吃过早餐后,径直北上“宁墟”,就是今天的宁干街。墟,即“圩”,集市也。哪怕不是“政府所在地”,但它能叫作“墟”,可见在商品交易方面,宁干街要比叫作“村”的洞干有更优越的地方。实际上,从集市贸易方面看,宁干甚至比离它不远的“都康州治”都康街还要繁荣。即使到现在,宁干街依然是天等境内比较热闹的集市之一。有一段时间,人们把宁干街叫作“小香港”。因为宁干的小商品交易比较发达,饮食业也比较有名气。一有闲暇,人们纷纷来宁干赶圩,小小街道经常被挤得水泄不通。新朋老友凑在一起,每人一碗米粉、一碟狗肉,再加上几杯烧酒,喝得耳热面红,末了提上串把油果,趔趔趄趄地回家去,真是快活似神仙!可惜徐霞客到宁圩时还是清晨,街上的店铺还没开门,他是没福气享受了。要不,凭着他在向武一个人还能“买蕉煮肉,酌酒而醉”的劲头,不在这里和农民对饮才怪呢。

离开宁墟北上三里,到了现在的东平镇南务村塘平屯(徐霞客记作“南那村”),便折向东北方向,过今南务村弄房屯(徐霞客记作“石房村”),前行二里半,来到一个“岭脊”,“是为向武、镇远分界,而左、右江亦以此分焉”。向武州境的行程到此结束。继续向东,走在荒岭中,五六里后,徐霞客他们来到山坳里的一个村庄,徐霞客叫它“龙那村”,当地的官方名称叫“千里”。我们访问了该屯年龄最大的老者,96岁的黄绍成老人,他说这个屯土名不叫“龙那”,更不叫“千里”,土名叫“龙利”。我想,“那”,或许是“利”的笔误吧。“千里”,那是政府给起的官方名称。在这里,徐霞客见到了一个奇景,“遥见屋角黄花灿烂,以为菊,疑无此盛,逼视之,乃细花丛丛,不知其名。又见白梅一树,折之,固李也。黄英白李,错红霜叶中,亦仲冬一奇景”。像野菊一样的不知名的黄花,加上白梅一样的李子花,错落在红霜叶中。仲冬时节竟然有这样的景致,很是叫徐霞客感到惊奇。在龙利吃过午饭,一行人继续前行,经过江梅、布灵,换脚夫费了点时间。然后经过今三寿村巨美屯,进入今进远乡的岩造村。再前行五六里,终于到达镇远州治,也就是今天的进远街,入住州衙东边的客舍。

访问千里屯96岁的黄绍成老人

有的朋友要问,这东平一会儿属向武,一会儿属镇远,到底怎么回事啊?这里我们不妨介绍一下。东平作为一个地名,还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现在东平镇管的地域,以前分属向武和镇远两个州管辖。现在东平镇政府所在地东平街这个地方,以前叫洞平。1892年,即清光绪十八年,向武州设4路6圩350村,其中就有南路洞平圩,管的就是今东平镇部分地域。民国时期,今东平地域为镇结县利益乡、古寿乡和向都县洞平乡、石龙乡。1950年1月,洞平乡改为东平乡;1953年,东平成为镇都县第六区。徐霞客他们从宁干过来经过的今东平镇南务村和江龙村,前者当时属向武州,后者则属镇远州。东平虽然“年轻”,但在今天等县却有着不小的分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境内有着丰富的锰矿,这锰矿是天等县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正因如此,东平于2013年撤乡建镇了。

这里还要简单介绍一下今天徐霞客路过的另一个村落——岩造。这是天等县同时也是整个崇左市最大的、单独成为行政村的一个自然屯。当然,徐霞客只是远远路过,没有来到村中。岩造这个村子,有十几个姓氏的村民杂居,现在的常住人口有两千多人。几百年来,这里的石匠扬名周边各地,远到中国云南、贵州,甚至越南都有他们的名声。目前在天等县域内见到的古代碑刻,以及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石刻,特别是守门石狮子,很多都是出于岩造人之手。

从十八日到十九日,两天时间,徐霞客艰苦跋涉,途经今向都、宁干、东平、进远四个乡(镇)。虽然行程匆匆,但他还是留心观察着沿途的一切,山川景物,风土人情,乃至国计民生。有些,他给记到了游记中;更多的见闻,他来不及记下,就放在心里吧,这里面,有太多对这片土地的不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