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徐霞客天梯百丈探飘岩

徐霞客天梯百丈探飘岩

【摘要】:相望的牛角山和飘岩二十五日一早,轿夫还未到,徐霞客决定去游飘岩。鼎湖峰高170米,底部面积2787平方米,状如春笋,直刺云天,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这也许就是“天命”,就因为徐霞客的这一选择,“极似缙云鼎湖峰”的牛角山至今鲜为人知,而旁边的飘岩却远近闻名了。飘岩那天徐霞客来到飘岩脚下,首先站在外面观察这座山。看到飘岩的那个奇洞时,他的探险家瘾就发作了。

相望的牛角山和飘岩

二十五日一早,轿夫还未到,徐霞客决定去游飘岩。这飘岩,徐霞客可是前天到达龙英时就瞄上了:“桥东北有石峰悬削而起,即志所称牛角山也,(极似缙云鼎湖峰)其西北又特立一峰,共为龙英水口山。”当然,首先吸引他眼球的是当道那座拔地而起的牛角山——这山名是他从所带的志书上看来的——特别像缙云的鼎湖峰。这缙云鼎湖峰在哪儿?原来它是徐霞客以前到过的一座山峰,现在是浙江省缙云县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鼎湖峰高170米,底部面积2787平方米,状如春笋,直刺云天,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诗云:“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描绘的就是这个天下奇观。徐霞客一看到龙英周林屯旁的牛角山,就马上联想到闻名天下的缙云鼎湖峰,而且用了“极似”一词,可见他对这座山的喜爱。事实上就算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牛角山也是极美的,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已。它不仅在平地上突兀而起,而且极其峻峭,满山绿树拱卫着一柱黄岩。更妙的是,它不像鼎湖峰那样直立挺拔,而是呈下粗上尖的弯弯的牛角状,更能引人联想,更有韵味。徐霞客一到客舍就查志书找出它的名字,可见他第一眼就把这个奇景印在心里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徐霞客利用“候夫”的闲暇时间去游玩的,不是他所钟情的牛角山,而是“其西北又特立一峰,共为龙英水口山”的飘岩。这也许就是“天命”,就因为徐霞客的这一选择,“极似缙云鼎湖峰”的牛角山至今鲜为人知,而旁边的飘岩却远近闻名了。从游记上看,飘岩在志书上并没有记载。飘岩,又叫山岩,这座山,龙英人叫“山昂”。徐霞客把“山”译成“飘”,把“昂”译成“岩”。于是这座山就有了一个新名字——飘岩,流传下来成为“大名”,它的“小名”——“山昂”则不为外人所知了。到了近代,龙英当地又有人把飘岩叫作“独秀峰”,这显然是拾人牙慧,又俗又酸,除了一些自命不凡的半吊子“秀才”在那里沾沾自喜之外,再没有什么人买账。天下的山,叫独秀峰的多了去了,几乎所有独立的山,都会有人叫它独秀峰;而飘岩呢,恐怕天下独此一家,这才有分量啊!这“山昂”变“飘岩”,还真该感谢徐霞客这位“贵人”。

飘岩

那天徐霞客来到飘岩脚下,首先站在外面观察这座山。“州治北向前数里外,有土山环绕,内有一小石峰如笔架,乃州之案山也。其前即平畴一坞,自西而东,中有大溪横于前,为州之带水。”四面土山环绕,前面一片平畴,脚下一条清流;山乃“州之案山”,水为“州之带水”。

龙英河

什么叫“案山”?什么叫“带水”?“案山”是指像达官贵人办公的书桌一样的山;“带水”则是像扎在腰间的锦带那样漂亮的溪流。看来徐霞客是特别看好这座山的风水了。这条河流入大新,是桃城河(通利江)的源头,最后在雷平汇入左江。(“即东入养利州,为通利江源,下太平州合逻水者也。”)这座山和牛角山“相看两不厌”,屹立平畴,成为龙英河的“水口山”。

而徐霞客对飘岩感兴趣,不光因为飘岩的好位置好风水,更是因为他的新发现。“其东崩崖之上,有岩东南向,高倚层云,下临绝壁,望之岈然。”它东面崩裂的山崖之上,有个岩洞朝向东南,上面傍着层层云天,下面是悬崖绝壁,看上去十分高耸。要知道徐霞客是个“洞迷”,一看见山洞他就来劲,非一探究竟不可。看到飘岩的那个奇洞时,他的探险家瘾就发作了。更何况他听说当年龙英州被入侵时,州里人都躲避在悬崖上的洞里,交趾寇贼团团围在悬崖下,始终不能上去,这才避免了一场灾难。这更是激发了徐霞客登洞探险的决心。可是,仰头观察许久,无路可走,想上去,除非有“百丈梯”。可是它从哪儿来啊?

徐霞客不是轻言放弃的人。他沿大路往东南走,看到有几户人家,这几户人家属于果替屯。乡亲们告诉他,悬崖上的洞宽得很,当年交趾入侵,大家都爬到洞里藏身。那里容得下上百人,里面还有积水,几十人喝没问题。越是听说,徐霞客越是想上去一探究竟。他问老乡们:“现在可以登上去吗?”有个人说:“行啊。”但随即又有好多人来劝阻:“很难上去的。”众人的话是有道理的:原来情形危急为了保命,大家不顾一切拼命攀爬,当然“行”;如今没有这个压力做“动力”,还能爬上去吗?很难啊!可是徐霞客哪里会放过这个机会,他拉住其中一个人,让他领路来到洞下。(www.chuimin.cn)

攀岩,那可是徐霞客西行以来的家常事。他仔细一看:果然有“路”。那悬崖间隐隐飘着的,是三年前当地人避难留下的竹梯。这些竹梯,有的从高空飞崖上挂下来,有的斜插在石缝中,忽左忽右,弯弯折折,一层层地悬挂着。五十一岁的徐霞客下定决心攀爬飘岩,他忽而像空中飞人,忽而像贴在绝壁上的蛤蚧,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时间,总共爬了十四层竹梯,终于爬到了洞口。靠着崖壁远眺,莽莽苍苍的牛头岭,还有那片宽阔的田垌和蜿蜒的溪流,尽收眼底,风景如画!可惜洞口两旁全是下嵌的危壁,一失足就得掉下百丈悬崖,不得不加倍小心。

于是徐霞客开始了他的洞中考察。

原来以为只是一个大洞,到了才发现有太多的洞:洞隔着洞,洞连着洞,大洞套小洞,上洞串下洞。在洞之间穿行,徐霞客自己都记不清爬了多少个洞了。洞内忽宽忽窄,时高时低,变幻莫测,有的洞高大宽敞,像个会议大厅;有的洞须得弯腰进入,又暗又窄,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猜测它有多宽多深。洞里的光线有亮有暗,黑暗处偶尔透射进来一缕光线,十分好看。有的洞很陡,上去还得再爬“天梯”;有的洞很深,往下爬得接连下三架梯子。洞之间有时得沿着悬崖外沿横越过去,最狭窄的地方不到一尺宽,却有三丈多长,幸好以前的人们设置了横木作为栏杆,同时悬崖边还有些短矮的小树作为拉手,才稍微有些安全感。洞中多有悬垂的石柱,有的大得需双手合抱,有的细得像斧柄竹节。有根大石柱绿得耀眼,轻轻一敲,铿锵悦耳,绕壁不绝。洞中处处是钟乳石柱和悬着的石棱条。有两根石柱,一根从上面垂下来,一根从下边迎立上去,相向生长着却不相连接,相对着如同天平上的指针。这些奇石,颜色各异,形态万千,美不胜收。徐霞客还发现一个张开的洞里,竖着一块高三尺、宽一尺五、厚二寸的石片,两面平削,好像是打磨而成的石碑。他想,难道是先世遗留下来的泰山无字碑?有的洞中有篱笆分隔着的卧床,那应该是当地人为了避难而做的准备;有的洞壁生出岩石悬挂着,环绕成一道屏障,当地人就顺势在那里搭了木架,用篱笆隔成“套间”;有个洞口,高悬的岩石中有木架,铺了木板,里面放了些鱼笼筐子之类的东西,想不通人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从山下把这些东西拿到这异常惊险的空中飞阁来。一块巨大的岩石,从洞口上边垂下来,有好几丈长,就像半空中下沉的巨鹰的翅膀。而那岩石的下端又悬着一块长约三尺、直径一尺的“小石头”,看上去很像福建雁荡山的那个龙鼻水,不同的是当时正值冬季枯水时节,顶端没有水下滴而已。出到洞口,徐霞客回忆着一路西来攀登的岩洞,想起了江西贵溪市的仙岩。和飘岩的洞一样,仙岩的洞也是悬在空中俯瞰溪流,但洞中太窄,赶不上飘岩这个岩洞空阔壮观。当然仙岩也有比飘岩强的地方,那就是洞中有水。他最后发出感叹:“余西游所登岩,险峻当以此岩冠”——我西游所登的岩洞,险峻之势应当以飘岩这个岩洞为首了。

八仙山石墙

龙英人是淳朴善良的。徐霞客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来登岩考察,当地有好几十个人在山脚下为他担心,“仰而伺”,守候着不肯离去。终于,徐霞客又通过那十几层的竹梯“飘”下来,安全回到地面,人们拥簇而上,纷纷慰劳:“辛苦辛苦!”这一幕,使徐霞客十分感动,深深感受到壮族人民的热情与淳朴。于是他和乡亲们攀谈起来。大家纷纷向徐霞客诉说:“我们这些残存下来的百姓,都是靠这个岩洞才两次免于交趾寇贼带来的灾难。虽然人是保住了性命,但居室房屋就不能幸免了。”(余辈遗黎,皆借此岩再免交人之难。但止能存身,而室庐不能免焉。)徐霞客想,这个洞确实是高悬陡绝,但把此洞作为避敌的“长城”,似乎不是保守疆土的万全之策。何况他们所说的水洞,刚才找遍了也找不到,像现在这样的冬月,洞里肯定没水了。人到了洞里,被困的日子长了,难道要像庄子所说的“涸辙之鲋”一样,等着渴死吗?于是他语重心长地对当地人说:“敌人来了,大家还是得齐心协力奋力抵抗,这才是上策;如果只是攀到洞里躲避起来,那实属下策了。”(守险出奇,当以并力创御为上着;若仅仅避此,乃计之下也。)乡亲们都认为徐霞客说得有道理,感谢他的提醒。

徐霞客于是告别乡亲们,也告别飘岩,准备下一站的行程。他有任务在身,不得不匆匆赶路。因此,来不及考察飘岩附近的其他景点,比如,他所钟情的牛角山——这座牛角山,如今仍是众多摄影爱好者的最爱。“州治北向前数里外,有土山环绕”,这个土山叫凤凰岭。岭上古松参天,山麓流水潺潺,满坡奇果异花。“其前即平畴一坞,自西而东,中有大溪横于前,为州之带水。”徐霞客所说的这条“大溪”就是澄碧如玉的龙英河,横穿平畴自西向东悠悠流淌,流向大新汇入左江。

他可能没听说过龙英还有白云洞、岚光洞、观音山,因而没能给这些迷人的地方留下他美好的文字。这些地方山石峋嶙,曲径通幽,村舍疏落,一派动人景象。

州治后面有座八仙山,山上有古堡、石墙、险道、清泉、神庙。也许,这也是徐霞客游龙英留下的遗憾吧。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在他离去的三百多年后,他不经意间“音译”的飘岩,如今已经成为天等县的著名景点之一,并将因他的魅力,焕发出别样的光彩。